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报告
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2015年工作总结
和2016年工作安排
2015年,在市残联党组理事会和基金会梁田理事长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在各位理事、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基金会始终以服务残疾人为己任,运用互联网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募捐渠道,扎实推进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较好的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截止10月31日,基金会共筹集款物共计 2158.53 万元人民币(其中现金585.52万元,物资价值1573.01 万元)。1-10月总支出为447.96万元(其中公益支出427.84万元,占总支出的95.5%,行政支出 20.12万元,占总支出的4.5 %)。惠及残疾人约20000人次。
一、2015年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2015年,基金会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确立服务意识,改变原有“坐、等、靠、要”的工作模式,努力为社会爱心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残联各部室、受助残疾人以及全市各类社会助残组织搭建公益资源服务平台,尝试打造我市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四大工程,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公益环境。
(一)建设捐赠者捐赠平台,开展捐赠者服务工程
捐赠者是公益慈善事业的主体之一,如何发挥捐赠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这些爱心资源投入到我市助残公益事业中来,搭建捐赠者与受助残疾人的桥梁,是基金会的重要职能定位之一。基金会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举办了20次公益活动,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1. 树立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善行”公益文化品牌。连续3年与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合作,成功举办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友会善行公益活动,利用腾讯乐捐公益平台,开通长江善行运动助残乐捐项目,号召校友帮助1000名首都贫困在校残疾学生接受教育,弘扬运动助残理念。
2. 培育公益慈善拍卖会活动品牌。集聚拍卖公司、书画院、文化公司、爱心书画家、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爱心,联合举办“爱,不孤独”2015关爱孤独症儿童大型公益慈善拍卖活动,筹款251000元,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救助和艺术培训,搭建起爱心艺术交流平台,呼吁社会关爱孤独症儿童,参与我市公益助残事业。
3. 研发企业专项助残基金项目。与北京凌盛集团合作开展“凌盛北京市残疾人大学生阳光天使专项基金”项目,五年内捐赠100万,每年从我市京籍残疾在校大学生中选出20名热心公益的杰出代表予以激励,提供每人每年1万元奖学金,发挥身边榜样示范作用,鼓励我市更多的残疾人大学生投身参与公益事业。同时,确立首个以关注残疾人公益创投为主题的专项基金项目,推动基金会公益慈善工作向倡导型转变。
4.分类别引导专项捐赠。联合海信集团、爱心企业爱益点(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5000张“爱心圆梦助残卡”,资助残疾人购买家电产品,联合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向北京市残疾人运动员,捐赠价值83万元的九运会、特运会北京代表团专用服装及器材,联合万家乐向京城百户残疾人家庭捐赠100台燃气灶,联合北京新春音乐会工作组向残疾人朋友赠送了价值50万元的500张北京新春音乐会演出票,联合畅听自然(中国)听力连锁公司向启喑学校听障优秀学生代表和部分贫困中老年听障残疾朋友捐赠价值46万元的美国斯达克助听器,联合龙格亲子游泳俱乐部捐赠44万游泳课程,用于支持北京市小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与首都残疾人之间架起爱心桥梁,约5000人次残疾人从中直接受益。
6.建立公益信息反馈机制。重视项目执行回访,陪同丹麦乐高公司总部代表、北京东方明康医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走访受助残疾人和机构,实地了解捐赠落实情况,加深合作关系;召开非典后遗症残疾人项目总结座谈会和雨露嘉禾基金项目总结汇报会,通报项目情况,增进捐赠方对基金会工作的了解,增加公益项目透明度。
(二)打造公益品牌展示平台,进行自身形象建设工程
在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基金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以更加独立的姿态,出现在社会治理的舞台上,并有效实现服务残疾人的使命,真正实现残疾人公益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创新宣传载体和宣传模式。一是开辟基金会微信宣传渠道,建立基金会官方微网站。积极设计、申请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并实现了在线支付功能。自5月17日正式上线以来,创建专题筹款页面,公众阅读量近千次,转发率近百次,辐射公众近万人。二是与政府、新闻单位、企业合作开展专题系列宣传活动。开展了100块全市地铁公益文化宣传窗为期一个月的助残日主题宣传展示,与新浪微公益深度战略合作宣传我市手语风采大赛。三是积极参展首届“慈善北京”展示会,向公众全面展示了我市残疾人公益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扩大了基金会的社会知名度。
