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圆我就业梦想
◎ 张京红
我叫张京红,是西城区月坛街道一名患有先天性侏儒症的残疾人。原来我在一家福利工厂上班,后因效益下滑,工厂倒闭,失业的我曾经四处寻找工作,人家一看我那么矮,统统“免谈”,在家待业的时光让我觉得特别苦闷。
西城区月坛街道残联知道了我的事后,积极鼓励我参加区残联举办的编织培训,学完后还分别参加了西城区和北京市残联组织的编织比赛,我获得北京市残联编织比赛二等奖。后来,区残联安排我在街道爱心服务中心手拉手康复站——温馨家园上班。
实现二次就业的我,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全身心地投身到康复站的工作中,用“爱”沟通每一个柔弱的心灵。街道级康复站是一个综合性康复站,既有智力残疾人,又有精神残疾人。我和我的团队在街道残联的指导下,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残疾学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以满腔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把康复站带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本人也荣获“西城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和“西城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月坛街道有位年轻小伙叫小吴,精神残疾,无业。据他自己讲:“我想工作,找过几次,人家一听情况就拒绝了。”他在家里没事做,整天胡思乱想,有时候还不吃药。犯起病来不和家人说,坐火车往外地跑,由于没钱买吃的,能把给人的东西全给人,甚至衣服,急的家人到处贴“寻人启事”,后来接到外地派出所电话,才知道人在哪,赶紧坐火车接人”。说起自己的情况,小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觉得他情况比较好,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是精神病患者,就建议他来街道康复站参加活动和工疗,他欣然同意了,这是康复站来的第一名精神病残疾人。
一提起精神病患者,很多人就联想到“疯子”、“傻子”。遇到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躲”,但我并不这么想,我认为精神残疾人应该得到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小吴喜欢打乒乓球,我就给他报了名,让他成为街道残疾人乒乓球队的一员,时常与外街道残联的队员进行比赛,小吴也不负众望,成了种子队员,经常在比赛中获胜。春秋交替时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我就与小吴的监护人时刻保持联系,注意观察小吴的言行,一旦发现他行为异常,就及时加药。小吴在我的精心照顾下,每天坚持来康复站参加活动。他的爱人见到我们,激动地说:“原来成天发愁,眼前一片漆黑,感觉生活没有意义。现在可好啦,小吴去了康复站变化可大了,真是康复一个人,幸福全家人。”
月坛街道康复站还有一名智力残疾人,身高
我们爱心服务中心手拉手康复站,是由残疾人工作者自主管理的,工作本身具有创新性。我们每天都会让学员们进行手工劳动康复训练。作为管理人员,为了找到劳动康复项目,我天天往返于周边小商品市场,充分发挥自己活泼外向的性格和老板协商洽谈,遇有工艺简单,并适合我们康复学员手工制作的商品,我就统统揽下。目前职康劳动产品有组装不同样式的手机链和项链,有往旅游景点销售的纪念像章等。同时,区妇联也积极帮助我们联系加工组装纸尿裤和印刷厂包装封口图书的工作。我们针对不同能力的学员分工也不同,职康站学员们对待自己的工作都非常认真,完成的质量也非常好。每到月底看到他们拿到自己报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时,我都感到非常欣慰。我们康复站每季度都给学员集体过生日,让学员体验到家庭的温暖。每逢传统佳节,教学员包饺子,包粽子,开展“今天我下厨——康复站美食节”等主题活动,充分使学员收获自食其力的技能。每逢
要说梦想,谁没有梦想呢?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给我们广大残疾人朋友服好务、谋福利,全心全意把康复站打造成一个梦想舞台,激发更多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尽享美好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