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人生
◎ 秦俊丽
我叫秦俊丽,自小患小儿麻痹症。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市西城区泥人张雕塑艺术研制所。1992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工厂因销售不景气效益下滑严重,我被迫下了岗。下岗后,我的家庭经济状况如同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此我苦苦挣扎了12年,终因身体缺陷而始终没有转机。
2004年初,区残联成立了希联圆梦残疾人手工艺品销售中心,组织了多期编织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培训。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织工艺。自己毕竟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学起来手又笨又吃力,更不敢奢望靠这门手艺挣钱,只希望充实一下自己。当时,希联圆梦的负责人王继满看出了我们的疑虑,便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帮助每个人端正了态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学习编织中国结是一个很枯燥的事情,由一根丝线变成一件作品,需要很多的编织技法,而学习的过程就是对这些技法进行死记硬背。老师从最基本的技法开始教,循序渐进,逐步加大难度。白天跟着老师学习,晚上回到家我便反复不停地练习。当时老师教的每一个结我们都要编好了再拆掉,再编再拆。从能够编出来,到自己看着顺眼,再到老师讲授每个结的寓意与审美,我在不知不觉的熟能生巧中对每个中国结技法有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随着这种感觉的愈发强烈,细细的丝线也似乎有了灵性。丝线在前后翻转、回旋打弯的那股“劲”,就像打太极拳一样,以柔克刚、刚柔并进,让丝线与编织者的想法合一,从而让作品在合格的基础上更加生动。随着技法越来越熟练,我几乎闭着眼睛都能够编织,出错的几率降到了最低。那时,我的双手磨出了很多血泡,有些还是一层叠着一层,十指连心,钻心地痛。慢慢地血泡变成了老茧,而茧子与茧子之间开始裂口子,鲜血直往外渗,我爱人看了非常心疼。为了让我能够好好学习,他承担了家里的大小家务,承担起了孩子的学习辅导。
区残联对残疾人职业培训持续发力,希联圆梦的工作者和参与者们上下一心,在经过了数不清的日夜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得到了回报。2004年,我相继代表街道和区残联参加了各项有关中国结技能比赛,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学习了5个月后,我还有幸代表残疾人参加了“北京市新世纪首届技能大赛”。本次比赛中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台竞技,我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自强自立的信心,在众多的选手中脱颖而出,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编结工”竞赛的桂冠。北京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为我颁发了奖章、奖牌与证书,还授予我“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我也因此第一次上了中央电视台,得到了由中国邮票总公司正式发行、以我的作品为图案的特种纪念邮票。而最令我难忘的是,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同志接见了我们,并为我的作品签名留念。
这一切让我从失业下岗的低谷中走了出来,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看到了努力后的收获!成绩和荣誉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动力。我怀着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去拼搏,去夺得每次比赛的胜利。那时的我有种达到了人生顶峰的感觉,每一次比赛,每一张“第一名”奖状,让我更加自信,我曾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给我一个支点,我要飞得更高。凭借着中国结编织,我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我将努力学习,去传承传统的民间工艺,让其发扬光大!电视台、电台、报纸经常来采访我,刊登我的事迹。我还有幸出席了很多外事接待活动,与外宾们面对面地交流,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中国结赠送给他们。
饮水不忘打井人。为了能够带动和帮助更多的姐妹们,区残联还安排我作为主讲,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及家属进行培训。我丝毫不敢懈怠,认真备课,从区残联讲到街道,从集体培训到为出不了家门的残疾人上门培训。一些辖区的老年大学也邀请我为喜爱中国结编织的爱好者们去讲课座谈。在作品创新方面,从耳坠、手链、车内挂饰和各种服装盘口的设计,到会议礼品、中国结挂历,作为设计制作的参与者之一,我深深地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我的生活因此也变得非常充实!
我竟然也出书了!我这辈子都没有想象过的事情奇迹般地发生了。仅仅高中毕业,曾经对人生感到灰暗的我,在政府的关怀和大家的帮助下,本以为能够习得一技之长,能够养家糊口就很满足,却不断地攀登着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在辅导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2008年1月,我的第一本《中国结编法》出版了,并且在2009年我主编了第二本书——《中国结编法续》,均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听出版社的人说,这些书的销量还很好。
大家共同的努力换来的不仅仅是丰厚的回报,更博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2007年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筹备及赛事期间,我与希联圆梦的姐妹们一同参与了多项接待以及为残奥会运动员准备礼品的设计工作。这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握手交谈,鼓励我们。残奥会举办期间,作为残疾人志愿者代表,我被光荣地选派到残奥村,有幸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残疾人的才华!我们的作品被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带到世界各地,让中国残疾人的作品遍布全球,被世界所熟知,我们既骄傲又自豪。
希联圆梦——希望全社会联合起来圆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之梦。在这里,我们残疾人沐浴在党和政府的阳光里,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代表着我们,在我眼里,希联圆梦就像我们残疾人的“辽宁号”航空母舰,载着我们的尊严、价值、梦想,让我们有能力乘风破浪,遨游于蔚蓝的海洋之中。而我们用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用美轮美奂、质量优异的产品去铸就“航母”坚韧的外壳,让我们的梦想之船行驶得更远。作为手工编结的带头人!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努力让自己的人生色彩斑斓!我深知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党和政府、各级残联、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与支持!
我用一见钟情来形容我与中国结的关系,我愿意为中国结技艺的发展和传承付出心血与汗水,我会始终坚持对中国结技法的学习与研究,并愿意将我所学的才艺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喜爱中国结的朋友,更愿意带动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们,扭转生活困境,奔赴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