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2  >  2012年第三期

办好家长学校 推动聋儿康复工作深入发展

  发表时间:2013-02-05 【字体:

  ◎ 市残联副理事长 唐海蛟

  5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北京市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5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北京市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聋儿康复作为一项抢救性的康复工程,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聋儿康复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明显的增强。聋儿受到了优先的照顾与发展,享有了较高的康复服务保障。北京市残联认真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构想,积极回应聋儿家长对康复的关切与期待,在聋儿家长学校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如下做法:

  一、探索家长学校工作思路,完善聋儿康复工作模式。

  2001年,北京市聋儿康复中心成立了聋儿家长培训学校。在多年实践中,家长学校改进了工作思路,着力提高了家长的康复意识和技能,使家长成为聋儿康复的协助者和促进者,丰富了聋儿康复内容,完善了康复工作模式。

  1.我市的聋儿康复工作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市聋儿康复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市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聋儿语训部为骨干,聋儿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服务网络。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测算,我市有0-15岁听力残疾人2900人,其中0-6岁聋儿671名。全市现有聋儿康复机构13家,在册康复教师216人,具备了收训800名以上聋儿的康复服务能力。2009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对聋儿验配助听器、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和康复训练给予了充分的保障,实现了聋儿康复服务的“零拒绝”。在政策保障和机构建设的推动下,北京市聋儿康复工作实现了康复服务的全覆盖和全保障。

  2.在聋儿康复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发展的问题。

  北京市的聋儿康复工作,在聋儿家长心目中形成了较好的口碑,但是,与聋儿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聋儿的康复效果难于满足家长的期望,二是康复机构难于满足聋儿的持久康复服务需求。究其原因,一是聋儿家长的康复意识不足,康复知识欠缺,康复信心不够;二是康复机构重视对聋儿的康复训练,忽视对家长应有的培训,导致了聋儿缺少必需的康复环境。

  3.重视家长作用,完善聋儿康复工作模式。

  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P-T相嵌”的康复理念,就是要让康复教师和家长一起努力,在同一目标指引下,分工协作,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为此,我们完善了聋儿家长学校的工作方式,形成了由心理疏导、理论培训、实操指导和家长沟通等内容组成的工作内容,使家长在聋儿康复过程中,切实发挥了作用,使聋儿康复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机构与家庭、政策与服务有机配套的完整工作模式。

  聋儿康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康复工程,实践证明,在加强康复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中,我们要重视家长的作用,只有组织好家长,才能康复好聋儿。

  二、依托家长学校,全面开展聋儿家长培训工作。

  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家长学校进一步深化了服务功能,加强了家长培训工作。十年间,我们共举办了30期家长培训班,培训家长600余人,安排培训课程累计达到2200多课时。

  1.提供专业辅导,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康复心态。

  家长的心态决定着孩子康复的成败。在家长学校工作实践中,我们重视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邀请心理专家开设知识大课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安排成功家长讲解心得体会,分享成功经验,帮助家长树立康复的信心;针对聋儿家长的特殊问题,由心理咨询室专家为家长提供专业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康复心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家长建立了健康的心理,确立了合理的康复目标,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学习和康复的信心。

  2.发挥资源优势为家长提供多种形式的康复培训。

  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咨询室、理论培训室、实践观摩室、个案指导室和家长活动室等多种服务场所,具有丰富的培训手段和工作内容,开展了多元化服务;为满足特殊困难家长的需求,我们采取了送康复入户,或开展远程交流等服务形式,帮助行动不便的聋儿家长学习康复知识。随着家长工作的深入发展,家长学校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和操作工作流程。

  3.加强知识培训,把家长培养成为康复服务的实施者。

  开展康复知识培训是家长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从应知应会的基本康复知识入手,设计了涵盖医学、康复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知识的培训内容,解决家长信息匮乏和知识短缺的问题。在家长学校的正确引导下,家长们认真学习康复技能,努力完成责任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使家庭教育与机构康复做到了无缝衔接,减少了聋儿的康复训练周期,大多数聋儿经过1至2年的专业康复训练,就具备了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的能力,从而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多年实践证明,聋儿的康复过程是艰辛和漫长的,家长将是聋儿的终身教师,聋儿也只有在有康复知识家长的陪伴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康复,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健全家长服务网络,推动全市聋儿康复工作发展。

  推广市级康复中心的工作经验,带动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家长服务工作,有利于提高基层机构的康复质量,有利于全面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康复工作。

  1.加强政策保障,推广市级家长学校工作经验。

  为普及市聋儿康复中心家长学校的工作经验,扩大聋儿康复的受益面,我们将家长学校工作纳入了聋儿康复的日常工作,保证工作经费。我们在实施《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确定聋儿康复定点机构时,要求定点机构不仅具有开展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能力,同时必须建立家长学校,具备开展聋儿家长培训的能力。在政策的引导下,全市基层聋儿康复机构普遍建立了家长学校,全面开展了聋儿家长的培训工作。

  2.制定工作规范,统一基层家长学校工作内容。

  为规范基层家长学校的工作,市聋儿康复中心家长学校制定了基层家长学校工作要求,编写了规范性工作档案和培训讲义,印发到基层机构使用,通过对业务骨干开展专项工作培训,使基层机构的家长工作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工作档案、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工作要求,从而保证了基层机构科学有序地开展了家长培训工作。

  3.开展检查考核,指导基层机构办好家长学校。

  为督促基层机构规范开展工作,家长学校协助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制定了《民办聋儿康复机构服务质量检查评估标准》、《北京市聋儿康复机构检查验收标准》,将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检查之中,检查结果与机构的扶持和奖励经费挂钩。严格的工作检查和考核措施,较好地保证了基层家长学校的工作质量。

  聋儿家长学校的成功经验,推动了基层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同时,也推动了北京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北京市印发了《关于推动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区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残疾人康复培训学校,加大残疾人亲友的培训力度,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