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采访本里的赞歌
◎ 张骥良
妈妈,是个极为平常而又格外亲切的词汇,同时也是个非常庄严而又特别神圣的词汇。对于一个从破纸箱子里走向温暖幸福家庭的我,妈妈这个词对我有着特殊意义。养父母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而党把我从一个懵懂的盲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发表了几十万字的盲人作家,一个向特殊群体奉献爱心的残疾人工作者。在党的90华诞来临之际,让我发自内心地叫党一声妈妈吧!因为我有一肚子话要对亲爱的妈妈说。
翻开伴随写作多年的采访本,如同打开了一个记忆的宝库。里面记满了英雄模范人物的后代们为党工作的感人事迹;记载着共和国领袖的后代们,异常平静的回忆着领袖们生活中的零星小事,而这些“小事”却渗透着领袖们的人格魅力;记载着那些让我至今想起来就要流泪的亲身经历,以及我带着盲人兄弟姐妹们浏览过的“红色景点”,还有抚摸革命遗迹时那一个个感人的镜头……我突然明白了,采访本里记录下来的每一件“小事”,不都是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吗?如果把这些音符串联起来,不就是一首党的颂歌吗?
在我的采访本里,记下了这么一件事,那是1999年6月23日我到毛泽东故乡湘潭韶山汤瑞仁家开的毛家菜馆采访。完全是为了采访的需要,我把与李敏、李讷的合影递给她看,没想到这么一来,买单的时候老板怎么也不收钱,说是只要是与毛家有一点关系的人一律不收钱。其态度十分坚决,让我十分为难。老板的工作做不通,我只好找伙计了。菜馆的服务员很热情,女服务员告诉我,他们老板的心眼可好了!只要是逢年过节,乡里的老红军、五保户、重残人都会照例收到她送的礼物。她总吩咐把饭菜做好,打包送进慰问户家里去,很多人都是流着泪吃下这顿美味佳肴的。老汤的文化并不高,但她的品行却被大家口口相颂,奉为毛主席家乡的“女雷锋”。没想到和服务员的随兴一谈,竟谈出了老汤这许多的“轶事”来,我琢磨着再跟老汤聊聊,争取聊出一些有价值的“素材”来。我再一次没想到的是,汤瑞仁太难采访了,她根本不配合,嘴里总是那么几句话:"我是毛主席的故乡人,在毛主席和乡亲们拉家常的那张照片上,那个抱小孩的妇女就是我,我是共产党员。”后来,我带着有些遗憾地走了,但老汤那句“我是共产党员”的话总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这句话的分量多重呀!我不可能掂出它的分量。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们用行动,鼓舞、教育、激励了人民群众。今天,我和劳模后代们一起回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心里依旧很温暖,很感动。
应《共产党员》杂志的约稿,我走进了位于台基厂三条3号的北京市总工会。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已是市总工会副主席的时纯利给我留下了憨厚朴实的印象。我努力在这个操着山东口音的大汉身上,寻找着他父亲时传祥的影子。话题自然而然地回到了那火热的年代。
谈起父亲时传祥,时主席说:“当时那个班组里有党员,大家自然而然向他看齐。我父亲当上了劳模后,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特别崇拜他。都希望跟他出一下工,如果能跟他干上一天半天的,是一件特别光荣特别自豪的事。不要说中国人了,连外国人也是如此。西哈努克亲王的侄子来了,他说他一定要跟时师傅干上一班,看看这位劳动模范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他的伯父,也就是西哈努克亲王给他讲述了时师傅的故事,还提到刘少奇主席接见时师傅这件事,这让他的侄子很感动。他作为来华留学的洋学生,对中国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他听说每个中国人都崇拜共产党员,这让他感到很惊奇,难到共产党员跟一般人不一样吗?那个暑假,他一连跟我父亲义务劳动了三天。劳动后他最大的收获是,共产党员真的和普通百姓不一样。”
回忆起往事,思绪万千,他感慨地说:“当时的万里副市长也来了,他是作为普通劳动者,利用星期日休息的时间,足足干了一个上午。这个星期日正是七月一日。他说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怎样度过党的生日呢?他想到了跟时师傅义务劳动半天,一是体验一下掏粪工人的辛苦,另外就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义务劳动半天后,万里副市长的体会是,掏粪工的活儿不轻省啊!”
