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2  >  2012年第五期

让听障儿童在方寸之间融入有声世界

  发表时间:2013-02-19 【字体:

  ◎ 刘会生

  聋儿接受语音训练。聋儿接受语音训练。

  

  民办康复机构是石景山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组织康复机构的有力补充。在市、区残联和区社会办等部门的精心呵护和帮扶下,石景山区民办康复机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听障儿童康复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2010年北京市民政局组织的“服务民生社会组织在行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大赛中,太阳花言语康复中心获得“北京市公益之星”称号,并列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

  将康复融入文体活动中

  太阳花言语康复中心位于苹果园地铁东侧的小区单元楼里。在一百平方米的室内,有28名聋儿接受培训。5名专职康复教师巧用空间,用文化、科技、娱乐等五大手段提升康复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使这里的聋儿全面发展。

  走进太阳花,一进门就看到门厅打了玻璃隔断,外边是单训室,里边是大课堂。课堂正中央的墙上是一个展翅飞翔的卡通人从城堡中飞出,卡通人的右侧是色彩斑斓的各色五角星。“我们设计这幅画的寓意是听障儿童在老师的训练下获得康复,有朝一日可以从这里展翅高飞,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幅画也提醒授课教师以‘一切为了聋儿,一切服务于聋儿家长’的理念上好每一节课。”中心主任吴谭介绍。

  “请大家跟我一起做舌操,先做伸舌运动。”7月5日早8:30分,一位戴眼镜的女教师正在组织所有孩子做舌操。在老师手鼓声的引导下,孩子们伸舌头、卷舌头和弹舌头,做得津津有味。“孩子们要发音,进行语言训练,第一步就要将紧张的口腔发声系统打开。做13节舌操就是要通过口腔肌群的训练改变聋儿的发音系统、气息和声带僵硬,为训练做准备。这是每天的第一课。”吴谭说。

  该中心针对聋儿年龄小、好动、坐不住的特点,采取了将康复课程内容融入到文体活动中的办法,增加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他们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于老师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口中说着,两手比划着,脚的动作配合着,集运动、舞蹈、说于一体,调动了孩子们的所有感觉器官,使他们在高度兴奋中,有说有笑地练发音、练说话,其乐融融。

  下午,孩子们一睡醒觉,就在于老师和王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走出中心,来到社区的活动场地上,进行体育锻炼。于老师一面带孩子做准备活动,一面说注意事项,并让他们对重点词进行重复。在上滑梯之前,王老师一句句地教他们说“滑梯”,在体验到玩滑梯的快乐中,他们也学会了说这个词。

  据于老师介绍,中心为了让在训的聋儿更好地康复,每月都要带领他们“走出课堂,到社会去实践”,让孩子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对号入座。中心组织孩子们到超市购物,让他们亲眼看看售货员阿姨在生活中如何卖货,看看超市里的货架上有多少是他认识的物品,让他们自己问问阿姨“这个多少钱?”,并自己去柜台结帐。这不仅使孩子们的听说能力增强了,也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金苹果幼儿园合作的“课间操”活动,使孩子们与年龄相仿的同龄小伙伴一起交流,也起到了鼓励孩子们讲话,扩展他们思维的效果。到动物园进行户外情景亲子教学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意图地参观,有选择地学习,教师也实现了有目的地教学,使孩子们巩固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直观、近距离地认识动物,甚至可以感受到动物的气味,锻炼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

  将康复融入游戏中

  “这是什么?”,“房子”,“房子是什么形状的?”孩子回答不上来了。王欣老师就和他一起从上到下摸着房子,并教他说出房子的形状。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王老师按响了房子的门铃。孩子听到了铃声,立刻来了兴趣,找门铃。王老师就借门铃打开了房门,让他学“门”和“铃”的发音,并打开了折叠的房子。孩子被两层楼的房子吸引了,王老师边引导他往门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放小家具,边教他说出家具的名字。孩子整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是该中心的个训课。

