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8  >  2018年第二期

心灵窗户的医者

  发表时间:2018-04-01 【字体:

为残疾人和社区居民进行眼病筛查  

       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大厅,就能看到大厅中央的电视大屏幕上播放着由秦虹主任主讲的白内障治疗防治科普讲座。白内障的致病原因?如何手术?如何预防?拉家常似的通俗易懂的讲解让患者感到既亲切又明了。这位热情为患者排忧解难的眼科医生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主任——秦虹。

  抉择

  秦虹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在部队工作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照顾她的任务就落在了从事眼科护士工作的母亲身上。母亲一加班就带她到眼科医院,这使她对眼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次做完作业,她就对照着医院的眼睛模型找眼球、巩膜、瞳孔、虹膜及角膜。趁母亲不在,她就跑进手术室看眼部显微镜,越看越爱看。

  一次,正在写作业的她被吵闹声打扰。走到检查室,她看到一位老爷爷在女儿和女婿搀扶下呻吟着走来。家人说:老大爷已88 岁,身体没毛病,就是双目失明多年,生活无法自理,仅有一个女儿,其他子女均已离世,一直都离不开自己的拐棍。病人痛苦无助的神情,家属难受的样子深深刺痛着秦虹的心。

  后来,她再次来到诊疗室外,看到医生正在为这位做完白内障手术的老大爷揭开蒙在眼睛上的纱布。老人缓缓睁开眼晴,笑容爬上他的脸。“看见了。”老人高兴地用大叫表达他的心情。他让家人拿来重见光明的喜糖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妈妈,我也想当一名眼科医生,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吃着喜糖,目睹着老人及其家人的激动、兴奋,秦虹向妈妈说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当一名眼科医生。

  1989 年高考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一学就是6 年。

  锻刀

  “小小的眼球,结构精细、功能复杂,没有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只是一句空话。”这是秦虹的座右铭。

  在上大学时,她每周拿出六天半来学习。研究生时,为了能在拇指尖大小的眼球上做好手术,她就在上百个黄豆粒大小的白鼠眼上练刀,在拇指大小的近千个猪眼晴上找手感。

  当大夫后,上了手术台,她就把雕刻的技艺运用到手术上。手术前,坚持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模拟演练。在手术台上,全神贯注,手法稳、准、细。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手术后则及时把手术中的欠缺找出来,绝不让同样的遗憾在以后的手术中出现。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益求精的追求,使她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手术水平不断提高。“上了健康快车,

  名家的手术技法使我大开眼界,频繁的手术使我切除白内障的技术和技巧日趋成熟。”一提到健康快车,秦虹主任就打开了话匣子。

  健康快车是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流动眼科火车医院,是香港的慈善家在香港回归时赠送给内地的礼物。秦虹上的第一列健康快车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首次发起,香港同胞捐款捐建,于1998 年3 月开始先后赴广西百色、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平安和山西大同等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四地进行白内障手术。

秦虹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

  初出茅庐的她为了应对疑难手术,特意带了专业书籍和导师做白内障手术的录像。她一边向专家请教,并结合看书、看录像自学,一边在手术实践中提高。

  在大同,她遇到地方医院约来的一位80 多岁,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士。老人两眼病理性近视,有2000 多度,戴了一辈子厚如酒瓶底的眼镜,左眼因为晶状体脱位及视网膜脱离等眼病

  已失明,右眼也面临失明的风险,行动困难。专家们经过会诊,建议他放弃手术治疗。但他说:“我死都不怕,你们就拿我做试验吧,瞎了不怪你们,让以后有这病的人重见光明。”看到这位曾在枪林弹雨里奋战,为建国立下功勋的老革命,秦虹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亲。她感动了,主动申请为他做手术。

  手术那天,老军人穿着退伍的绿军装,带两枚军功章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他的眼疾已非常严重,右眼白内障已经到了“过熟期”,晶状体也从正常的透明变成了黑色,犹如一颗“黑金刚”,十分罕见,白内障手术难度加大了。手术中,秦虹冷静沉着,成功地为老人实施了右眼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当揭开纱布的那一刻,老人重见光明,他激动地流出了眼泪,直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秦虹与同事研究治疗方案。

  真情

  门诊四五十个患者,几十台手术,这是秦虹主任每天的工作量。为了多看几个患者、多做几台疑难手术,她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最幸福的事就是能有时间吃上中午饭,而午饭经常被患者询问病情打断。她常利用午休时间把没看完的患者看完,剩余的半天就是她的手术时间,从下午一点手术做到晚上八九点是常事。

  20 多年来,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她与20 余家外地医院建立医联体帮扶关系,利用周六、日和节假日定期去外地会诊及手术,她的足迹踏遍了甘肃的张掖、白银,内蒙古的乌海、锡林浩特、满州里,大庆市,新疆的克拉玛依,福建省福州市、海南省海口市等全国20 多个省市。

  一次,她为广西一个7 岁的白族女孩做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这个女孩是孤儿,与将她拣回家的老奶奶相依为命。她听不懂普通话,没法沟通,增加了手术难度。听到“健康快车”来了后,老奶奶找到当地残联,要求为她孙女做手术,使她能上学学知识。为了让她能重见光明,秦主任在术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秦主任给她手中放两块糖,让翻译告诉她,如果她保持不动,手术后给她玩具。女孩乖乖的,手术很成功。第二天打开纱布,小姑娘有了0.1 的光感,做饭生活能自理了,能读书了。小姑娘一家深受感动,专门为她送了一套白族衣服,穿上与她照像。

  “医术精湛品德高,服务热忱似亲人。”秦虹老师心系患者,她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忘我的工作,为一位位患者送去了光明。患者送来的近千面锦旗表达了对她的尊重和感谢。

白内障患者写诗赞扬秦虹的高尚医德。

  关爱

  秦虹说:“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存在着比健全人更多的困难,我与许多残疾人打交道,为他们做白内障手术,最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最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作为眼科医生,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重见光明。”

  秦虹在业务工作的间隙,常常抽时间与石景山区残联和区内街道社区联系,为残疾人和社区居民开设老年常见眼病的诊断与治疗讲座。同时,她还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使残疾人和社区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专家的诊疗。仅2017 年下半年,义诊就达到了38 次。

  长期的超负荷运转,秦虹的身体也每况愈下。2017 年9 月,她的右耳患上了中耳炎。耳鸣、头晕、听力下降困扰着她,但她为了病人,几次约好医生都没能去看。到12 月,右耳基本丧失了听力,右耳咽鼓管已经完全闭塞,鼓室全是渗出及液体,大家强行把她送往301 医院手术。为了避免术后耽误工作,她要求医生给自己预约了日间手术,就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她还前往河北省会诊,直到凌晨2 点才回到家里。手术麻醉刚清醒,她就在群里发通知:明天上班,把所有大手术都排上。12 月22 日早上,秦老师准时出现在病房,从早上进入手术室一直工作到晚上6 点,直至14台手术顺利做完。大家劝她早点结束休息,剩下几台手术下周再做,但她说:“患者都不容易,能早点做手术就早做,我习惯了,没事”。

  “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她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她提出要带领青年医生到北京市周边为老军人、残疾人做手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