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多种形式的社区助残志愿者队伍类

文章来源:社服中心资源管理科   发表时间:2017-10-31 【字体:

  案例1:手机便利应用项目

  需求发现:近年来和平街街道残疾人高龄人群和行动不便人群数量逐渐增多,而社区专职委员和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大多只能通过电话回访或上门走访的方式,不利于沟通联系,不能快速精准的帮助残疾人。另外,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残疾人需求的增多,多种便利app是可以帮助残疾人进行点餐、购物、娱乐等强大的功能,在残疾人得到便利的同时,帮助残疾人愉悦身心。

  资源调动:该项目能够调动朝阳社区学院和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熟练掌握手机便利应用,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去教授残疾人使用手机便利应用的多种APP。

  行动模式:1、每月组织志愿者上门为有学习能力和有需求的残疾人培训手机通讯软件和app使用方法;2、教会100名残疾人都会使用qq和微信等交友手段进行沟通;3、购置项目专用大屏两部和手机号,建立社区残疾人微信或QQ群,及时了解他们需求;4、培育和带领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到残疾人家庭帮助残疾人学会网络生活,向志愿者团队提供平台,帮助残疾人。

  案例2:社区残疾人融合

  需求发现:心智障碍人士无法和正常人一样拥有丰富的与社会交流的机会,社会公众也对他们的世界缺乏了解,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不自信,社会对该群体及其家人有长期歧视性的隔阂,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只能呆在家中或者社区服务中心重复每天的生活,生活圈子极其狭小且枯燥,难以获得个人精神价值的体现。

  资源调动:活动依托心公艺自身的平台,接洽上海的心智障碍群体活动中心(阳光心园和阳光之家),联动两地的心智障碍群体,通过作品展示,互动绘画等方式进行跨地区跨时间的交流互动,感受不同地区的心智障碍群体的生活方式,丰富精神生活。

  行动模式:阶段一:启动仪式,通过艺术的形式,首次请心智障碍学员、家庭、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共同合作,以绘画的形式拉进距离,北京与杭州两地同时进行。阶段二:远程互动,增进了解。通过视频等方式,让两地的心智障碍学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获得更多的交流空间,每周1次,每次1.5-2小时,共5次。阶段三:主题创作。将交流的内容消化,通过远程的了解,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有异地风情的各类作品,包括建筑,风景,人文等。阶段四:活动结题仪式暨主题创作成果展示及汇报。

  案例3:创意禅绕画成长沙龙

  需求发现:三里屯街道下辖7社区,残疾人口约800余人。50%以上为肢体残疾人群。通过近两年工作开展和一对一接触,残疾人普遍体现出外部交流减少、社区活动参与度降低的现象。残疾人群由于身体缺陷,造成性格多有内向、易郁。禅绕画作为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的一种,无论是对普通的人日常减压、启发灵感,还是对心理平衡需要调整的人群,都是易操作、可持续公益环保活动。通过组织普通人和残疾人小规模多次参与,为双方提供交流互动平台,有助于残疾人群融入社会。

  资源调动:街道目前有一批志愿者,且其中有擅长缠绕沙画的志愿者愿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街道拟发动社区现有志愿服务人员,通过开展一系列持续的、定期的、参与人简单易行的小型文化集会,以心理自助为切入点,在促动残疾人群参与力所能及文娱活动的同时,增强个人文化素养、提高心理认知水平、参与社会公益项目。

  行动模式:第一阶段(第1~3周):邀请首次活动参与者。对接专业化团队启动运转,确定活动周期。第二阶段(第4~8周):发掘潜在核心成员,培养固定志愿者。第三阶段(第9~20周):间隔尝试由残疾人半自主开展活动,第三方团队间隔主办,辅以监督、调整。第四阶段(第21周):总结和制作作品集。

  案例4:残疾人快乐语言

  需求发现:当前,许多残疾人因为自身肌体原因,不愿表达或不善于表达,从而影响其自信心,难以融入社会,错失了开发自身潜能的机会。而语言是他们更好融入社会,打开心灵壁垒的最好方式(即便聋哑听障人士也尽力寻找发音说话方式)。

  资源调动:育文文化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们带领辖区残疾人开展过这项活动,项目团队有丰富的活动经验,已经与残疾人家庭建立了信任的合作关系。

  行动模式:(1)计划在2016年深入到15户残疾人家庭,帮助15名轻度智力残疾人得到自我实现的功能。(2)本着积极为残疾人服务的目标,成立专业快乐语言辅导小组(暂需三人,成员来自于育文文化志愿者团队),采取每入户语言培训交流方式,为残疾人制定学习模块,根据程度进行交流,并作预期分析;(3)快乐语言培训服务,由模块化教学内容组合而成,对残疾人进行相关模块教学,在教学中逐步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带领家长和孩子共同进行交流,促进家庭和谐;(4)在进行快乐语言教育的过程中孵化新的助残项目。

  案例5:温馨助残服务队调动孵化培育项目

  需求发现:随着助残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增加,许多助残单位纷纷寻找各种助残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援助,本项目就是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助残资源的链接整合,挖掘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整合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介绍和服务引导。

  资源调动:温馨助残服务队是依托残疾人温馨家园成立的组织,近10年来,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社区,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助残品牌活动----每月14日定时定点为区域内残疾人提供理发、修脚、义诊、量血压、测血糖、测视力等服务。行动模式:(1)每月14日定时定点为区域内残疾人提供理发、修脚、义诊、量血压、测血糖、测视力等服务。(2)发现残疾人的需求,不仅包括残疾人的一般需求,还包括某些残疾人的特殊需求;(3)整合社区有利于残疾人的资源,不仅包括社区已有的助残设施,还包括社会上帮助残疾人的单位和社会组织,起到资源整合的作用。(4)组织召开和平街创投项目推进会,引导和促进街道其他的创投项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