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09-04-23 来源:
“温馨家园”是为智力残疾人、稳定期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职业康复等服务的社区残疾人服务机构。市残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以不断满足残疾人及亲友实际需求为本,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完善,不断加强“温馨家园”的后续建设,形成了“长期建”、“都来管”、“有效抓”、“见长效”的工作机制,完善了“温馨家园”科学发展的思路。
一是统一“长期建”的思想。目前,全市已建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温馨家园”1400余个。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残联认真回顾总结了“温馨家园”建设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影响。大家一致认为,在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文化、体育,营造社区扶残助残环境,为困难群体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市“温馨家园”时,对“温馨家园”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了更深切的期望。在讨论中,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温馨家园”建设凝聚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必须树立“长期抓”的思想,要越建越好,持续发展。
二是形成“都来管”的氛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残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都要关注“温馨家园”的建设,注重统筹协调开展工作。在调研阶段,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六个调研小组,深入区县、社区、农村重点了解“温馨家园”建设和运行情况,并提出了完善运行机制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温馨家园”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是制定“有效抓”的措施。学习实践活动中,市残联党组反复学习领会市委关于建设好残疾人“温馨家园”和把“温馨家园”做细、做实、让残疾人真正受益的指示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温馨家园”建设长效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不断发展建设、科学规范的有效措施。
四是建立“见长效”的机制。市残联出台了《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管理办法》,并决定在今年完成150个示范“温馨家园”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明年再建150个示范温馨家园,力争到2010年完成服务全覆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