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0  >  2010年第二期

统筹发展 务求实效 全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发表时间:2010-05-12 【字体:

◎ 朝阳区残联

   完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越来越紧迫了,2009年是关键的一年,一年来,朝阳区立足于统筹发展,务求实效的方针,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验收细则为标准,积极发挥区、街(乡)、社区(村)三级联动作用,残疾人康复工作内涵进一步深化,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扎实推进,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的实现。

  一、狠抓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机制的落实

  2009年,朝阳区进一步推动“四个到位”的落实,即摆位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先后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2009-2010年实施方案》,制定了《朝阳区开展社区(村)残疾人康复服务达标工作标准》、《2009年朝阳区精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考核标准》、《朝阳区开展国庆六十周年精神卫生保障实施方案》等各种文件,对各委办局、街(乡)、社区(村)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量化分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细化、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各街(乡)也同样以街道或地区办事处的名义制定了辖区的实施方案。区康复办不定期进行拉网式反复检查,从细微处做起,务求实效。在区政府的主导下,各部门的参与下,政府的服务性日益彰显。各街(乡)越来越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工作。

  残疾人康复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残疾人有效提供各项康复服务,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形成合力。

  2009年,区残联一是继续坚持鼓励、扶持、管理、发展并重的方针,重点开展了民办康复机构的调研工作,撰写了调研报告,为朝阳区民办康复机构发展问题建言献策。新审批了3家机构,为2家办理了变更经营场地。15家民办康复教育机构管理日趋规范,全年服务残疾人1000余名,成为康复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扶助活动。上海增爱基金会为朝阳区捐赠轮椅和助行器600辆,慈善协会提供20万元救助贫困股骨头坏死患者,红十字会提供5万元救助贫困精神病人入住康复基地。形式多样的康复服务模式,满足了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验收工作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朝阳区坚持把康复建设的重心从城市涵盖到农村,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康复权益问题。2007年创建社区康复示范区时,初步构建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残疾人社区(村)康复站为载体,以康复协调员为枢纽,以定期增长的财政投入和不断完善的各类救助政策为保障,立足残疾人基本需求和康复服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2009年,该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是加强社区康复队伍建设。为落实北京市康复人才队伍的培养规划,提高社区康复工作者的服务能力,一年来,朝阳区举办了900余名由社区福利主任、社区康复协调员参加的社区康复工作者培训班,举办了盲人定向行走指导师培训班,档案培训和软件培训班。为稳定队伍,将改善街乡残联康复专干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待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街乡康复专干的工资增加到1980元,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工资增加到1550元。基层康复工作呈现不断创新、日益活跃的新气象,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是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朝阳区制定了《朝阳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宣传方案》,通过开展系列的宣传、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全区掀起康复知识普及的高潮。在朝阳区有线电视台设立了残疾人专题节目“同在蓝天下”,宣传康复工作和康复知识。举办了全区第二届康复知识竞赛,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亲属2000余人次参加了活动。举办了康复成果展示活动和由400多名精神康复者参加的精神康复者趣味运动会,组织104名康复之星参加了户外郊游活动。此外,朝阳区还组织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专家深入社区进行知识宣讲活动,组织特教专业的大学生到温馨家园开展心理咨询。通过广泛的宣传,康复知识进入了每一户残疾人家庭,激发了残疾人的参与热情,康复工作日益融入残疾人生活。

  三是加强基层康复平台建设。基层康复设施是开展康复服务的重要载体。2009年,朝阳区对284个基层康复站的建设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将康复站的建设融入温馨家园、职业康复站的整体规划和管理中,开展了为轻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简单的康复训练,为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提供工疗、娱疗、日间照料等服务,以及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康复站的建立,不仅夯实了康复阵地,更使社区、村残协扎根在基层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活动场地。许多康复站象磁石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推动了残疾人在基层、在社会上更加活跃。

  2009年,通过各街(乡)辅具站为5260名残疾人免费发放了辅助器具,10家辅具站通过北京市星级辅具站的验收。区怡康园辅具中心发挥龙头作用,全年完成销售辅助器具1164件,实现销售36万元。

  四是完善康复救助政策,实现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全覆盖。在落实北京市各项救助政策的同时,朝阳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新的救助政策。区残联与卫生局联合出台《2009年朝阳区贫困重度精神病人精神科诊疗费用补助方案》,将2000元住院补贴首次纳入了救助范围。2000余人次精神病人得到了132万元的康复救助。对于7-16岁年龄段不能进入普通小学或特教学校,需在康复机构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在北京市没有补贴政策的情况下,倾听残疾儿童家长的呼声,出台了《朝阳区7-16岁脑瘫、智障、孤独症残疾儿童少年参加机构康复训练补贴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儿童少年提供1500元/月的补助。全年全区救助残疾人数达到8000余人次,救助金额达到400余万元。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资金支持。2009年,朝阳区财政投入康复经费425万元。目前,区里开展的各项康复工作都有了固定的经费支持。

  三、创新思维、深化康复内涵,切实提高康复服务能力

  一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全面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康复指标是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的量化体现。一年来,全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500例,其中扶贫手术92例;为38名肢体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矫形器;向857名肢体残疾人发放康复训练卡,提供社区康复训练服务;为5名贫困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置换手术;聋儿语训279例;脑瘫、智残儿童康复训练138例;为535名残疾儿童少年发放不锈钢保温杯;为35家福利企业的632名残疾人职工提供免费体检,对残疾人职工常见病、重大疾病等进行筛查。

  二是最大可能地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水平。温馨家园和职业康复站已经成为开展社区康复的重要载体。截止目前,朝阳区有市级温馨家园52个,全年参加活动的残疾人达到4万人次;职业康复站50个,1324名残疾人参加职业康复劳动。

  许多街(乡)把温馨家园建设与建立职业康复劳动项目结合起来,立足资源整合,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面向残疾人提供便捷、安全、满意的康复服务。

  此外,2400户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极大地便利了残疾人的生活、工作,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康复。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6年的艰苦努力,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朝阳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项目终于竣工,正在完善设计方案,力争打造成为集残疾人康复训练、技能培训、职业劳动、康复托养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发挥集散地、孵化器、辐射全区的作用,满足多年来朝阳区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带动全区残疾人康复事业再上新台阶。

  三是最大范围地倡导“大康复”意识。朝阳区鼓励一切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康复的工作措施,“大康复”理念已达成共识。

  2009年,区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举办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培训班、初中级盲人按摩师培训班、常用英语口语培训班、初中级布贴画培训班、精神类残疾人音乐康复培训班等各类职业(休闲)技能培训班10期,培训残疾人2630人次。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454人,21人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朝阳区残疾人艺术团深入11个街乡演出12场,观众达5000余人。残疾人摄影沙龙成立,残疾人文学沙龙举办“老北京胡同风情”讲座。举办了第三届朝阳区残疾人运动会,698名残疾人参加了象棋、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和田径五项赛事。建立了朝阳区青少年聋人羽毛球训练基地,成立了全市首支青少年聋人羽毛球队。

  在基层,各项康复活动此起彼伏,形式也不断创新。比如,来广营乡康复站引进了高科技手段,“驾车”、电脑制画等新颖的手段给残疾人康复带来了新的空间。

  2010年是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攻坚的一年。朝阳区残联将继续坚持统筹发展,务求实效的方针,紧紧围绕市残联对康复工作的部署,学习和借鉴兄弟示范区县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举全区可动员之力,只争朝夕,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