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完美收官
◎李建华
11月30日,市残联在商务会馆召开新闻通报会,向各媒体通报首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并展望“十三五”愿景。市残联副理事长吕争鸣出席发布会。
到2020年,北京市将实现广大残疾人康复全覆盖、出行无障碍。北京“十三五”时期将继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将于近日出台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相关文件。
“十二五”即将收尾,这五年里,北京市3.9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城市重残人生活困难补助,实现应保尽保。
自2011年起,本市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形成与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养老金相互衔接联动保障的专项福利制度,11.7万人定期享受生活补助。
今年本市第一个不分年龄、不分就业、不分收入状况,基于残疾发生而给予残疾人的专项福利——护理补贴制度出台,16.38万人每月定期享受护理补贴。至此,残疾人两项福利补贴制度先于国务院要求全面建立,年投入资金达到7.6亿元。
同时,本市建立了居家养老助残服务补贴制度,完善基本住房保障政策,9269户城乡残疾人家庭享受住房保障和危旧房翻建维修分类补助。建立了机构托养服务补贴制度,培育专业托养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居家服务和喘息式托养,初步形成了“以护理补贴制度为核心、相关配套政策为支撑、政府购买服务为补充”的重度残疾人养护照料体系基本框架。
此外,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实施无障碍综合改造8000多项,为8万户残疾人家庭实施免费无障碍改造,为3.2万户聋人家庭配装闪光门铃,为5000户盲人家庭免费安装电脑读屏软件,对2200个老旧小区进行无障碍综合改造。
此外,北京市职业康复托养中心、13个区级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和北京市康复医院正在建设或建成投入使用。全市已有386个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和市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基层辅助器具服务指导站。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残疾人在出行、就医方面还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未来,北京将推进更多医疗机构为残疾人提供特色就医设施,保障残疾人在小区、城市道路中无障碍出行。
“十三五”时期,本市残疾人生活进入全面小康冲刺期,以实施残疾人“一卡通”为标志,本市残疾人基本服务进入管理转型期。确保到2020年,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广大残疾人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康复全覆盖、出行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