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2  >  2012年第一期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首都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新水平

  发表时间:2012-05-07 【字体:

◎ 市残联理事长 吴文彦


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和市委17号文件精神,以加快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主线,以制定实施“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修订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为重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残疾人工作开局良好,为“十二五”时期首都残疾人事业实现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着力抓好“两件大事”,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规划完成编制正式实施。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综合规划及社会建设、社会保障等专项规划,进一步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率先形成更加完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生活有保障、康复有条件、就业有岗位、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的目标,围绕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17个具体指标,设计了24项重点政策、65个基本建设和服务项目,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和环境营造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十二五”发展描绘了发展蓝图。隆重召开第四次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暨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了255名自强与助残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部署了“十二五”时期全市残疾人工作任务。中国残联、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大会,明确要求把北京建设成为残疾人工作首善之区,为实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作出贡献。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通过修订。11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后的《实施办法》坚持以权利为本、分类保障、特别扶助、合理便利及社会融合的原则,建立了45项新制度,在政府机关预留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建立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确立职业康复劳动新模式、形成养护服务新体系、创立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残疾人保障新形式等方面取得了5项创新,并在残疾儿童免费康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药、残疾学生免费接受高中及职业教育、特教教师津贴及随班就读教师补助制、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免费开放、政府建立面向残疾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10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了本市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水平。


  
二、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民生得到新改善。

  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不放松,不断完善落实各项政策、制度和措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改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进一步完善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残疾人护理补贴及托养服务、集中就业单位扶持、残疾人社会组织扶持、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残疾人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研究,全面评估梳理了我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加大了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力度,逐步实现政策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截至目前,全市享受生活补助残疾人达12.3万,享受福利养老金残疾人5.2万人,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补贴的残疾人9.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残疾人10.1万人,城镇个人参保残疾人1.5万人,临时救助残疾人家庭9万户,为834户农村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旧房翻建维修。以“隐形的翅膀”为品牌,开展残疾人公益活动25场次,募集款物1264万元,残疾人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增强。

  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共为14.8万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与服务,提供辅助器具4.4万件。积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为全市20839名有需求的聋人进行了致聋基因检测。北京康复医院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完成装修改造投入使用。与北京大学、北大六院等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在辅助器具研发、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积极扶持和引导民营康复服务机构规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残疾人教育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积极促进融合教育,着力推动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为补充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积极协调市教委等单位,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摸底调查。组织志愿者对407名因行动障碍等原因不能到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并纳入学籍管理。推动23所特教和培智学校建立学前班。认真落实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扶残助学政策,共发放助学金790.96万元。

  残疾人就业、扶贫、培训等工作稳步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征缴工作进一步推进,以审核促就业取得新突破。全市新安排4862名残疾人就业,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138.9%。应届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6%,应届残疾人中专毕业生就业率100%。新建扶贫助残基地41个,帮扶农村残疾人2493人。试行定岗、定单、定向式培训,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291期,累计培训残疾人10323人次,参训人员就业率不断提高。以“爱立方”为品牌,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产品首次走进文博会,成功入选北京礼物。市残联、市质监局共同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盲人保健按摩服务规范》和《保健按摩操作规范》,填补了同行业空白。

  残疾人社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出台温馨家园运行经费补助办法,形成了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了服务规范和工作制度。开展市级示范温馨家园管理人员全员集中培训,指导各区县残联培训残疾人专职委员2300多人次、培训温馨家园管理人员600多人,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近20万人次残疾人在362个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482个职业康复站参加各项活动及职康劳动。认真落实“九养”政策,为9.7万名残疾人发放了养老助残券,为3763名残疾人发放了小帮手电子服务器。在全市31家托养机构开展了残疾人托养服务试点,1100多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得到托养服务。

  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取得实效。一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共接待来信来访1.5万件次,结案率达98%以上,保持了残疾人群体整体稳定。为残疾人提供咨询、代书、调解等法律服务8300多人次,代理和调处残疾人案件25件,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有效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出台政府网站无障碍改造规范,完成市残联网站无障碍改造。建成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就业服务等系统,实现了市残联与相关部门数据交换和共享,有效提升了网络运行维护水平。


  
三、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残疾人宣传工作力度加大。今年围绕第四次残疾人事业工作会暨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北京市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残疾人重要节日和重大事项,加强总体策划,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先后召开7次新闻发布会,在中央市属各主要媒体播发电视和广播新闻240多条,刊登稿件3600多篇、图片800余幅,网络媒体刊发新闻3000多条,制作专题片13部,广泛宣传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取得的成就,宣传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展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显著提升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力。

  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坚持打基础、抓基层、建基地,积极参与全民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工作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和残疾人家庭。一年来,共有35万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基层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社区残疾人文艺汇演、棋牌比赛及文化广场演出、市民讲外语等活动。在2011年春季全国残疾人7个单项邀请赛、全国特奥田径锦标赛、国际长跑节上取得优异成绩,首届残疾人场地汽车赛获团体第三名和赛事组织奖。特别是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夺得35枚金牌,28枚银牌和30枚铜牌,破2项世界纪录,8项全国纪录,残疾人轮椅舞蹈、柔力球等节目在多个国际活动、国内大型活动展示表演,为首都争得了荣誉。

