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3  >  2013年第四期

融合 有序 和谐发展 共谱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发表时间:2014-03-26 【字体:

   

  ——在第六届专门协会主席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

  ◎ 市残联理事长  吴文彦

  各位主席、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六代会”结束之后来参加大家的集体学习和培训活动,“六代会”确定了北京市残疾人事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理念,换届后的专门协会和残联理事会,将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的长征。

  刚才,各协会代表就这两天的学习做了专题发言,我听了以后很感动,大家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任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有了清晰的认识。北京市残联从1988年建立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前面有几任老理事长,为残疾人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才使我们的事业有了今天的成绩。各专门协会也在前任各位主席辛勤的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前几任主席为北京市的残疾人事业,特别是为各类残疾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的维护,倾注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在此我提议,为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

  这次培训,大家的学习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无论是中残联的领导来介绍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情况,还是市残联各个部室跟大家沟通各个部室的职能,以及大家充分热烈的讨论。昨天,肢协讨论到晚上十点半,非常的热烈,这表现出大家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与热爱,也表现出了对残疾人这个群体负责任的态度。大家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我们现在的身份来为同类别的残疾人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共同讨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今天,我想从残联的发展理念上与大家做一个分享。市残联与各位主席对首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思路能够达成共识的话,将有利于解决好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全市残疾人工作的发展理念。

  

  一、残疾人事业要融合发展

  

  北京市残联从1988年建立以来,最初我们所面临的是残疾人事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几千万残疾人从来没有走进社会主流的阶段。通过20多年的努力,很多残疾人从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从原来的小家庭、小圈子里解放出来,走到了社会发展的大平台,残疾人事业这种突飞猛进、颠覆式的、飞跃式的发展,给了残疾人事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机遇,北京市残联因势利导提出了融合发展的概念。

  (一)从工作内容来看融合发展

  一是教育融合。残疾人的教育不应该是以特殊教育学校的形式为主,应该让残疾儿童少年走进普通的学校里面,接受普通的学龄儿童和学龄青少年享有的公共教育平台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残疾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从根本上走出家庭,从一开始就走进社会的主流,而不是让他们从特教学校毕业后还要有一个重新融合和重新进入社会的阶段。融合教育任重而道远,其效果也未必是立竿见影的,可能今天看不见成果,明天也看不见成果,但是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的残疾人就可以从中享受到这个成果,我们要用长远的观点去看融合教育,它不仅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发展理念,其实也更是我们下一代人成长的最根本的基础。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问题,根本的问题其实是教育的问题,比如说残疾儿童少年没有得到一些基本的教育,或者是没有得到完整的基础教育,或者是学历教育,或者是公共教育,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当所有的孩子都在这种公平、公正的大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全社会从思想观念上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从社会认识的角度应该说也会有一个大的改变,大家就会重新去认识残疾人这个群体。所以,融合发展第一是要从融合教育开始,让我们的孩子不断地从学前教育开始就进入到公共视野,从小学开始就和所有的孩子一起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共同学习,升入大学也和所有的健全孩子一起学习、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

  二是融合就业。融合就业大家感受的可能更多一点儿,是因为我们从1996年以后提出来,要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从这个角度推动残疾人融合就业。近几年,融合就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也明确规定了北京市党政机关、国有控股企业要带头安置残疾人,并且实行岗位预留制度。这就给残疾人的融合就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从制度上有了根本的保障。很多人能够感受到,残疾人事业发展这么多年,残疾人的就业形式发生了改变。新中国建立以来,残疾人的就业较早是一种福利企业的形式,以集中安置就业的形式来实现的,很多的情况下,同一类别的残疾人被集中安置在一个企业中就业,比如,大宝这个企业,就有很多的听障朋友集中就业。应该说,这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就业形式,叫福利企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福利企业这种形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是市场经济,福利企业所依存的那种载体已经逐渐地消失了,残疾人就业其实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所有的企业,也就是融合就业。所谓的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这也是在国际社会,其他各个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的一种形式。

  三是文化和体育的融合。文化和体育的融合在北京我们觉得最充分的体现其实是从残奥会开始的。残奥会之前,北京的市民,北京的老百姓,包括各级政府,对于残疾人的文化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方面没有更多的关注,觉得好像离百姓们很远,但是,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30万的残疾朋友走上街头参加残奥会的志愿服务,残疾人朋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从一个新的层面向全社会展示了残疾人那种拼搏、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面貌。从这一点开始,应该说是对全国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都有重大的推进。我们为什么提出文化体育融合呢?就是说所谓的特殊艺术,或者特殊的体育,其实是和群众的文化体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几年,健康大步走、公益行走、健身球、柔力球等活动是和公共文化体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国际杯钓鱼比赛、文化社区大舞台,都是我们积极地融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展示残疾人的文化艺术活动。

  还有一些融合,就是社区康复融合,残联是从康复站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今天大家能够感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大职能之一就有一个康复职能。如何利用社会的公共资源来为各种类别的残疾人提供日常的康复服务?这也是摆在残联和专门协会面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我们正在积极地推进。比如,社区的家长康复培训学校,以及社区的康复服务点等等,这些都和社区康复服务平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从工作方法来看融合发展

  一是社会融合。就是说社会对于残疾人事业的接纳和包容。融合其实有三个层面:一是,你是你,我是我,加在一起还是两个人,这叫融入;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融合;三是融化,分不清是你,也分不清是我,这是最高的境界,社会发展到最高程度是没有残、健之分的,都是以基本的社会公民的形式在社会这个平台共同展示、共同参与,这是社会大融合的观念。一方面是希望社会去融合残疾人,另一方面需要各种类别的残疾人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活动里面去,去融入社会生活,融合到社会活动当中。

