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8  >  2018年第四期

王建立:我就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

  发表时间:2018-08-23 【字体:

  在广外大街地铁湾子站边上,王建立经营着一间商亭。这家从1990 年就开始经营的12 平方米小店是他全家的生计来源,更是他唯一守护的人生。正如很多残疾人朋友的梦想一样,王建立直言:我就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

  1962 年出生的王建立是广外街道莲花河社区的一名肢体残疾人,一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在王建立屈指可数的就业经历中,他清晰地记得自己18 岁毕业后在制衣厂负责43 台缝纫机维修时的“辉煌”。厂子倒闭后,他也试图通过自己的勤奋去获得新单位的认可,而临时工、残疾人的身份始终困扰着他。“与其给他人打工,不如给自己创业。”这个想法在当时还很新潮,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证明自己的价值,王建立最终下了决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那时候,他跟朋友一起卖过发卡,批发过儿童服装,也摆摊卖过水果。王建立记得,他第一笔生意的本钱都是赊来的,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创业初期也算顺利。虽然辛苦,但当时做买卖的收入也让他的生活越来越好。

  王建立坚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改变生活。

  创业不仅让王建立收获了事业,更让他遇到了人生里的另一半。王建立在家门口摆摊卖水果的时候,经妈妈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自己的爱人夏培彩。提起王建立,爱人夏培彩一脸幸福。那时,夏培彩初识王建立后,也偷偷打听和观察过他。王建立忠厚质朴的性格,积极勤奋的生活态度打动了她,并且,水果摊的兴隆生意也让夏培彩对以后的生活很有信心。嫁给王建立后,夏培彩成了王建立的贤内助,操持起了一个家,时不时地还给王建立的水果摊充当起“搬卸工”。

  小本生意对于王建立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而他的朋友最终还是没再坚持而转了行。生意伙伴的撤资让他又回到了创业原点。后来,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王建立与爱人一同开设了如今的这家小商亭。

  “这个小卖部是我全家的经济来源,它让我能够自食其力,证明自己不用依赖低保就能生活得挺好。这店让我跟爱人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还靠着自己的力量供女儿上了大学,这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经营了30 年,王建立靠着这间小店度过了人生无数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我要好好感谢街道、社区,还有残联,这个小店在这些年没少让他们费心。”。

  商亭的门口总摆着一个打气筒,商亭里还备有许多工具。平日里,街坊邻里的自行车需要打气或者有个小毛病,都到王建立这里借用工具。“一毛两毛钱的都不算事儿,邻居们平时都特照顾我的生意,能给大家义务做点服务,也是我对大家的感谢,对社区的贡献。”

  王建立的生意经里更透着一股人情味儿。王建立的小商亭在那一片区域的人气很高,街坊邻里有事没事就去坐坐,除了买东西,大家也愿意一起聊会儿天儿,说说家长里短。小商亭成了社区“议事厅”,融洽的氛围让邻里关系走得更近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王建立的小商亭还承担起了社区快递中转站的职能。周边楼宇的邻居如果遇到家里没人无法接收快递时,都非常放心地让快递

  员把东西放在王建立这儿,由他义务看管。

  在广外大街改造和修建地铁期间,王建立的小商亭也曾消失过一段时间。没了商亭,街坊邻里一开始还都有些不习惯。“临时买瓶醋、买袋盐什么的,在王建立的店就能解决了,不用大老远的跑超市,没了还挺别扭。”

  几十年的生活老环境、老习惯、老感情很难割舍。后来,在街道多方协调下,商亭又恢复了。老邻居们又可以经常在午后来这里坐坐,聊聊广外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特别支持街道对于城市面貌的整治与提升,谁都希望自己家门口的环境越来越好。”谈到商亭的未来,王建立也有点左右为难,抛开感情不说,这间商亭作为全家人的生计,是王建立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原有的地方升级、改造,让我继续自力更生,我倒是不怕从50 岁再开始创业,我就想靠着自己的双手生活。”王建立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如今,夫妇俩依旧每天有说有笑地经营着这间小商亭,迎送着新老顾客。王建立坚信,时代永远会眷顾勤奋的人,幸福更是从奋斗中得来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