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0期

发表时间:2012-05-15 来源:

  编者按:今年以来,市残联党组和机关党委在党员干部中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三进一办两促”和“我为‘十二五’献计献策”活动,市残联各党支部积极响应,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着力探索促进首都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市残联办公室党支部深入延庆、平谷、大兴等区县,围绕加强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部分区县农村残疾人工作调查报告》,对下一步在全市加强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本期刊登市残联办公室党支部《关于我市部分区县农村残疾人工作调查报告》,供学习参考。

  
  关于我市部分区县农村残疾人工作调查报告
市残联办公室党支部
 (2010年5月4日)


  为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农村残疾人工作经验,科学谋划制定“十二五”规划,根据市残联党组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开展“我为‘十二五’献计献策”活动的安排部署,在全国助残日前夕,市残联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马大军带领办公室党支部部分党员就我市农村残疾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3月至4月,马大军副理事长带领调研组深入延庆、平谷、大兴三个郊区县,围绕加强农村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听取区县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视察温馨家园、职业康复站、村残协以及走访慰问生活困难残疾人家庭等形式,深入了解了政策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残疾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及农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等问题,广泛听取了区县政府领导、基层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及亲属的意见与建议,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

  二、农村残疾人工作的主要特点

  “十一五”以来,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局,我市农村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项业务工作做得既深入、又扎实,有活力、又有创新点,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呈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区、镇(乡)、村情对残疾人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认真研究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群体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解难题、办实事,为解决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医疗、临时救助等问题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建设温馨家园、扶贫助残基地、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兴区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12项普惠残疾人的政策,使更多残疾人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延庆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对残疾人参加新农合给予全额补贴。平谷区连续9年开展了“百局扶百户”活动,通过全方位的帮扶活动,不仅使残疾人脱贫致富,而且营造了浓厚的扶残助残社会氛围。

  2、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近年来,随着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全市农村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调研情况来看,残疾人户均能住有所居,房屋状况良好,肢残人、盲人、聋人家庭均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残疾人大学生基本得到就学资助。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本得到康复救治。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通过开发式扶贫,加大培训力度、扶持发展致富项目,依靠自己的劳动增收致富;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残疾人等特殊困难家庭,加大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延庆县通过扶贫助残基地带动800多户农村残疾人脱贫。平谷区政府创新扶贫模式,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与区重大项目结合,将700余名残疾人纳入到正大300万只现代化养鸡项目,使500余户残疾人实现整体脱贫。

  3、各项惠及残疾人政策得到基本落实。 全市近几年出台的各项优惠残疾人的政策在农村得到很好落实,生活困难残疾人得到不同形式的救助和扶持。通过落实残疾人三项补助政策及养老、医疗等政策,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保障,通过实施残疾人家庭危旧房改造,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大有改观,通过实施扶残助学政策,残疾学生和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子女能安心上学。通过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居家养老助残工程,残疾人得到更多便捷优质的服务。各项优惠政策得到广大残疾人的拥护和好评。如平谷区一户盲人低保家庭,女儿正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学,享受到了4000元/年的扶残助学金。

  4、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各区县认真落实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把加强街乡镇残联和社区(村)残疾人协会的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工作规范化建设,摆到突出的位置,横到边、纵到底的四级残疾人组织体系初步形成,有力推动了农村残疾人工作开展。平谷区残联近年增加了2个行政科室,2个行政编制,2个科级职数,并加大了对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区委组织部将基层残协主席培训纳入干部主体培训计划,残疾人工作者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三、当前农村残疾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比较低。 农村残疾人中贫困人口众多,由于自身残疾的制约他们只能从事力所能及、收入微薄的工作,不能像其他普通农民一样参加繁重的农业生产和劳务输出,因此经济收入非常有限,另外他们还可能要额外支付康复、特殊教育等费用,因此承受更多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家庭的绝对贫困。农村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偏窄、标准偏低。残疾人因病致贫、因残返贫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大量低保边缘人群享受不到政府的救助,生活相对困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单亲家庭等特困群体生活状况堪忧,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整体社会现实还不协调。

