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业务频道  >  教育就业  >  社保扶贫  >  扶贫开发

上门服务送温暖 科技扶贫促发展———北京市农村残疾人科技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文章来源:就业服务中心   发表时间:2014-05-29 【字体:

  北京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多年来,在中国残联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突出科技扶贫效能,多措并举,努力提高京郊农村残疾人的科技种养素质,加快增收致富的步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一是为扶贫助残基地提供科技服务。与市科协、市农科院、市农学院、市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签订技术扶持任务书,由他们组织专家与扶贫助残基地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每个基地都有固定的专家进行全年上门跟踪指导,成为基地的“定制医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是为基地建立图书角。市残联每年都要为新建基地建立图书角,赠送科技图书,使农村残疾人能够在日常劳动中,边学边用,通过不断摸索、以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来切实提高科技种养殖能力。

  三是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本着“实施、实用、实效”的原则,分类、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残疾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除进行科技知识普及型培训外,还开展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取证班,培训班采用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成绩优异,考试合格者,可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及人社部统一颁发的初级果树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四是针对残情较重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残疾人个体种养户,组织科技专家走进他们家中或田间地头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解决亟需解决的问题,深受农村残疾人的欢迎与好评。

  三年多来,科研院所与基地签订技术扶持协议,结成帮扶对子,共提供科技服务2185人次,建立科技图书角96个,配送图书21000本,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8期,培训农村残疾人5350人次,取证残疾人60人,对行动不便残疾人进行“一对一”入户指导700户,积极帮助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增收致富。

  在科技服务中涌现出许多有爱心、乐奉献的专家,比如市农科院研究员潘清华,市农学院纪委书记、教授张铁强,市畜牧总站邓柏林博士等和残联扶贫工作小组一道,多次深入边远山区,在崎岖的山路上、阡陌纵横的田间来往奔波着,不计得失,默默地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贡献着光和热。科技指导也培养了一批残疾人种养殖能手,如怀柔区残疾人吴军玲,努力学习柴鸡养殖知识,带领合作社成员勤劳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通州区漷县镇西黄垡村残疾人在农科院研究员陈春秀的悉心培养下,人人都是种植蔬菜的能手。

  今后,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夯实基础,完善帮扶措施,创新工作模式,充分突出科技扶贫效能,努力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与全市人民一道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美好人生梦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