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

转载:学习交流之如何通过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听听专家怎么说

文章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5-08-06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要求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以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中国残疾人》杂志特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长黄宏伟就职业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相关内容,谈谈他的观点。

20256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这是第二轮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是第一轮三年行动方案的延续和递进。相比于第一轮三年行动方案,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未设置残疾人就业新增任务指标,在残疾人就业稳中有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就业质量,强化了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社会责任等制度刚性,加强了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盲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保障,增强了残疾人就业对于经济形势、科技发展的适应性,优化了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监督管理,还有一个鲜明导向是明确要求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联动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实现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职业教育是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的首要措施
回顾第一轮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三年来成效显著:累计新增164.8万人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4.8%;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残疾人就业难、就业不稳定、就业层次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残疾人灵活就业、农村种养加占比过高,尤其是重度残疾人就业难度较大。要想突破这一困局,提升残疾人职业能力是关键,这就迫切需要从职业教育源头优化,构建残疾人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协同共进的机制。
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工作,在10项主要措施中专门设置“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提出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师带徒和定岗定向培训、非遗传承技能培训、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等8个方面具体措施,其中“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列首位,足见其重视程度。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残疾人职业教育必将成为提升残疾人就业竞争力的首要措施。
以扩容提质为目标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
“十四五”期间,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了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2021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同年,国办印发的《“十四五” 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就 “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作出部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职教部(班)和职业学校特教部(班)开设契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与市场需求的专业,助其掌握一技之长;探索面向残疾学生的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提升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与针对性;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强化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为面向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支持。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中在校残疾学生5.98万人,中职学校在校残疾学生7.58万人;2024 年高职院校招收1.75万名残疾人,占当年高等院校招录残疾人总人数的56.8%。但不容忽视的是,残疾人职业教育仍是职业教育体系与特殊教育领域的短板,存在供给体系失衡问题,如学位供应不足,地域、层次、专业发展不均衡;同时面临办学条件与规范性欠缺、人才培养质量待提升、资源配置失衡及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残疾人职业教育需在扩大供给的同时,解决专业适配、产教融合、支持体系构建等问题。随着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及 “十五五”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即将制定实施,其扩容提质将得到有效改善。
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两大发展路径:一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二是特殊教育学校增设职教部(班),即发展融合职业教育与特殊职业教育。两种路径各有侧重,无优劣之分,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结合残疾学生数量结构、当地政策支持、特教与职教体系及专业现状、产业结构、就业市场等因素综合施策。普通中职学校需强化对残疾人的支持保障体系与社会融合机制;特殊教育学校则要加快推进学前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教育。此外,两种路径都需同步强化支撑保障,加大师资配备力度,提高残疾学生生均经费标准,实施辅助器具进校园工程,配置语音文字转换教具及大字课本,并适当延长部分残疾学生考试时间。
应发挥残疾人职业院校阵地作用提升职业能力
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行动”在强调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要通过“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残疾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等多种途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国残疾人中高职业院校具备师资、专业、项目、场地、无障碍环境优势,应抓住机遇,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强化特色,构建 “教育—培训—就业” 全链条服务体系,成为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的强大引擎。
残疾人中高职业院校可联合龙头企业开发 “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体系,例如铜陵理工学校与京东云共建电商直播实训中心,引入 VR 虚拟实训技术,使听障学生通过触觉反馈设备模拟直播场景,实现 “理论学习-虚拟实训-实战带货” 一体化培养。同时,可以探索“院校+非遗传承人” 联合培养模式,山东潍坊聋哑学校与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联合开设红木嵌银、烙画等14个非遗课程,不少优秀在校生已经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此外,还可以尝试开发“培训+竞赛”技能培养模式,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校一品”职业技能培训品牌等方式,推动职业能力提升跨越式发展。综上,随着新一轮三年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必将在扩容中优化结构,在提质中提升适配性,让更多残疾人凭借一技之长融入社会、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