2. 及时全面信息公开,增强公益透明度。主动应对公益大势,按照《北京市基金会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要求,一方面通过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基金会网站公开公益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基金会中心网中基透明指数评估,连续两年得分100分,全国并列第一名,赢得了公众的信赖与支持。
3. 积极打造北京市手语风采大赛品牌。连续4年与安利公司合作,继续举办第四届手语风采大赛。通过基金会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公益等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共有60支团队报名,1000余人接受培训,实际参加笔试人数677人,均创历届新高,不仅引领首都各大窗口行业通过学习手语开展助残关爱活动,更成为延伸创新其他助残公益项目的平台。
4.稳步持续推进重点项目。目前,扶残助学送教上门、关爱非典后遗症残疾人、“爱.心声”助残基金等项目为多年持续开展且影响力较大的公益项目,近300名残疾人从中受益,深受基层残疾人的欢迎。送教上门项目积极拓宽服务,面向全市适龄残疾儿童,通过志愿者的亲情陪伴,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合与协作。关爱非典后遗症项目重点做好项目监控,跟踪审核受助人情况,按季度向90名残疾人发放补贴。“爱.心声”助残基金项目,按照连奕名先生的意愿,选择两家民办机构资助20万元,为20名困难残疾家庭聋儿提供康复训练。
5.试水全民参与的网络微公益项目。在新媒体及第三方支付手段助推下,微公益带来了“人人皆可公益”的新体验,基金会抓住官方微信平台推出的有利时机,同步调研推出了 “六一大礼包”和“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爱心认购”等2个微公益项目,探索实现公益慈善的新途径。
6.扎实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着力打造“爱之寻缘会”残疾人婚恋交友公益品牌,获得了2014年市级社会建设专项资金的扶持。与全国知名婚恋交友网站百合网、市盲人服务指导中心和市盲人协会合作,共同组织了“幸福你我有爱相随”大型公益活动及“爱之寻缘会——青春有约” 视障者联谊会,深受残疾朋友及亲属的欢迎。
(三)搭建助残社会组织资源平台,做好资助服务工程
据统计,在我市活跃着许多助残社会组织,为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提供了诸多助残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市残疾人群体的需求。然而助残组织尤其是民办组织普遍都存在着资金、项目、设备等方面的困难,导致它们生存比较困难,发展较慢。为充分发挥好助残社会组织的优势,基金会积极搭建资源平台,整合社会资源,资助、扶持我市助残社会组织的发展。
1. 专项设计扶持基金项目。围绕我市民办自闭症机构生存发展问题,多方论证调研,设计了雨露嘉禾专项基金项目,动员4家爱心单位捐赠80万元,将用于改善雨露嘉禾中心的康复教育环境、救助贫困残疾家庭、成立特教师资资源中心及家长资源中心,为自闭症孩子提供更高水平的康复服务。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基金会携手民办康复机构,联合动员社会,共同推进自闭症孩子康复事业的发展。
2. 社会化委托运营公益项目。在市残联社工部的支持下,在继续依托残疾人社会组织开展“爱心助残募捐箱日常清点和维护”项目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手语传心声”、“阳光伙伴”等2个定向购买助残服务项目,与石景山区漂亮妈妈康复中心等3家残疾人民办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直接扶持了残疾人草根社会组织的发展。
3.搭建助残社会组织小额公益众筹平台。与京东金融公益众筹密切合作,开展小额公益众筹新模式。先后在京东众筹平台上为阳光路教育潜能发展中心、昌雨春童康复中心、莎利文康复中心三家助残社会组织发起了“帮助特殊儿童完成康复训练”、“帮癌症妈妈圆自闭女儿上学梦”和“帮助贫困聋儿完成康复”等3个小额公益众筹项目,筹款成功率100%。
4.资助设备、建立服务基地。组织北京军供联勤物资中心定向捐赠价值5050万元康复设备系统,定向捐赠给北京康复医院,首都残疾人群体的康复医疗提供服务和方便,此次捐赠是基金会成立以来单笔捐赠最高。此外,助残日期间,争取北京珍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资助建立自闭症儿童康复乐园。
(四)建立与中基会合作平台,高效开展转赠服务工程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一直支持基金会的发展,从公益项目、公益活动、公益信息等方面提供了许多资源。基金会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上下联动,团结协作。
1. 高效执行中基会转赠项目。积极争取到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转赠的“集善工程”-“阳光伴我行”明门儿童轮椅、集善学习卡、如新蜜儿餐、海王蛋白粉、如新奶昔、集善明康脑瘫儿童救助、三星电动轮椅、LG牙膏牙刷和乐高玩具等10个项目。立足我市残疾人实际需求,严格按照中基会及项目方要求执行,合理分配项目物资,及时组织发放,确保了约12000人次残疾人、35个残疾人康复机构从中受益。
2.联合开展大型公益助残活动。连续3年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在西单文化广场举办“集善工程---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呈现出领导重视,规格高,内容丰富,参与面广、规模大、互动性强、宣传有力等特点,有力地宣传了我市残疾人事业。
(五)工作体会
回顾2015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1.坚持创新慈善是做好公益事业的活力源泉。
在“全民创新”的时代,只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以残疾人公益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敢于改革创新求突破,善于利用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成果为募捐工作服务,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机制,才能不断完善发展自己。
