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办康复机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 调查智障儿童民办康复机构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探究北京市民办康复机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方法 以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11家智障儿童民办康复机构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和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 结果 (1)民办机构教师学历较低、经验较少,专业基础薄弱。(2)他们对“IEP的制定”等内容需求强烈。(3)他们希望在周末参加培训。(4)他们要求培训形式更符合教学实践。 结论 今后民办康复机构的培训要结合培训需求做到: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形式的实操性、培训的组织和安排人性化、加强培训制度保障力度以及培训教材规范化。
[关键词]民办康复机构培训需求
Survey of training needs of non-governmental rehabilitation organization in Beijing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aper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Beijing non-governmental rehabilitation organization (NGO) training based on training needs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teachers in the NGO of 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 Methods We investigate the ideas for training content, form, time and intendance of 11 non-governmental rehabilitation organizations by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Results (1)The degree of teachers in NOG is not high. They are lack of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 (2)They want to study how to study IEP very much. (3)They want to attend training at weekends. (4)They suggest that the training should be accord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Conclusion Training for NGO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raining. First, we can improve the practical of training contents and forms. Secon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system protection efforts, and mak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training flexible. Third, we should compily a standard textbook.
Key words: non-governmental rehabilitation organization needs
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北京市有0-15岁残疾儿童2.25 万,靠仅有的几家公办的学龄前康复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1]。因此,民办康复服务机构在实现“人人享有”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北京市各民办康复机构还存在着人才匮乏、教师业务能力不高、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这就为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这些民办机构的老师提供什么样的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残疾儿童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7年中科院带头对北京市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调研[2],但是对教师培训没有详细的介绍。本研究以北京市智障儿童民办机构为调查对象,从人员的培训需求为着眼点,发现以往和现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今后民办康复机构培训的专业化道路。
一、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11家智障儿童康复机构。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相结合,了解民办机构从业人员对以往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内容的意见及对今后培训的需求。
二、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
1、民办康复机构工作人员构成
本次调查对各民办康复机构教师、康复师、心理师、社工师、后勤及管理人员数目做了调查了解,调查结果以教师居多,康复师次之,心理师最少。各民办机构教师总人数82人,其中最多的机构达78人,最少的仅1人;各民办康复中心共有康复师39人,其中最多的14人,有2个机构没有康复师;有5个机构各有1名心理咨询师,其他机构没有心理咨询师;很多机构都没有社工,个别有社工的机构也没有在做社工的工作;心理咨询师也出现这样的状况,在智障儿童心理指导及其对智障儿童家长心里疏导方面有所欠缺。详细情况请看下表:
表1 民办康复机构工作人员构成
类别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教师 | 32 | 1 | 4 |
康复师 | 14 | 0 | 2 |
心理咨询师 | 1 | 0 | 0 |
社工 | 5 | 0 | 0 |
管理人员 | 6 | 1 | 2 |
2、民办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
各民办康复机构中专学历共有19人,高中学历共有5人,大专学历共有83人,本科学历有24人,有6家没有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学历的也只有1名。如表2,民办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
表2 民办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构成
学历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中专学历 | 10 | 0 | 1 |
高中学历 | 3 | 0 | 0 |
大专学历 | 42 | 2 | 4 |
本科学历 | 9 | 0 | 0 |
硕士学历 | 1 | 0 | 0 |
3、民办机构康复技术人员从事康复工作年限分布
从事康复技术1年及以下的共有49人,其中最多的有25人,有两个机构为0;从事康复技术1-2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23人;从事康复技术2-3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1人;工作3-4年的共有10人,工作4年以上的共有38人,做多有15人,3个机构没有。这个数字与目前民办机构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有直接关系。有几个负责人反映,4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师发展空间狭窄、没有动力跳槽、辞职,也没有积极性去深入的研究教学。这部分人员也是他们培训的重点。详情如下表所示:
表3 民办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康复工作年限构成
康复工作年限 | 最大值 | 最小值 | 中位数 |
1年及以下 | 25 | 0 | 2 |
1-2年 | 8 | 0 | 2 |
2-3年 | 6 | 0 | 1 |
3-4年 | 2 | 0 | 1 |
4年以上 | 15 | 0 | 2 |
4、康复技术专业人员队伍中所学专业为康复教育相关专业人数分布
各民办机构康复技术专业人员中所学专业为康复教育相关专业的有91人,占总人数的67.41%,其中一个机构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相关专业人数所占比例最多的达90%。
(二)培训需求
从回收上来的“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历次培训班的“满意度调查表”及下机构访谈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几乎所有机构的每位老师都认为以往的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操性不强,与工作实际脱节,培训过后大多在工作中运用不上。以往培训的理论大多重复。他们建议授课人应该是熟知民办机构教学情况的、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而不是大学教授。
