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 做残疾人心中的隐形翅膀
“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 “ 隐形翅膀”这首歌是石景山区古城街道温馨家园残疾人协管员陈春久最爱唱的一首歌。这首歌道出了他的心声,更是对这个2 级肢体残疾人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热心为残疾人服务,视残疾人为家人,将残疾人的大事小情视为家事,全力为残疾人分忧解难。被残疾人称为扶残助残的“隐形翅膀”。
砥砺前行
“爸爸,妈妈,我的两手伸不直,写不了字, 老师让我退学, 怎么办?”“赶紧去医院看,不能退学。”在首钢红楼当厨师的父亲听了他的话坐不住了,立即请假带他去首钢医院看病。“ 这种胎里带的腿、脚、手不协调, 两手伸不直的病, 没法治,只能靠后天锻炼。”医生检查病情,做出了诊断。
父母不放心, 又带他到北大医院治疗。北大医院给出了同样的诊断结果。只有在家锻炼一条路了!从此, 早晨一起床, 爸爸就抓住他的腿,妈妈就抓住他的两个胳膊为他抻筋;中午放学吃过饭, 母亲就和姐姐一起再次为他抻筋;在父母的催促下,他在课下与小伙伴做游戏,上体育课配合老师进行各种运动。舅舅不知从哪为他淘换了治这种病的中医秘方抓来了药。母亲每天为他熬药,看着他喝下去,有时,他嫌苦不想喝,母亲就捏着鼻子强灌,然后,给他吃口白糖。
冬去春来,转眼春九上中学了。不懈的治疗与锻炼, 使他的双手、胳膊和腿的协调性有了加强,看书写字已没有障碍。“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坚强,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战胜困难。”每当与小伙伴谈起这段经历时,他都如是说。
九十年代, 在企业减员增效的浪潮中,中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 小九, 咱社区招小学生校外辅导员, 你来报名吧! 就是钱少了点”。从小看着他长大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淑清,见他每天无所事事就一直想为他推荐就业。当社区研究确定招校外辅导员人选时,就推荐了他。“这孩子虽然残疾,但心眼好,干事踏实,他能胜任这一工作。”居委会工作人员统一了思想,一致同意推荐他。
“ 钱多钱少无所谓, 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我就乐意为社区干点事。”第二天,小九就到居委会上任了。
童心未泯的他, 在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后,为了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想尽了办法。在与孩子们做游戏, 打篮球, 踢毽子, 教折仙鹤的同时,还组织同学们去公园游玩。在街道文教科的组织协调下,他带领孩子们一起到八宝山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 观看《烈火金刚》等爱国影片、唱爱国主义歌曲;开展保护永定河、赞美社区书画比赛、志愿服务劳动等活动中, 提高学生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使他的组织能力大大提高,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一年以后, 他又被水泥厂小学录用为后勤管理人员。虽然是临时工, 但他照样手勤眼勤, 多干少说,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
然后, 父亲突然离世, 母亲半身不遂, 生活不能自理。为了照顾母亲,他不得不辞职。
营造家的氛围
2 0 0 9 年,在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的推动下, 残疾人温馨家园有了长足的发展。古城街道残联建成了街道级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200 平米的场地,一字排开的6个活动场所,参加活动的5 0 名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如何管理?如何让他们和谐相处?又成为摆在街道残联理事长任爱霞面前的难题。
“陈春九当过校外辅导员和学校后勤管理员, 人很热心, 他适合这样的工作。”当听说新成立的温馨家园招收残疾人协管员时,协管员杨玉成就推荐了陈春久。“我知道这个人,他校外辅导员工作干的很有特色,让他来吧?”
