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吞咽障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脑外伤及四肢瘫患者的常见问题,极易引起误咽。所谓误咽是指食物经口腔到达咽部时,由于咽部肌肉群功能障碍导致食物不能完全吞入食道而有部分流入气道。在临床上由于误咽引起肺部感染的病人发病率非常高,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 正常摄食吞咽过程在临床上分为识知期,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5个阶段,误咽多由咽部期障碍产生。其机理是由于口腔食物保持不良,食物在喉部开始上抬之前流入咽部进入气道,或咽部初期由于喉部上抬不够或声门闭锁不全,喉部不能闭锁发生误咽。
伴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误咽诊断并不困难,进水时伴有明显呛咳,进食时有噎食现象,同时咽部有残留食物,进食时间长,痰量明显增多,并且出现无明显诱因持续低热或中度热,通过胸部听诊的变化以及检查(血沉、白细胞、及胸片)即可确诊。那么,怎样才能降低误咽性肺炎发病率呢?关键是防止误咽。防止误咽的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摄食状态的管理:
1、消除减少误咽,摸索最佳吞咽方法。发病急性期,由于摄食吞咽非常困难,可采用鼻饲喂养,原发病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后可经治疗师评估后改为经口进食。
2、摄食姿势:可采用坐卧、躯干前屈位(30-60℃),因为此种体位下气管在上,食管在下,颈部前屈使气管和咽部有了一定角度,这样不易发生误咽。恢复期可让病人坐起。
3、严格掌握一口量。进食过多的话,食团不仅难以通过咽门,残留在咽部,加大了误咽危险,另外如果没有完全吞咽就不断纳食,就更增大了误咽机会,所以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一口一口咀嚼,完全咽下后再接着吃下一口,要从少量开始逐步摸索合适的量。
4、食物形态:选择易于口腔移送和吞咽的食物,要求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有适当粘度,不易松散,通过口腔和咽部时容易变形,不易粘在粘膜上,如青菜、肉丸可采用淀粉勾芡。切记太滑溜,有窒息的危险,也不可不同性状混合食用,这样不仅难以形成食块,液体部分还会流入咽部易致误咽。
5、长期鼻饲患者,应密切观察夜间病人有无胃液返流现象,因酸性液体咽入气道更易诱发肺炎。主要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然呛咳,有时有酸性液体从口中流出,因此每天鼻饲进食后要抬高头部(睡前尽量不注入食物)。晚餐尽量在睡前2~3个小时进行,并且量不可过多,且选择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6、配合治疗师加强患者咳嗽训练及排痰练习。万一患者不注意出现了误吸,可通过体位手法排痰,具体方法为头低位、双手拍背,让患者同时呼气。
二、摄食前后的口腔卫生。
防止误咽性肺炎,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内细菌感染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每天常规做口腔护理,同时进食前后一定用淡盐水或温开水漱口。呛咳病人可采用棉球擦洗。
三、指导家属、陪护人员工作,完善进食环境。
患者摄食要有一个舒适、安静、宽松的进食环境,避免进食时探视病人,大声说话,要集中患者进食注意力,并督促家属陪护人员对病人要细心、耐心,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总之防止肺炎发生,关键是防止误咽,通过吸入,水分补给,排痰训练,咳嗽练习来提高咳出能力,改善自身状态,从而达到康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