  在大课堂,王书越老师在教孩子学习“大”和“小”的发音,她左手拿了一个小皮球,右手拿了一个排球,让他们在实物中感受。刘老师在教“快”和“慢”时,与孩子们做拍手游戏,她让一个孩子在台下拍,一个在台上演示,孩子们一会儿就学会了发音并说出来。已在培智学校学习的听障儿童石某就是因为喜欢这里的游戏教学法,每天下午都在父亲的陪伴下来上小时课。老师让他拿故事书边念边讲故事,并纠正他的发音,指出他的问题。石某认真地讲着,并配合语气和形体动作,他说和读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为了让中心的聋儿更快地融入有声世界,中心组织在训聋儿参加由石景山区残联、北京听力协会及公益亲子乐活动“咿呀总动员”联合举办的“六一”亲子娱乐活动。活动中,专业志愿者们协助家长与残疾儿童一起做起了小灰兔介绍认识游戏,亲子小组竞赛游戏《拔萝卜》《小鸡出壳》和《切水果》,使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进行了康复训练,增强了反应能力。而绘画、阅读、手工素质课使孩子们认识了五颜六色。

  每个周末,太阳花志愿者团、人民大学和北京公益联盟、闪动公益联盟、乐善家园等团体的志愿者来到中心与孩子们做游戏、进行交流。在相互介绍中,在游戏配合中,孩子们的听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将康复融入艺术中

  今年5月的第二个周日是“全国助残日”,石景山区集文艺演出与残疾人才艺展示为一体的《残疾人之歌》大型演出给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太阳花言语康复中心的聋儿表演的精彩的舞台故事剧《团结起来力量大》,更是获得好评。正在康复的聋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的扮老狼,有的扮小羊,通过音乐、舞蹈、旁白来展示剧情。虽然舞台下有五百多人观看,但孩子们不怯场,表演得有声有色。

  如何让戴上电子耳窝的聋儿发出声音,学会说话,在短时间内融入有声世界,太阳花言语康复中心在小小的空间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不仅将康复融入文体活动和游戏中,更将康复融入了艺术之中。

  从2009年开始,在石景山区残联每年举办的《残疾人之歌》大型演出和每年的春节联欢会等大型活动中,太阳花言语康复中心都要组织孩子们参加演出。逢年过节和“六一”儿童节,他们都要举办自己的演出活动,让孩子们在背台词、演出排练和上台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听说能力和交往能力。

  为了让孩子们通过排练舞台剧提高听说能力,中心的老师可谓费了一番周折。

  今年初,为了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中心组织老师到王府井儿童剧场观看朱德庸的话剧《绝对小孩》。在观剧中,王书越老师萌发了组织孩子演舞台剧来提高听说能力的念头。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中心领导的支持,中心的4名年轻教师立即投入到剧本的创作中。剧本写成了,但孩子们能演绎出来吗?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台词,老师们先摸拟场景,进行演出,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们发音、串台词。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记住台词,老师们还在上课之余设立小舞台让小演员们为全体聋儿演出。

  演小羊的聋儿过去胆小,不敢在人前说话,通过反复训练,她说出的音节明显增加,已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演小狼的聋儿原来一句话只能说十个字,现在增加为一句话说二十个字。最令老师们意想不到的是全中心的聋儿在观看演出时,也在台下跟着说,听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心的聋儿先后演出过舞蹈《小茶壶》、双簧《练听觉》、小品《绕口令》等节目。2010年助残日当天,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师生还与石景山区委书记荣华一起表演了诗朗诵《人间自有真情在》,使演出达到了高潮。“虽然孩子们的朗诵时断时续,舞步也不够整齐,但他们从不会说话、不会与人交流到能上台表演节目,他们的进步可以说是飞跃。”吴潭主任欣慰地说。

  谈到太阳花言语康复中心的未来,吴潭主任充满信心“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协调下,我们解决了束缚中心发展的场地问题。我们要在今后脚踏实地走出一条使聋儿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就能融入有声世界的康复之路,让更多的聋儿与健全儿童一起幸福地成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