听了这一消息, 春九高兴的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 他就来到温馨家园, 办好了各种手续, 当天就上任了。
为了对3 3 名不同类别的残疾人进行人性化管理,在领导的安排下,春九承担了温馨家园日常残疾人的管理工作。
如何让残疾人和谐相处, 他绞尽脑汁, 日思夜想。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他向任理事长提出了在家园营造出残疾人之家的氛围,让残疾人处处感受到“ 爱” 的建议。在得到领导首肯后,他就与其他残疾人协管员一起和每位残疾朋友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爱好, 然后, 根据残疾类别、残疾程度、个人爱好、本人特点将残疾人分成四个小组,安排在不同的活动室内;他们还对残疾人工作的职业康复室、多功能厅等场所进行了布置;为了营造出爱的氛围, 他们根据智力、精神类残疾人的特点, 规定上下班时间,有活时要求大家保持安静,每个人独立完成自己工作。没活时由管理人员组织残疾人看书、学唱歌等文体活动。残疾人在宽松、欢乐的氛围中愉悦的身心。
陈春九还用行动让残疾人感受到家人般的呵护。智残人何欣、何悦兄弟俩走路费劲,生活不能自理,他就为他们打开水, 并送到手上;更让二人感动的是他一天要多次搀扶他们上厕所, 帮他们穿脱裤子;智残人吕晓红一家3 口都是残疾人,他们要从八千平?( 啥意思?) 的家来温馨家园活动的路上,不知如何安全过马路。春九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过马路的安全事项。为保险起见, 每天早晨, 他来到吕晓红将要过马路的对面,指导他们安全出行。天长日久,无微不治的关怀,使吕晓红一家把他作为家庭中的一员, 不仅告诉他了家中电话, 有时还将家中钥匙交给他保管,一家人称他为“陈哥”。
为了满足温馨家园残疾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古城街道残联成立了古城街道残疾人追梦艺术团。艺术团好建, 但运行起来就难了。首先是服装、道具和乐器谁来管理,他就主动承担起了这些琐事,成了业余剧务。跑跑颠颠的活他全揽了过来。更让大家感动的是, 艺术团每次到区残联多功能厅排练,走社区、进军营、到学校,还是到石林峡、延庆野鸭湖、国际鲜花港等地进行学习考察,他都是要肩背外观像小旅行箱的迷你音响,并保证音响随时可以使用。时间长了, 他也获得了“万事通”的绰号。
待残如亲
“春九哥,你快来吧!孩他爹不行了。这咋办呀!”“你别急,我马上就过去。” 2 0 1 5 年5 月一天, 正在温馨家园组织残疾人做线卡子的陈春九接到了家住五里坨的残疾人吕晓红打来的电话。
原来, 吕晓红的丈夫患有糖尿病综合症, 是多年的药罐子。这次他又吐又泻, 从嘴里往外吐鲜血。智残人吕晓红哪见过这阵势,她第一时间就想到给陈春久打电话求助。虽然在陈春久的帮助下,病人被及时送到医院但还是由于病情太重过世了。
陈春九又开始忙里忙外地帮助料理后事。当想到吕家是低保户,没有经济能力时,他自己花钱买来脸盆和毛巾为吕晓红老公当起了整容师。
吕晓红感动得直作揖。
提起陈春九, 肢残人周连义的儿子就竖大拇指。周连义是首钢职工, 在一次工伤事故中, 因被重物砸伤导致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退休后, 老伴儿去世, 儿子白天上班没有时间照顾父亲。陈春九听到这个消息后,二话没说就毫无怨言把这个“ 活” 接了过来。他早中晚用业余时间到周连义家为老人做饭, 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住院,他又和老人的儿子一起轮流陪床;周六、周日, 他又用轮椅将老人推到护外晒太阳,享受日光浴。高兴的老人管他叫干儿子。
“春九就是一个热心肠。他不仅在温馨家园为残疾人服务,还在社区帮扶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而且不图名,不图利。”
早在2005 年, 他就义务照顾古城南路西社区残疾人董本堂。董本堂是小儿麻痹, 无儿无女, 母亲改嫁, 无人照顾。住在他家楼下的陈春九就自愿担当起照顾者的角色。平时早上,他给他买早点和蔬菜等生活用品;到了周末, 负责为这个家庭打扫卫生, 洗衣服。还定期带他去古城卫生服务中心做健康体检。这一照顾就是1 0 年,直到他去世。
与陈春九在同一社区居住的空巢老人王志清,年届8 0 岁,老伴去世多年, 儿女不在身边。陈春九就担当起老人的“保姆”。每天下班,陈春九先去看望老人, 问其所需,电话联系社区便民菜站为老人送菜送水果到家,督促其儿女多回家陪老人。
春九常说:作为一名残疾人,是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了他,使他有了工作,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要知恩图报, 感党恩。由于身体的原因, 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就做小事、做善事, 做一名让残疾人满意的协管员,让残疾人在温馨家园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