  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与市无障碍联席会议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无障碍城市的工作方向和任务目标。发挥无障碍社会监督员作用,通过举办无障碍推动日、无障碍摄影展等多种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针对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为1.7万户肢体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为1.96万户聋人家庭安装了可视闪光门铃,为近5000名盲人配发了电脑读屏软件,为4.1万人次机动轮椅车车主发放燃油补贴825万元,1300多名残疾人考取了机动车驾驶执照,残疾人专用车辆在非居住区停车场所实现免费停车,残疾人的出行和生活更加方便。


  
四、加强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下大气力抓好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和55号文件精神的落实,三分之一的区县残联实现人员工资规范,半数以上的区县残联规范设置“四部一室”,区县残联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除5个新建街道、乡镇外,基本实现了街道、乡镇残联 “四个单列”,配备专、兼职理事长317名,残疾人协管员398名,新聘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1000多名,基层工作力量得到明显加强。

  残疾人社会组织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全市十家枢纽型社会组织中率先成立党建工作委员会和残疾人社会组织联合党总支,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积极调研制定残疾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服务质量评估、资金扶持等相关文件。对残疾人社会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和重新认定,投入资金530多万元,培育、扶持和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规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水平。专门协会工作更加规范活跃,在重要政策研究制定中提出建议,重大事项实施中参与监督、重点业务推进中积极配合,发挥了独特作用。

  各项基础工作更加扎实。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顺利实施,人员培训、入户监测、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围绕法规修订和出台残疾人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市内外调研,整理编印相关资料200多万字。《残疾人志》编纂工作全面展开。发布网络信息4000多条,编印简报800多期,有效发挥了信息在辅助决策、上情下达、工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此外,统计、档案、年鉴等基础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各级残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为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进一办两促”活动,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工作新途径,坚持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使党的政治、思想、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进一步加大干部选拔、培养和交流力度,通过民主推选、公开竞聘,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活力明显增强。不断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对于患大病重病残疾人的特殊救助还缺乏有效手段和相应政策,精神残疾人医疗康复、就业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二是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标准规范研究还相对滞后,监督措施不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设计、统筹研究、科学评估、有计划地向纵深推进。三是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区县残联工资规范面临较大困难,街道、乡镇残联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残疾人工作者的素质能力与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残疾人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2年是实施首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一年。2012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26次全国残疾人工作会议和市委十次全会精神,以宣传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为重点,以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完善制度,强化服务,狠抓落实,着力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着力组织实施一批惠残助残重点实事项目,着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强化宣传,努力使残疾人保障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改善,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的水平有较大提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宣传贯彻好新修订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将《实施办法》宣传纳入“六五”普法规划,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开展专题宣传。组织举办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面向重点人群做好重点宣传。加强各级政府残工委和残联系统法规培训。研究制定贯彻《实施办法》的意见,抓紧出台残疾人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电车、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服用基本药物、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残疾人教师特教津贴和随班就读教师岗位补助、公共文化体育机构免费向残疾人开放等5项社会影响面广的法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研究岗位预留、融合教育、社区康复、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专产专营等法规配套措施中的难点问题,力争取得突破。配合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本市《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和评估工作。


  
二、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残疾人工作新发展新突破。

  一是以《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预留定向招录制度的落实。

  二是以区县和街乡镇残联换届为契机,推动民主进程,努力扩大专门协会的组织、群众基础。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探索特殊艺术和残疾人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实施文化艺术精品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努力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

  四是继续加大政策研究和宣传贯彻力度,年内在对现行政策全面评估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集中出台一批新政策。

  五是以成立市残联维权部为契机,切实加强残疾人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将残疾人维权服务纳入全市法律维权服务网络,建立和完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社会化工作机制。

  六是加强盲人按摩行业管理和服务,探索连锁经营、品牌化发展模式,推动盲人医疗按摩师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业。

  七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项目建设,探索职康产品商品化、品牌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机制,推动残疾人职康产品走向社会、走出国门。

  八是做好对100个社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和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两个重点项目,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更幸福。

  九是认真研究首都残疾人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开发新项目,着力打造“隐形的翅膀”公益品牌,不断提升残疾人慈善事业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十是努力实现宣传工作的新突破,使宣传工作经常化、立体化,做到每天有条目,每周有内容,每月有重点,全年不断线,节日有氛围,区县有特色,显著扩大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


  
三、深入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围绕残疾人就业地方立法,研究整合稳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就业、庇护性就业有机衔接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研究出台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托养服务办法、残疾人住房保障和救助政策、残疾人特殊困难救助办法,进一步完善以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和护理补贴制度为核心,以残疾人医疗、康复、就学、住房和公共参与等具体福利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办法,使辅助器具服务有效覆盖全部有需求的残疾人。