具体说来,除了1名老师选择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外,其余所有被调查教师都想得到“IEP的制定和实施、智障儿童的家长咨询、智障儿童的行为问题、如何设计集体化教学”方面的培训。其中经验较少的教师急需IEP的制定和集体教学的设计,2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师比较关注课堂中如何处理行为问题,及如何做好家长培训。在我们去各机构评课的活动中也发现,集体课中配课老师如何辅助、如何培训家长以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也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不分教学年限。无论是2年以下的年轻教师还是4、5年的有经验的老师都强烈要求实践性、参与性较强的培训形式,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最好能让专家现场指导自己的课”。在今年的培训中,案例视频播放和专家点评确实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肯定,成功的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3、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11个康复机构中有1个(9.09%)机构认为每次培训“1-2天”比较好,3个(27.27%)机构认为每次培训“3天”比较好,4个(36.36%)机构认为每次培训“3-5天”比较好,还有3个(27.27%)机构认为每次培训“5天以上”最好。
11个机构有1个(9.09%)机构认为周几都可,1个(9.09%)机构认为周二到周五较适宜,2个(18.08%)机构认为周三到周六较适宜,3个(27.27%)机构认为周一到周三较适宜,4个(36.36%)机构认为周末较好。
从以上结果以及访谈中我们不难看出,各机构还是最希望在周末接受培训,时间长度也最好不要影响正常的工作。
4、培训意愿
在培训意愿的调查上我们以访谈法为主, 从而得到民办机构教师们对培训方面的意见。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民办机构一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特殊教育甚至教育专业背景,很多教师急切的得到最实用的培训,使之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岗位。由于目前机构对教师资格证书等硬性规定要求不高,因此教师对培训的动机是内在的。在观察中他们听课的态度也是非常认真的。
(1)由于民办机构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利用工作时间参加培训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和机构的正常运作。因此需要更加努力的与机构负责人及家长的沟通。
(2)历次培训名额都限制在1-2名,机构年轻教师数量较多,机会少,能否参加培训要由负责人来决定。每次培训报名负责人都请求增加名额,让更多老师都得到提升。
(3)由于经济原因,各民办机构场所都设在偏远郊区。这样,每次培训老师每天都要在路上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这也是有些老师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之一。
三、讨论
1、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形式的实操性
由于民办机构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每次参加培训的老师都不同,因此培训内容的重复性并不影响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影响学员积极性的是培训内容的设置。内容实用性强、与教学实践联系密切,学员能将培训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工作当中,才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关键问题。针对目前民办机构教师学历水平不高、缺乏特殊教育背景、人员流动性大、教学经验不足[3]的情况,在民办机构智障儿童康复教师的培训中,我们应更加重视教师的上岗培训工作,具体说来就是加强“IEP的制定和实施”、“集体教学的组织和设计”、“行为问题如何处理”及“如何做好家长培训”方面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是目前民办机构康复工作的一大难题。参加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家长整体素质不高、观念陈旧、心态不平稳、心理不健康、缺乏康复训练知识技能,这些都是民办机构教师看到困惑的来源。在课堂上,家长不知如何配合老师更是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至今我们也没有找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授课老师和系统的知识。
根据这次培训需求调查的结果,培训形式应更具有实操性。实践证明用视频和案例讲解的方式更能让老师们获得直观的信息,引起大家的共鸣。另外培训不一定拘泥于把老师集中在教师中一味的讲授,毕竟培训的目的是让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可以尝试老师们所建议的,组织他们去各个机构进行实习和观摩。这样还可以达到机构之间交流和学习的目的。
授课人员的选择也应以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特殊学校教学主任或者校长。尽量多为这些授课老师安排去机构调研的机会,让他们多了解民办机构目前的教学水平和培训需求,以便更好的安排教学内容。
2、培训的组织和安排人性化、加强培训制度保障力度
针对民办机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因此培训的对象应该分出层次。重点放在教师入职培训上。另外,民办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意愿也非常大。在访谈和调查中,他们希望得到最新的特殊教育理念,现代管理方法以及有关民办机构的知识。
时间上,尽量安排在周末,不影响民办机构的正常运作。每周利用一天时间培训,还可以给老师们消化知识的时间,也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而且由于民办机构教师流动速度快,一年只安排一次培训远远不能满足机构的要求,按季度安排、常年滚动教学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形式。
由于民办机构地域分配不均,且规模参差不齐,培训名额的要求上也要摒弃过去一个区县或一个机构1-2名的限制。可以按照教师数量的比例来参加。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为原则,教师数量多的机构、新进教师多的机构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此外还要加强培训制度保障力度、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如果教师要参加培训,机构必须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如时间保证、带薪培训等。民办机构管理机关可以把机构教师培训情况纳入机构考核的标准,从外部管理上保障教师的培训机会。
3、培训教材规范化
规范的培训首先离不开规范的培训教材。由于对民办机构的认识我们还属于初步了解阶段,对民办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更是摸索的阶段,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材。根据民办机构的培训需求调查和以往培训班的意见反馈,以及下机构访谈发现,一套规范的教材应该符合几个条件:第一,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民办机构特点,与民办机构的教材挂钩;第二,教材的内容应该分层、分类,将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教材分开,不同教龄的一线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材;第三,教材内容实操性强,富含案例分析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除了教材的统一外,稳定的师资库也是培训规范化的重要因素。如上所述,我们要尽快建立一个了解民办机构的、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师资库。
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不仅要让培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还要做到人性化,还需要各方面制度的保障才能顺利完成。今后我们要以民办机构培训需求为本,建立一个科学化的培训系统。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残疾人康复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内部资料),2008
2、北京市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调研,中国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内部资料),2007.12
3、民办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发展状况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学习与实践,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