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随班就读学生幸福成长新乐园
在我区的21所中学里,有41名残疾青少年与健全的中学生一起享受着爱的阳光雨露,在老师的“激励”和“唤醒”下,他们孜孜不倦地投入中学的学习生活,不仅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更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在老师慈母般的关爱下,他们正在与健全学生一起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
为了解我区中学开展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的现状,笔者采访了我区的特殊支持教育中心、实验中学和教育分院附校等中学。
整合资源凝聚爱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成立了由主管区长负责,区教委牵头,区残联、民政、财政等单位共同参加的区特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特殊教育规划、管理、保障、监督等工作。同时,建立了区域特殊教育工作联席会制度,共同商讨特教工作规划,合力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区残联每年将特教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与区教委进行对接,做好协调工作;配合教委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监测统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情况,适时监控残疾人教育发展的需求;还将随班就读学生纳入走访慰问的行列,由区残联理事会领导进行走访,为他们送温暖,解决实际困难。
9月28日是载入石景山区特殊教育史册的一天。在石景山区教委、区残联联合召开的全区残疾学生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会议上,担负全区特殊教育工作的业务管理、培训和指导工作的石景山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全区的特殊教育终于有了业务指导部门。会议颁布的《石景山区中小学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为石景山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区残联不仅有专门的科室、专门的人员负责随班就读工作,还将随班就读学生纳入走访慰问的行列,由区残联理事会领导进行走访,为他们送温暖,解决实际困难。
“承担了这一工作,我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一段,我们到各学校听课,制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筹划师资培训,忙的不亦乐乎,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早日成为全区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撑。”一提到特殊支持教育中心的工作,中心负责人就对笔者打开了话匣子。在她们的档案柜里,我看到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档案,从她们的神态中,我看到她们对特教工作的执着。
“和风细雨润心田,静听花开春满园”。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包容他们,呵护他们,让随班就读的孩子和健全学生一起健康成长,这几乎成了我区每所承担随班就读任务中学的共识。
随着随班就读学生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多,实验中学本着“为了学生而改变”的教育理念,实行了“校长挂帅、主管副校长直接负责、教学处及德育处沟通协调、资源教师进行指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实施”的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制度,形成了完善的组织体系,营造了“和谐与互动、尊重与理解”的随班就读教育环境;高井中学制定了学校随班就读工作计划,引导语、数、外等学科教师制定了个别教学计划,让轻度残疾学生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特别是他们实行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定期与家长联系制度,实现了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同步,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合力,有效地推动了全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和理解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也使健全学生通过和残疾学生的共处,培养他们从小树立一种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
因材施爱促融和
分院附校的大键入学时,因智商不如健全同学,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拍桌子,出怪声,吃手纸;下课一见到校领导和班主任就说“我学不会,我心烦。”表达他的纠结,并有破罐破摔的想法。