在我的采访本里,还记载着另一个与时传祥有关的故事。那又是一个“七一”之前,我再一次受《共产党员》杂志之约,采访了刘少奇的女儿刘萍萍,她给我讲了她与时师傅交往的故事。那是1965年的春天,她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怎样首先从思想上加入党组织呢?她当时十分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终于她想到了父亲接见过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她立即跑到崇文区环卫三队找到了时师傅,希望跟他义务劳动两天。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她之前已经有十几个年轻人与时师傅进行了预约。后来,她跟时师傅一连劳动了好几天,使她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位劳动模范的服务精神和服务风采。
劳动中,屎尿汤子溅到她脸上,她一点都不在乎。回到家中,她把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汇报给父母,还得到两位老人的表扬。父母谆谆告诫她,想入党,就要首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后代们的采访,通过对新时期模范身影的追踪,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共产党员这个先锋模范群体的认识,党员们用自身一点一滴的光辉汇成了先锋群体的巨大凝聚力。而我自己,一个在党的阳光普照下成长起来的盲孩子,还有我的这些盲人兄弟姐妹们,都在亲历着那种耀人的光辉带来的温暖与感动。
2009年6月30日党的生日的前一天,一个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书香生日会在东城区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四面八方的55位爱心读者,来为我祝贺55岁生日。歌手周园园的一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得我感动非常。往事涌上心头。近些年来,党的阳光,社会的温暖一直陪伴着我。名誉与荣誉接踵而至,先是长篇历史小说出版,后是呼家楼街道为我举办了国内第一个盲人书法展,我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自强模范、京郊十大新闻人物、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经过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的评选,我的爱心故事还入选了北京市50篇爱心故事之中,我因此而当选为北京市爱心人物。盛誉之下,感动之余,我感慨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如此之多,如此之重,决心要把这种关爱传递下去,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心使者。我曾在王府饭店、港澳中心做了两次演讲,接受了60余家境外、海外媒体的采访,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世界,一个盲人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他所在国家的政党、政府,也离不开他的祖国和人民!
生日会现场,我可说是感慨万千。一曲《党啊!亲爱的妈妈》让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温暖与幸福。我思索着,作为一个普通的盲人,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模范,为什么能过上一个这么隆重,这么热烈,这么温馨的生日呢?而我的父亲母亲辛辛苦苦地工作了一生,他们也曾获得过这样或那样的荣誉和奖励,而他们就没有过上这么一个隆重、热烈而又体面的生日。是他们的能力不如我吗?非也。其实这个答案简单而又厚重。是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少年被边缘化了的残疾人,回归了主流社会,正在与健全人一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作为他们中间的代表,才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殊荣与幸福。
感受温暖是一种幸福,回报社会更是一种幸福。我任朝阳区盲人协会主席的十几年里,坚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先后组织了为期一年的“走进革命遗址,抚摸峥嵘岁月”的红色之旅活动,不但丰富了盲人朋友们的精神生活,也使他们受到了教育。平北抗日纪念馆、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圆明园遗址公园都留下了朝阳区盲人朋友的足迹。
走进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的那次活动,给盲人朋友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在2007年7月1日的日记里,我记下了这次活动中最感人的一幕:“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看起来平平常常,而经典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讲解员指着展柜里的那面党旗告诉大家,在白色恐怖形势最严峻的那些日子里,村里的三名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村里秘密地绣出来这面党旗。于是这个小村庄成为了对敌斗争的坚强堡垒。然而放在展柜里的那面旗帜,盲人朋友怎么能看到呢?我找到纪念馆领导,希望能把那面旗子拿出来,让盲人朋友摸一摸。盲人朋友们的要求,得到了馆领导的支持。大家伙抚摸着那面旗帜,仿佛抚摸着依旧火热的峥嵘岁月,泪水止不住地流。
抚摸文物级别的旗帜,这已经是第二次了。1999年国庆节后,朝阳区盲协慰问了国旗护卫队。在国旗护卫队荣誉室里,我们见到了展柜里那件国家一级文物,那面50年大庆时曾经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我们提出了想与那面国旗合影的要求,护卫队领导请示了支队领导,我们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当那面国旗在护卫队的操场上展开时,操场上沸腾了。我和一名护卫队战士站在国旗两侧,把国旗展开拉平。盲人朋友们站在国旗前,留下了难忘的合影。一位盲人朋友撩起国旗的一角,紧紧地贴在脸上,脸颊挂满了幸福的泪水。这感人的一幕幕,被摄影记者们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发表在首都各大媒体的版面上,这幸福定格在读者的目光中,成为永恒的风景。
我的那30多本厚厚的采访原始记录,记录下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历的巨变,记录下时代的变革和社会进步带给人们生活层面、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也记录下一个盲人记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前,让我将本子中每一笔真实的记录化作美妙的音符串联起来,谱成一首无限深情的赞歌,作为盲孩子向母亲献上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