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百双千工程 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 房山区残联
2012年,房山区残联在市残联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将“双百双千”工程纳入了区政府折子工程并全面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实施百名志愿者进温馨家园工程,全面提高温馨家园的服务能力
为了让残疾人朋友在温馨家园能够获得更多的服务项目,全面提高温馨家园的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2012年初,区残联和团区委合作启动了百名志愿者进温馨家园工程,从北京理工大学等四家单位选派了100名富有活力和爱心的大学生志愿者,每月2次到我区的27个温馨家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共为2600多名残疾人提供了志愿助残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温馨家园,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文体活动指导、讲授文化知识、心理咨询服务、生活自理训练等各种志愿服务项目,使全区温馨家园呈现出残疾人踊跃参与、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可喜态势。大学生志愿者王先男、吴芸芸坚持定期到良乡镇温馨家园给46名职康对象上文化课。他们自己制作一些小道具,教一些简单、常用的数学、文化科技知识。通过努力,残疾人朋友的文化素质明显提升。智残人杜德龙从一字不识,到现在已学会了二十以内加减法,并认识了近百个汉字。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全区所有温馨家园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活动内容更丰富了,残疾人参与更广泛了,残健融合的程度更高了,残疾人在基层更加活跃。
二、实施百名残疾人圆大学梦工程,努力提升残疾人素质
我区3.5万人持证残疾人中,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6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4%。为了全面提高残疾人群体的整体素质,区残联与成教中心合作,开展了“百名残疾人圆大学梦工程”,采取依托电大,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有学习需求的残疾人朋友开设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其目的是提高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为了实施好此项工程,区残联专门制定了调查表,由各街道、乡镇残联进行摸底调查,对有学习愿望的118名残疾人进行登记,填写“圆梦助学”申请表。区成教中心教师按照区残联提供的申请表,深入到乡镇、社区(村),按照招收条件和残疾程度对学员进行审核,把面试合格的残疾学员登记造册,做好招生录取及开学前的教学准备工作。
2012年春秋两季,共有111名残疾人走进了电大课堂。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工程受到残疾人朋友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为使更多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开辟了新渠道。
三、实施千名残疾人就业增收工程,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自身价值,改善生活状况,区残联与区人力社保局和成教中心合作,启动了千名残疾人就业增收工程。依托区级培训机构、街道乡镇成人培训学校和扶贫助残基地,对有就业意愿和在扶贫助残基地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残疾人1860名。通过培训,提高了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全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共262名。其中,按比例就业35人,福利企业集中安置125人,社区就业29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53人,灵活就业20人。29个扶贫助残基地共扶持1367名残疾人参与种植、养殖业生产劳动,使残疾人的家庭收入有所增加,改变了他们过去只靠政府救济的状况,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实施千名康复员进社区、进家庭工程,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
为实施好此项工程,我们采取了“两个依托”的办法:一是依托卫生部门培训康复员。康复员由社区医生、康复机构负责人、村专职委员和部分残疾人亲属组成。去年年初,区残联与卫生局合作,聘请6个区级康复指导中心的专家,对全区24个街道、乡镇的1001名康复员分别就康复政策、辅助器具的使用、肢体康复知识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培训。康复员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进社区、进家庭为各类残疾人提供训练和服务。二是依托康复机构培训康复员。利用国爱儿童康复中心,建立了儿童家长培训学校,聘请国内外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家对残疾儿童家长开展脑瘫、智障、孤独症康复知识培训,同时成立了由10名康复师组成的家庭训练指导组,深入到山区53名残疾儿童家中开展需求调查,了解残障儿童及家长的康复需求。根据具体情况,按地域分片对重度残疾儿童上门开展康复训练,使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显著提高。
利用精神保健医院和中医康复医院的设施和专业人员,对31家乡镇职康站的康复员和部分残疾人亲属进行康复知识培训。这两家机构已成为全区精神病人职业康复龙头培训机构,指导街乡镇职业康复站开展职业康复训练、娱疗康复和社会功能重建训练,使精神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年来,全区累计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13568名。其中:为3143名残疾人提供了家庭康复服务,8071名残疾人到社区接受了康复训练与服务;为95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发放了药品;辅具下乡大篷车到社区家庭为1404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器具评估和指导使用及维修服务。
今后,我们要围绕融合发展理念,依托全区各级各类服务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进一步增进残疾人福祉,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建设“一区一城”现代化新房山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