  二是残健融合。社会发展到一定层面,发展到高度融合的时候,大家是以独立的公民、完整的人格来参与社会建设,参与经济活动,不再分残、健。

  三是上下融合。这里面涉及到专门协会和北京市各级残联,北京市残联和各个区县残联。市残联有定期的会议制度,也会定期到各个区县残联到各个街乡镇残协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听残疾人的意见,听听他们的呼声和反映,专门协会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市级专门协会和区县的专门协会怎么样实现上下有效地沟通和有效的工作理念的融合,工作队伍的融合,工作方法的融合,这是给大家提出的一个课题。希望新一届的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对这个问题认真地研究,希望“六代会”以后在新的历史时期,专门协会能够在融合发展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

  四是专兼融合。市残联理事会是专职做残疾人事业工作。专门协会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兼职工作者,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职责,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同时还要利用业余时间为协会工作,这其实不仅仅是残疾人专门协会的工作特点,也是各个专门协会,各个行业协会工作的共同点。大家了解到社会上有很多行业协会,除了秘书处或者工作机构做专职工作之外,所有的行业协会的领导绝大部分都是兼职的,只有他在这个协会里有代表性,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有他的号召力才能成为这个行业协会的领导者。所以,如何能使专职残联工作人员和各个专门协会的兼职的工作人员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共同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目标共同体、方向共同体和力量共同体,这是残联理事会和各个专门协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今后我们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题的研究和讨论,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建议。

  

  二、残疾人事业要有序发展

  

  发展是分阶段的,发展是渐进的,发展是不断推进的,是可持续的,北京市残联和专门协会的发展也是一样的。北京市残联建立20多年来,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面临的形势,建立初期,我们是打基础,打完基础之后开始建立制度,大家能够体会得到,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制度、残疾人救助制度、康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其实都在这几年,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有了大的发展和完善,各种制度已经从原来的碎片化、零星化、个体化,逐渐地向系统化、体系化和社会公共服务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延伸。制度体系建设,从最初的零敲碎打走向日趋完善。全市已出台了60多项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为残疾人整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随着国家制度不断地推进,也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的转型,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向法制化、有序化推进。而且要下力气把残疾人的诉求进行合理的、有效地区分,弄清哪些是残疾人个性化的需求,哪些是群体的需求,哪些是类别的需求,什么是残疾人的共同利益,什么是残疾人的群体利益,什么是残疾人个体的利益,什么是合法的利益,什么是合法的需求,这些都要进行有效地区分,而不能笼而统之地说,残联是维护残疾人的利益,是代表残疾人的。大家无论是专门协会也好,还是理事会也好,都是代表残疾人类别的利益和共同的利益。第一我们要代表这个群体发出声音;第二要代表这个群体反映合理、合法、有效的需求;第三要通过合法的渠道和形式发出呼声。法制化是实现残疾人事业有序发展的根本要求。国家要建立法制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要按照法律的渠道和路径走,残疾人事业一定要按照融合发展的理念,按照法制化的路径去推动。

  近期发生的一些极端事件,也给我们一些思考,作为残疾人自己要自尊、自爱,我们要尊重自己,才能让别人尊重我们,如果我们“自残”的话,别人对我们只有怜悯而没有尊重,我们希望全社会能用正常的眼光来看待残疾人,给残疾人以尊严。刚才有一位老师说要有尊严、有修养地生活,这是这个社会现阶段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作为协会的主席,我们作为残联的理事会的组成人员,我们怎样带领所有残疾人朋友过上有尊严、有修养的生活,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后要去共同研究,把残疾人的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正当合理的渠道反映上来,让残疾人合理合法的诉求得到有效地落实。同时,我也希望作为一个北京人、首都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里面的残疾人,除了要有尊严地生活,还能够为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不仅仅是残疾人事业有序发展的问题,其实也是作为一个爱北京的首都人应该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情怀。

  

  三、残疾人事业要和谐发展

  

  “和谐”这两年从中央到地方说得很多了,我理解和谐发展,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正当通畅的工作机制。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沟通不够,机制不够畅通产生的。所以,作为新一届专门协会和残联理事会我们是利益共同体,要建立起正当的顺畅的沟通机制。

  二是建立合理合法诉求的反映机制。作为协会主席和理事会及部门的领导有责任来反映各类别残疾人朋友的合理合法的诉求,建立有效、及时的反映机制。专门协会和理事会一定要建立起这种诉求反映的机制,这里面不是你们和我们的关系,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关系,这个关系一定要理顺了,大家提出问题,无论是哪个协会,提出问题、提出需求大家要共同来研究,不仅要提出问题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这才是利益共同体的基本形式所在。

  三是建立平等平和的协商机制。有些问题可能是可以马上解决的,有些问题就得需要协商,不断地去推进,不是说立即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今天提出来明天就能解决的,要通过民主协商的形式去解决大家所面临的不同的问题,也要分轻重缓急。大家是利益共同体,一定要商量我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是建立坦诚务实的推动机制。残疾人事业的有序发展,是不断地渐进发展。怎样不断地推进事业的发展?对发展中的问题大家要有一种坦诚务实的心态,要把残疾人事业看开了,看得更广阔,要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看待我们的事业,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大家要珍惜我们在一起共事这段缘分,这样才能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广阔、更光明、更美好的未来。

  

  

  

  编者按:

  

  当前,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陆续开展。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单位,市残联于729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又于73182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教育研讨班,要求全市残联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对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抓好教育实践活动。自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为全市残联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划部署、交流经验、营造氛围。本期刊登的文章内容包含了残联党组书记马大军同志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提出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