"轮子君"伴我在文学之路上风雨兼程
我从小因儿麻致残,走路靠双拐。上学的时候,家离学校不远,我都是在同学们陪伴下到校的。毕业以后要找工作,同时作为热血沸腾的文学青年,还要去听前辈们的各种讲座,此外,还报考了电大要参加电大考试诸如此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走着、背着肯定是不行了。考虑坐公交车吧,我自己一个人又上不去。有一次,哥哥把我背上了公交车,车上那是人挨人,都快挤成相片儿了。哥哥还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弄得人家可不高兴了。最后我们昏头昏脑地下了车,直到走出老远才想起:没刷卡打票。这次奇特的逃票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这些出行困难摆在面前,“必须有个代步车”提上了家里的“议事日程”。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虽然不太好,但父母还是东拼西凑积攒了四百多,买下了一辆手摇车,满足了我强烈想要出行参与社会的愿望。
这,就是我的第一辆“轮子君”——手摇车。
它的样子不太好看,车身又长又宽,还有一只大长车把,一个摇起来不轻松的摇柄。尽管如此,我还是摇着它,摇啊摇,第一次去了朝阳区文化馆,去了群众出版社,还去了剧院看人艺的话剧。之后,我自己也学着写小话剧,为哥哥所在的工厂文艺汇演编剧本,还参加了他们的小草文学社。小话剧上演的那天我好激动啊!因为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纸上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演出。
80 年代,真是充满激情的火红年代啊!
用这辆手摇车,我还参加过一段时间工作,学过刻剪纸等手工艺制作。虽然后来都没有再继续,可听课,听讲座,追寻自己的文学梦我是一步不落。
时光飞速来到90 年代。那时,我的母亲身体突然垮了,需要人照顾,行动也离不开轮椅了。于是家里又多了一个“轮子君”—轮椅。
我对它感受不深,也几乎没有坐过几次。
这是当时价钱相对便宜的轮椅,非常笨重,一点也不轻便,自己摇着走需要点力气,即便推着也不省力。
为了照顾母亲,我很少出门了,帮出版社校对稿子,挣点校对费,文学梦渐行渐远。出行,除了摇着车在家附近转转,再往远处去都是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不久,一项惠及残疾人的大福利让大家奔走相告:可以用旧机动轮椅车换新车。虽然当时我没有旧机动车可以置换,甚至更倒霉的是,疯狂的偷车贼竟然还把我的“腿”——手摇车给偷走了。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是欲哭无泪,但从今天来看,这无疑是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进程中有力的一笔。
手摇车被偷以后,我的父母、哥哥姐姐们安慰我,说:“旧的去了新的还可以再来。”于是我有了第三辆“轮子君”——电动车。说到这儿,我是不是还得谢谢偷车贼啊?是他让我的“腿”升级换代了。
这辆轮子君伴随了我十几年。它四平八稳,驾乘舒适,速度不快不慢,续航能力也不差,理论上能跑50 公里。十几年来只修过一次车把,补过一次车胎,换过三次电瓶。当然,这样好的车况前提是:我也还是在家门口附近转,没去过20 公里以外的地方。
到了2015 年, 我突然有了“ 翅膀”——地铁6 号线开通了。它就在我家门口不远,最重要的是:它全程无障碍设计,为出行离不开轮椅的我和我们无数的伤友残友插上了走出门去看“世界”的“翅膀”!有了这更方便而且快捷的出行机会,我跃跃欲试,但也知道地铁高峰期人山人海,每次就算避开这一时段,心里还是踌躇:电动车实在太大了,自己这车占的地方足够站6 个人都不止,真是不好意思去占大家的公共资源。
2016 年,政府出台了政策,网上申请辅具,符合条件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一辆电动轮椅。得知这一好消息的我起初真有点不敢相信啊!这次我也可以就在网上申请电动轮椅了吗?
一切千真万确,而且一切很快办好,我的第四辆轮子君——电动轮椅很快被送进了家。
它同样四平八稳,速度足够安全,转向灵活得似乎能翩翩起舞,而且身材小巧,占的空间不会太大,续航能力也不错,配合着搭乘地铁,完全可以实现走出去看世界的梦想了!
30 多年来,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残疾人的福利也渐渐地跟上来了,好好活着吧!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中国梦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