  2、残疾人组织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区县残联的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人员编制短缺,行政、事业混编混用现象非常普遍。大兴区残联现有公务员编制6人,实有7人,下设办公室、组联部、康复部三个机构,均属内设机构,人事局没有备案,各部室负责人有职责,无待遇。在所调研的三个区县,一些街乡镇没有实行编制和职责单列,仍与民政科合署办公,理事长兼职情况突出。村残协专职委员待遇偏低,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

  3、基层残疾人工作经费明显不足。 有的区县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在基层残疾人工作经费方面财政投入较少,致使许多工作在基层不能落实到位。有的街乡镇残联经费没有单列。

  4、农村残疾人培训工作力度不大。 部分区县反映农村残疾人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效果不理想。组织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专家入户指导相对较少。

  5、一些已出台的惠及残疾人的政策,在农村实施起来有一定局限性。 如“九养”政策中关于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券的使用,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特别是山区残疾人的实际特点等。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村残疾人工作特点研究,加强分类指导。 建议党组理事会和各业务部门要认真研究农村残疾人工作特点,针对农村的特点开展专题调研,定期到农村指导帮助工作,在调查了解残疾人状况的同时,加强与区县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帮助乡镇残联协调与乡镇领导、职能部门的关系,会商解决区域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借助当地政府力量推动农村残疾人工作发展。认真梳理近年来本市出台的各项残疾人保障和服务政策,加强工作调研和分类指导,掌握政策执行程度和效果,完善和深化本市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2、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推进残疾人工作城乡一体化工作进程。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加大政策倾斜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转移支付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大力扶持各郊区县建好残疾人扶贫助残基地,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开发扶贫项目,带动更多的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引导城区和郊区县进行结对帮扶。引导89个农村扶贫基地与农业类大专院校、农业科技人员结对子,研究对助残机构和人员的激励政策,确保长期、稳定的帮扶措施。

  3、加大农村残疾人工作两个体系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水平。 加快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第一,继续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温馨家园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以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项目、种养业项目和托养服务项目为重点,把残疾人的生产劳动、技能培训和生活照料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以提供综合服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和对残疾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育展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温馨家园年度所需运行经费,纳入区县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度预算给予保障。第二、根据农村驻地分散的特点,建立村级残疾人服务站,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日间照料,开辟健身区、娱乐区、阅览区、休息区、康复区、服务区等,以弥补温馨家园、居家养老在服务残疾人方面的不足。第三,完善残疾人在养老、保险、医疗等政策体系建设,防止出现政策空白。探索建立救助基金制度,对患大病、重病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的残疾人给予及时的救助,缓解因病致残、因灾返贫问题。第四,大力扶助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提高收入。对那些有项目、有技术、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给予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扶贫基地的指导和对农村残疾人的培训,要注意注重选择农闲时节组织培训,鼓励用工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面向农村残疾人的定向、订单培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劳动力技能培训费用的减免和生活费用的补贴。

  4、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和保障。进一步落实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一是合理调整区县残联机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区县残联编制明显不足,增配行政编制有困难的,可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同时,按照对口设置原则,各区县残联统一设康复、教育就业、组联维权、宣传文体和办公室等“四部一室”,进一步加强区级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二是配齐配强正科级专职残联理事长,主持日常工作,符合文件精神的街道、乡镇残联机构单独设置,加强街乡镇残联工作力量。三是加强村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要根据残疾人数量和实际工作需要,为社区、村残疾人协会选聘1至2名专职委员负责日常工作,制定相关规定规范专职委员的选聘、工资待遇、培训及日常管理工作。

  5、进一步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创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和谐乡风,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第一,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利用助残日、志愿者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全面了解农村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走进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和残疾人家庭,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和相关农业知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通过建立爱心书屋、慰问演出等形式,丰富农村残疾人的业余生活。第二,推广平谷区“百局扶百户”的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依托各部门资源和力量,与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帮扶结对,通过定帮扶对象、定帮扶措施、定脱贫时限等措施,采取帮一点资金、助一件实物、授一技之长、找一个就业门路等形式扶助农村残疾人。第三,根据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在家务农的特点,组织党团妇组织开展居家助残服务,定期或农时期间对生产、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入户义务服务,让残疾人享受周到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