2. 坚持信用慈善是做好公益事业是立身之本。
公信力是基金会、残疾人公益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只有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在运作过程当中‘公开、透明、阳光’,让残疾人公益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作,让公众看得见、看的清,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获得社会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3. 坚持能力慈善是做好公益事业的核心关键。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要想发展壮大,就只有把自身建设好,打造出一个个有效益、有影响的公益品牌项目和活动,做出扎实的业绩,向捐赠者和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才能吸引更多的慈善资源,做大做强首都残疾人公益事业。
4.坚持法制慈善是做好公益事业的必由之路。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只有严格依法办会,健全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提升募捐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形成依法开展残疾人公益慈善工作的良好局面,才能在慈善之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六)工作不足
回顾2015年的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善款筹集渠道不够宽,募款效果不明显;二是宣传覆盖面低,宣传手段创新性不够,微信平台需进一步推介;三是工作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公益项目、活动设计上需进一步贴近公益需求。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基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融入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宗旨,创新思维,整合资源,以“创新工作”为动力,以“培育品牌”为方向、以“合作发展”为依托、以“依法治理”为保障,打造创新慈善、能力慈善、信用慈善和法制慈善,构建公益助残慈善平台,推动首都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公益事业的活力
1. 创新募捐新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在稳步开展好“线下”公益的同时,开拓“线上”公益新领域,利用好互联网公益平台,更好地设计和运营“微公益”、网络众筹和手机捐赠项目,广泛开展网上募捐。
2. 创造性的开展公益宣传,善于利用移动终端、基金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利用好实施每一个慈善项目、开展每一个公益活动的机会开展募捐工作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3.尝试开展公益资金理财投资,提高公益资金的使用效率。探索开展公益信托、公益创投试点,将结余的公益资金妥善加以利用,依法依规实现公益资金的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务于首都残疾人群体。
(二)培育品牌,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实力
1.继续运作好手语风采大赛、送教上门、残疾人婚恋交友、关爱非典后遗症残疾人和“爱心声”等原有品牌项目、活动,开展好各重大节点助残公益活动,深挖品牌内涵,规范品牌管理制度,实现现有公益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
2. 推动建立专项助残基金。引导社会爱心企业和知名人士,联合设立1-2个专项基金,打造新的公益品牌,吸纳更多善款,扩大社会影响力。
3.坚持发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顺应公益大势,科学设计、运作好1-2个公益项目,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作为公益项目品牌建设的重要方向。
(三)合作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公益事业的推动力
1.充分发挥基金会理事的作用。加大与理事的沟通交流力度,创造理事们走近残疾人及家庭、助残机构的机会,增强理事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多地参与到残疾人公益事业中。
2. 深化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市相关兄弟基金会之间的合作。高效执行中基会转赠公益项目,与兄弟基金会共同开展募捐活动和项目业务合作,在惠及首都残疾人的同时,积累公益项目、活动经验,推动募捐工作发展。
3. 加强与助残社会组织的合作。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加强与我市助残社会组织的联系,委托开展符合能力的公益项目,资助社会组织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市残疾人朋友。
(四)依法治理,不断增强发展残疾人公益事业的公信力
1.认真学习新出台的公益慈善领域的政策法规,加强人员法律意识、专业素质建设,提高募捐工作能力。
2.依法依规开展募捐工作,严格规范使用捐赠款物。实行全面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切实将每一笔善款都用到实处。
3.强化信息公开,及时依法通过基金会网站等渠道披露相关公益信息,提高募捐工作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