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暨康复救助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图为全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暨康复救助项目工作会议现场
图为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讲话
图为中国残联与各省残联签署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项目责任书
10月21-23日,全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暨康复救助项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分管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康复部主任和具体落实项目工作的人员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战略目标,统一思想,采取切实措施,部署全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和康复救助项目,是中国残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会议。
会议启动了“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和“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三个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大项目,项目资金总量超过7.6个亿。会议就三大项目的管理、具体实施和操作进行了培训,中国残联与各省残联签署了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项目责任书。
孙先德副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今年4月无锡会议的细化和深化,无锡会议对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战略分析,明确了工作思路。这次会议,部署的三个项目,是在整体战略意图指导下实施的三个战役,三个抓手。
关于康复人才百千万工程项目,孙先德副理事长强调,康复人才培养是建立和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人才质量决定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水平,特别是基层社区康复协调员的培养,是能否如期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键因素!
关于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孙先德副理事长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国家针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的资金量最大、受益人数最多、覆盖残疾类型最广的专项康复项目。各地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规范实施。
关于辅助器具服务车项目,孙先德副理事长要求,各地要借助项目的实施,争取当地加大对辅助器具服务的投入,提升辅助器具服务水平。
孙先德副理事长对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各实施方案的任务、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县区培育工作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坚守信念,开拓创新,用最诚挚的感情、最强烈的责任、最有韧性的作风、最精心的态度做好康复工作。
残疾人康复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头绪最繁杂、内容最丰富、任务很繁重的工作。这次会议,使各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会议要求各省要结合项目的实施,明确新时期工作思路,抓住关键环节,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议要求各地残联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十一五”最后一年的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康复工作任务。同时,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以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