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09  >  2009年第五期

辉煌的历程 温馨的事业

  发表时间:2009-11-11 【字体:

––首都残疾人事业六十年巡礼

◎赵定军

  在伟大祖国六十华诞到来之际,回首首都的残疾人事业,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首都的残疾人事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为动力,以加快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为目标,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残疾人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更加浓厚,残疾人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全面完成了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

  六十年,对于首都的残疾人来说是一个沧海桑田的巨变:从被社会歧视的残废人,到被社会关爱的兄弟姐妹;党中央的各项法规政策关爱着他们,北京市政府开展的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安居六大爱心助残工程,像一条条坡道,架起了他们通向社会的桥梁;像一条条盲道,把关爱送到他们的心田。首都的残疾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投身到祖国的各项事业中,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首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着聪明才智。

  历史将永远铭记

  首都的残疾人事业,每一步都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在北京市残疾人的大事记中,六十年春秋,每一页都写满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人民政府成立初期的1949年,市民政局转发了华北人民政府制定的《华北区荣誉军人优待抚恤条例》;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为华北聋哑学校题词;1950年市政府文教局举办首期盲艺人训练班……

  在国家刚刚恢复建设的1957年,召开了北京市聋哑人代表大会,成立中国聋人福利会北京分会;召开北京市盲人代表会,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北京分会;1958年,建立了盲人、聋人的教学工厂……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像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万物复苏,残疾人事业也出现了历史的跨越。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北京成立。为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988年国务院批转了第一个《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残疾人事业从此被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

  1988年,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主席团、执行理事会和残疾人专门协会,勾画出首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蓝图,开创了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

  199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部专门用于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再次签署主席令,批准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公布施行。

  2008年4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残疾人事业作出重大部署……

  翻开历史上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无比关怀,温暖着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田。

  北京市在国家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极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存状况。

  欣欣向荣的首都残疾人事业

  六十年来,党和政府为北京市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安居、文化、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涉及到残疾人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全部纳入了制度和计划的轨道。仅就2008年的一组数字,就反映出北京残疾人事业令人瞩目的业绩。

  残疾人的生存条件得以改善。各类康复机构为14万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和服务,免费配发辅助器具5万件;投入助学资金382.4万元,对4677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提供上学资助;培训残疾人1万多人次,新安置残疾人就业4136人;资助620户农村残疾人家庭翻建老旧房;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6350名残疾人实现了“在家无障碍”。各级残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无”目标要求,在生活保障、就业安置、环境整治等方面妥善处理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会同司法、信访部门和法律服务单位提供法律服务5000人次,维护了残疾人群体的稳定。

  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残疾人专业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市和区县两级残疾人服务设施总面积已达到10.9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康复、技能培训和文化体育活动的条件。

  服务网络贴近基层残疾人。在街乡镇和社区创建了150个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使4.5万名残疾人就近就便直接得到康复、培训、照料、文化体育生活等服务;建立了281个职业康复站,5617名智力残疾人、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通过参加职业康复劳动,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创建了100家盲人保健按摩示范店,促进了行业规范发展和盲人创业自立;建立农村扶贫助残基地累计达到85个,使8000多名农村残疾人得到扶持;扶持民办残疾人康复教育机构22家,累计服务残疾人7000多人次。

  无障碍建设成效显著。参与奥运场馆无障碍建设论证和督查工作,配合市规委等部门完成6000多项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保证了机场、火车站、地铁和城市重要交通枢纽无障碍通行,实现了残疾人无障碍登长城、进故宫的愿望。协调组建了由70辆无障碍出租车组成的出租车队,方便残疾人出行。建立残疾人信息转介服务平台和无障碍资源中心网站,在公共服务单位推广使用手语、盲文和字幕提示,促进残疾人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开展了“无障碍推动日”活动,组建无障碍监督员队伍,在无障碍监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体市民的无障碍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建设首善之区的宏伟目标

  2009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了残疾人工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对进一步促进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着力实现残疾人工作领域的“六大转变”:一是残疾人医疗卫生保障由过去的对已残人员进行救治和康复,向加强前期预防和后期治疗康复并重转变。二是残疾人教育从过去重点巩固发展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向构建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转变。三是残疾人就业从过去单一的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形式,向建立健全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渠道的全社会就业支持系统转变。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从过去单个的、临时的救助,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普惠加特惠的制度保障转变。五是无障碍建设由建造单项设施,向创造整体无障碍环境转变。六是残疾人管理服务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需求实施帮扶,向常态化与综合性服务转变。

  应对经济危机,稳定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党和政府把稳定和促进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出台了《北京市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暂行办法》、《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实施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等政策,进一步将全部失业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对象,享受就业优惠政策;投入2.5亿元对各类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给予岗位补贴;支持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一年来,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措施的社会效应已经显现:残疾人就业总体状况基本稳定,城镇残疾人就业总数达7.1万名,截止到7月底,全市新安排残疾人就业3068名,比去年同期增长6.94%。

  加大力度扶残助学。在巩固发展残疾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残疾人学生和生活困难残疾人子女助学补助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对高中及以上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助学政策:将“三免两补”政策覆盖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提高对中等及以上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标准,每年将有5000人受益;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制度,动员志愿者等社会资源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上门施教,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保障机制,率先实现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保障“全覆盖”,贫困残疾儿童康复“全免费”。2009年正式实施了《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暂行办法》,对残疾儿童少年社区康复训练、机构康复训练、验配辅助器具等方面给予补助,其中,验配辅助器具、适龄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这项政策惠及全市2.19万名残疾儿童少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康复保障全覆盖,为我市2010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给予特殊保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扶助贫困残疾人、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加强调研,解决问题,支持发展。目前,全市有5万多名重残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残疾人和无业残疾人在城乡最低社会保障的基础上享受到了生活特困补助,有3.2万名无业重残人参照低保标准,按月享受到了生活补助,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2009年6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推进首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到2010年,初步构建起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政策制度框架,做到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零拒绝”,残疾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康复“全覆盖”,残疾人社会救助“无盲点”,残疾人就业有岗位,贫困残疾人基本住房有保障;到2015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健之间、城乡之间的“两大差距”明显缩小,实现残疾人“康复有条件、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努力在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体制机制、保障水平、服务能力、社会环境和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奋力拼搏,做祖国的优秀儿女

  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北京99.9万残疾人,生活在首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感到生活就像芝麻开花,天天都向上发展着。他们也以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顽强毅力,为首都的发展谱写着壮丽的篇章。他们之中有残疾人创业明星、科技精英、艺苑奇葩、体坛明星、特教园丁、岗位标兵、致富能手、技能人才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008年的9月6日,是一个令首都残疾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一位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攀上鸟巢的火炬塔,用手中的圣火点燃了北京残奥会的主火炬。向世界诠释了“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理念。实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圆美好梦想”的主题,在国际残奥运动和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史册上书写了崭新的篇章。

  在举世瞩目的残奥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共获得10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打破5项世界记录,为祖国和首都赢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首都20多万残疾人参与了“迎奥运、展风采、做贡献”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工程;40万残疾人走进奥运场馆和公共文化场所,体验“快乐残奥”;5000名残疾人志愿者、残疾人演员、残疾人技术能手直接在奥运场馆为奥运会、残奥会服务。展现了首都残疾人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北京市各级人大、政协当中,有34名残疾人代表和委员履行职责、建言献策。这些残疾人的优秀代表和广大残疾人正在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在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在以饱满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拼搏精神、杰出的智慧和才华,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