  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以社区康复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开展示范性社区康复站创建活动,打造社区康复新品牌。推进市级康复资源中心建设,拓展基层职康站非医疗康复项目,推进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健全康复和辅助器具三级服务网络。加大民办残疾人康复机构的支持力度,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提高民办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联合各级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和机构,大力开展残疾预防知识宣传,开展儿童残疾早期筛查、转诊、婴幼儿脑瘫早期监测、新生儿残疾早期干预试点工作。

  推进残疾人融合教育。编制融合教育推进规划,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认真抓好《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管理办法》政策落实,为全市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可靠保障。和北京特教学院、城市学院等市属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加强合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试点,促进残疾人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启动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教结合”试点工作和“万名残疾青年”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残疾人整体素质和能力。

  做好残疾人就业、培训、扶贫和社区服务工作。完善残疾人就业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核征缴方式转变,实现全年新安置4000名残疾人就业。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开发街乡镇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公益岗位,建立盲人按摩师实训基地,加大定岗、定向、定单式培训比重,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工作。结合首都重大产业项目园区建设,推动残疾人高端就业。整合社会资源,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开发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康项目,着力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发挥网络等新技术的独特优势,推动高新技术条件下残疾人自主创业和居家就业。结合发展沟域经济、实施“菜篮子”工程,发展残疾人种养植业和庭院经济,发挥扶贫助残基地带动辐射作用,实现年内扶持3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目标。研究制定《残疾人托养服务考核指标体系》和《托养服务规范》等,从机构准入、运行监管等方面探索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抓好中国残联第二期“阳光家园计划”和“九养”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

  大力推动残疾人文化建设。抓住首都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有利机遇,大力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结合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下大气力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培育发展残疾人艺术团体,打造艺术精品和特色品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结合“农村文艺星火演出工程”、“周末场演出计划”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特色艺术展演和融合体验活动。继续加大基层、基础、基地的建设,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引导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北京精神”。加强残疾人文化工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管理模式研究,推动残疾人文化活动的融合开展。着力加大残疾人社会文化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积极参与首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重大文化展示活动,加快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持社区文化中心、温馨家园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推进残疾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探索残疾人维权服务新模式。以宣传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为抓手,强化源头维权,加强法律救助、法律服务和信访维权体系建设,推进残疾人维权工作融入全市法律服务工作大局。认真研究残疾人维权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引导残疾人依法、理性维权,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做好残疾人住房安置、就业帮扶、财产保全等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创建基层法律宣传和服务特色品牌,加强市级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法律维权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律师等专业志愿者的作用,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推动制订以交通和信息交流无障碍为重点的无障碍建设推进计划,着力加快完善地铁无障碍设施,发展无障碍出租车,强化无障碍信息服务。结合全市居住小区综合改造和旧村改造,完成100个居住小区及其周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改造试点工作,努力打造“一刻钟无障碍社区服务圈”。完成在400个基层温馨家园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建立网络服务中心,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结合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及城市休闲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无障碍主题公园建设,提升城市休闲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水平。继续以无障碍推动日为抓手,强化无障碍社会监督和宣传,提升城乡无障碍环境水平。

  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完成市残联门户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更新改造,开发残疾人基础数据库更新管理、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政策服务与管理、康复门诊综合服务等新系统建设项目,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信息化日常运维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首都残疾人事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充分发挥残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

  实施残疾人社会组织扶持管理办法,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服务,促进行业自律。在有条件的区县实施区级残疾人社会组织培育计划,在类型集中的康复服务类残疾人社会组织开展特色培育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一个残疾人社会组织工作服务品牌区县、一个品牌残疾人社会组织和一个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品牌项目”活动,扩大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开展“十百千”人才工程,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理论研究、社会组织法律咨询、社会工作者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大公益项目开发力度,探索与残联各业务部门双向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促进残疾人慈善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开展阳光志愿助残服务活动,创建志愿助残工作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志愿助残长效机制。


  五、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各项基础工作

  着力抓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指导14个区县、300多个街乡镇认真搞好残联换届工作。以基层残联换届为契机,继续下大气力抓好55号文件精神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残联领导班子建设和残疾人干部队伍建设,争取在推进区县残联人员工资规范、内设机构设置,街道乡镇残联和温馨家园配备社会工作者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加大残疾人工作干部、残疾人骨干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努力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挥残联系统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作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积极倡导并践行“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转变作风,杜绝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作风涣散等行为。深入基层,密切与残疾人群众的联系,倾听残疾人群众的呼声,踏踏实实、尽心尽力为残疾人服务。

  大力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筹备建设首都盲人按摩医院。推进市级残疾人康复医院和区县康复医院建设,支持房山等区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基地。推动区县职康中心建设,年内实现16个区县职康中心全部开工建设或批准立项。进一步加强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和职康站规范化建设,完善长效运行机制,努力实现与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融合,拓展服务阵地,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做好2012年我市残疾人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首都残疾人事业实现新的跨越,以造福广大残疾群众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