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3  >  2013年第二期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晚

  发表时间:2014-03-25 【字体:

   

  ◎ 青山依旧

  筱敏跟我们住一个院里,我老婆和她是好朋友。她俩是我们小区蓝梦诗社的骨干成员,这个诗社是由她俩发起的,大部分社员都是女性和残障人士。

  这个周末,筱敏开着电动助残车来我家串门,还带来一瓶长城干红。

  酒酣中,筱敏说:“从进街道福利厂上班,再到社区做残疾人协理员,我就一直爱着文学啊,下了班忙完家务,我写啊写啊,就这么写了十好几年了。可是,到现在只发表了三首诗和两篇豆腐块小散文。哪像你和你老公呀,都出书了,进作协了。我啥时候才能成功呢?唉——真沮丧啊!”

  我老婆说:“咱俩一样,就爱写文章,不爱打麻将。筱敏啊,再坚持写它十几年,总会成功的!我们都是这样坚持过来的。”

  我也安慰她说:“莫沮丧,就当是娱乐嘛。你要是真爱它,就不会在乎进不进作协。我们不是神童,没上过大学,都比较迟钝,那就让我们做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吧。”

  “说得对呀!”我老婆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说:“筱敏,你看,大器晚成是成语:是指能够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你比我们年轻,还得磨练几年。”

  我举起酒杯跟筱敏和我老婆碰了一下说:“喝酒喝酒。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老太太大器晚成的事,讲给你们听听……”

  日本有个老太太名叫黑柳朝的,她小名叫阿朝。阿朝自小性格细腻敏感,好奇心旺盛,勇于付诸行动,她始终抱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喜欢读书看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热情。

  年轻的阿朝从东洋音乐学院一毕业,就与一个小提琴家结婚了。从此,黑柳朝就成了一名家庭主妇,她生了五个孩子,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用来抚育儿女,伺候丈夫了。她把孩子看做上天赐予的宝物,对此深怀感恩之心,一直怀着巨大的关爱与理解培育他们长大。她的性格和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在她72岁的时候,一起相伴走过53年人生的老伴病逝了。这时,黑柳朝既没有存款也没有养老金。但她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女人,她决定不给孩子们添麻烦,要在72岁的时候走上社会,开始工作。毫无疑问,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条崎岖而艰难的路。

  由于女儿黑柳彻子是作家,也有报社和出版社来约黑柳朝写书。开始,从未动笔写过文章的她很不自信,也很犹豫,问自己:我能写书吗?试试看吧!为了练笔,她先给报纸写些连载的小文章,一两千字一篇,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蓝本,回忆了自己与家人,尤其是与女儿小豆豆之间发生的一幕幕往事,在拉家常一般的叙述中,娓娓道出了自己关于孩子的教育,以及晚年生活的切身体验。这些文章乍看都是一些“粗浅”的话,却平实而亲切,让读者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带给读者们很多启迪。

  后来,黑柳朝将这些文章连接、修改,写成了《阿朝来了》这本书交给出版社出版。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本书很受读者欢迎,一跃成为畅销书。黑柳朝就这样成了名人,受邀到美国和加拿大巡回演讲。后来,这本书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黑柳朝的人生就在72岁这一年翻开了新的一页。其实,在她还是个年轻妇人时,她也曾为自己刚从大学校门出来就走进婚姻、整日被家庭琐事缠身、根本没有机会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深深苦恼过。但在不可能作出两全选择的情况下,她当时就只能选择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自从丈夫去世后,黑柳朝决心追求自己曾经的梦想。她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她80岁的时候,为了实现自己上小学三年级时曾有过的“到国外生活”的梦想,她来到美国旧金山一个叫桑卡露斯的小镇上,用自己的稿费买了一套带花园的房子,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高大的树木上垂着累累的果实,院子里鲜花怒放,她在花园里给草地浇水,在花瓣上捉虫子……黑柳朝还成为日本《主妇与生活》杂志社的海外特派记者,经常被邀请到各地演讲。后来,她又写了两本畅销书《小乔来了》和《小豆豆与我》。

  黑柳朝在《小豆豆与我》的后记里写道“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未来还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我并未感受活着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可是现在,我明白了能顺利地活过这一年,能顺利地迎接明年该有多么令人喜悦,我才发现活着原来是这么的美好。就算上了年纪,每年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可能性,充满了惊喜的魅力。”

  在黑柳朝东京家的院子里,她曾种了一棵桃树,这棵桃树十多年了总是只开花不结果。家里人都认为这棵桃树不会结果了。可是,那年秋天,黑柳朝参加完巡回演讲后回到家里,惊喜地发现那棵桃树结了很多很多红艳艳的桃子,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

  黑柳朝老人在树下坐了很久很久,为这棵坚韧而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桃树流下了眼泪,也由这棵桃树想到了自己,并深深地感悟到:“无论什么时候,人生都没有止境。”在96岁的时候,黑柳朝走完了幸福的一生,愉快而安详地闭上了她那睿智的眼睛。

  我对老婆和筱敏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满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可能和惊喜,只要我们内心充满理想,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充满诗意,一直全力奋进,永远不抛弃,永远不放弃,终有一天,属于自己的那棵桃树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文学看似没有有形的力量,但文学的功用,是让我们的灵魂有所依托。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世界。真的,文学的生命是蓬勃的,温暖的,向上的,不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都不嫌晚。虽然我们的身体有残障,但我们的人生也是一首首美妙的诗,任何东西也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纯净,任何事物都有它发光的一面,幸福乐观的信仰是我们永远讴歌的主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