针对他的状况,校领导和班主任多次召开研讨会研究帮扶他的方式方法。班主任刘老师在大键不在时,召开全班班会,讲清大键的情况,要求全班同学包容他,并与他的家长建立联系,向大键毕业学校老师了解他的特点。经反复工作和细致观察,刘老师发现他推铁环好,就在各种场合夸奖他,更让他和家长感动的是:刘老师和体育老师一起在课余训练他,让他将铁环推得更好,并在全校运动会时,让他代表全班同学表演推着铁环过小桥、越障碍,使他找回了自信。各科老师也趁热打铁,课上多教他回答简单问题,提高他的学习兴趣;课下,对他进行补课,吃小灶,讲一遍听不懂,再讲第二、第三遍,直到听懂为止。同时,让他参加班集体的各种活动,与健全学生融合在一起,让他感到出怪声等不良做法影响了其他同学和课堂秩序,并逐步告别这些坏毛病。现在,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高井中学随班就读生崔某,由于脑瘫后遗症,在经历多次大手术之后变得敏感而极端。父母因为来京务工,从小把他留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与家长的关系,尤其是母亲的关系紧张。他总觉得母亲嫌弃他,喜欢身体健全的弟弟妹妹。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崔某的班主任主动跟他沟通,拉家常,以母亲特有的温暖给他关怀和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消除与母亲之间的误会。在学习中,联系任课老师、学生干部与他共同学习。只要他有点滴进步,就及时表扬他。得到了表扬的崔某,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语、数、英三科进步幅度非常大。
实验中学一名肢残学生,非常听话懂事,学习勤奋努力。但这种积极上进仅限于他个人的事情上及座位周边的方寸之地,遇到集体的活动,他就退缩了,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为了让他融合在班级中,班主任根据他的能力,让他当了副班长,参与班级管理,使他逐渐融入到了小干部的团队之中,缩短了与同学们的心理距离。在班歌大赛时,老师鼓励他参加比赛并负责举彩虹道具,他欣然接受。在练习的过程中,他往返于教室、五楼音乐教室和多功能厅,比其他同学付出了更多的辛苦。他走路慢,后面的同学就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后;上下台阶,旁边同学主动伸手去扶他一把。当他站在最高的台阶上坚持一动不动地唱完两首歌曲,并完美地完成了彩虹道具托举的任务时,他脸上绽放出了胜利的笑容,台下他的妈妈也露出幸福而欣慰的表情。他也融合到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不能简单的以学习论英雄。爱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能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更能让随班就读的孩子与老师学生融合在一起。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
谈到如何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因材施爱,让他们与健全孩子融合到一起。分院附校的校领导的体会做了有益的诠释。
处处施爱共成长
走进实验中学三年级六班,肢残人乔某和李某正在与全班32名健全孩子一起上物理课。“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输入到微波炉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能使食物从生变熟?”“变成了热能。”“李某回答正确。”乔同学请你站起来读一下能量守恒定律。虽然他读的不是很流利,但他坚持读下来了。
刚入学时的乔某,说话口齿不清,动笔能力差,字迹很难看懂。为了让乔某能跟上全班的步伐,主管随班就读的康老师不仅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还通过帮助他做手部功能训练来锻练他的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在将直径大小不等的圆棍插入不同口径的孔中,第一遍让他随便插,让他自己发现还剩下许多棍没有插入;第二遍帮他插,让他学会比较孔径大小,分析判断能否匹配;第三遍让他自己插,学会分析、判断,指导他完成。同时,各班开设了“助人自助工作坊” 小组辅导活动,将有意愿的学生组织起来,了解残障学生的病因、表现、需求,学习朋辈互助的知识,掌握朋辈互助的技巧、方法,使他们努力成为随班就读学生身边足够好的重要他人。在“助人自助工作坊” 小组的经常辅导下,乔某和李某基本跟上了全班的步伐。
在礼文中学上高中的肢残人余某永远忘不了“责任伴我成长暨14岁生日仪式”主题教育活动。康老师发现余某入学志向高远,各方面都努力刻苦,特别是每天放学都在妈妈的看护下,在学校操场练习走路。摔倒了爬起来,再走,再摔倒,再爬起来,反复要练习一个小时。康老师让他在主题活动上介绍他的成长经历、述说他是如何自立、自强,顽强与病魔作斗争、坚持学习的…… 。 这个发言不但使普通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而且对这名残疾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学习锻炼更加刻苦。在同学老师的帮扶下,他实现了上高中的梦想。
高井中学随班就读学生耿某因行动上的不便,去专业教室上课成为一个难题。通过营造残健融合的环境,总有两名同学小心翼翼地去搀扶着他走过楼道、迈上楼梯,安全地走到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习和行动上互相帮助成了一种习惯,平凡的同学关系升华为童年时代的快乐伙伴,纯真无私的爱在团结互助中得以传递。
“我校20多名随班就读的学生的成长经历证明:我们用爱关注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关爱,随班就读的学生一样会放开胸怀,坦然与他人相处。我们在课堂上多为他们考虑,伸出帮扶的手,尽量让他们从简单的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努力地向着智力健全的学生靠近,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实现各自的突破。”实验中学校领导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谈到未来的随班就读工作,区残联和区教委负责同志介绍说:“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今后,我们两个单位要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随班就读工作,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调动家长、社区等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残健学生共享蓝天,共同幸福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