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的变迁
◎ 秦玉花
我家的第一台收音机是爸爸自己组装的。它的外壳是一个土黄色的长方形木头匣子,只能接收到两三个台,且音质效果很差,就算把音量调到最大,也还是得凑近了才能听清楚。但就是这么个粗糙简陋的家伙,却被全家人视若珍宝,姥姥听戏,爸爸听新闻,姐姐听英语,我听故事,全都靠它。
记得有一次,姐姐要听英语辅导,我刚好在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说什么也不肯把收音机让给她。眼看着节目播出的时间就要到了,姐姐一急之下,用力从我手里抢过收音机,飞快地跑出家门。我摸索着追去,哪里能追得上。这时,我听到院子里传来小朋友欢快的笑闹声,心里愈发感到难过。因为我看不见,不能和小朋友一起跳皮筋、踢沙包,听收音机是我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乐趣,失去了收音机,我也就失去了快乐的源泉。这么想着,我伤心地大哭起来。
后来,妈妈托人买回了一台牡丹牌收音机。在当时,牡丹牌收音机被誉为是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比起爸爸装的那台,它的音质清晰,外观也漂亮。外壳是墨绿色的,开关和指针是红色的,左右两侧有一棱一棱的花纹。我抱着新收音机,兴奋得又蹦又跳,却被姐姐劈手夺下:“你毛手毛脚的,小心把它摔坏了!”说着,姐姐把收音机放到了大衣柜顶上,我够不着,急得直跺脚,姐姐却毫不让步。“你简直就跟个土匪似的,什么东西到了你手上,准被你拆个稀巴烂。”我再三保证,一定小心爱护,决不搞破坏,姐姐这才把收音机拿下来给我,还不忘威胁一句:“它是我们全家人的共同财产,你要是弄坏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上了北京盲校以后,我看到同学的收音机小巧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我也很想要一台,但我知道家里生活不宽裕,父母不仅要供我们姐妹三人上学,还要攒钱给我治病。所以,我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姐姐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正读大二的她用自己的奖学金给我买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自从有了这台便携式收音机,我每天中午一边吃饭一边听小说连播,这多少弥补了我不能看书读报的缺憾,并且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我听的是德生牌袖珍收音机。它不仅能收到调频、中波和短波,还能收听到数字广播和电视节目。它是我孤独中的伙伴,陪我度过了寂寞的白天和因病痛而难以入眠的夜晚;它是我的良师益友,丰富了我的生活,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知道了外面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收音机伴随着我的成长,也充分体现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对于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领域体会到很多,都能从身边的点滴细节中得出很多的感触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