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7  >  2017年第一期

那些人 那些事儿

  发表时间:2017-02-25 【字体:

◎ 赵国先


  时间过得真快,我从区残联退休已经三年了。在残联整整工作了十二个年头,是这段不平凡的岁月,洗涤了我的心灵,丰富了我的人生。这段岁月有拼搏,有抗争,有汗水,有心血,有喜悦,有难过,有兴奋,有困惑。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最初的选择。在残联工作的这十多年里,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人生得到了升华。

  在区残联从事残疾人工作,是我主动请缨的,组织上批准了我的要求。我调区残联任理事长的消息,在一些干部当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有的同志怀疑我犯了错误,有些了解我的同志对我去残联任职很不理解。其实,去残联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我为什么要去残联?是为了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想。我有一个亲哥哥是聋哑人,打了一辈子光棍。他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自己种的菜一斤也不卖,全送给街坊四邻了。他在乡亲们当中很有威望,但村里孩子们叫他大哑巴,我听后心里非常难过。这可是个大好人呀!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对他呢?我当时就想,残疾人同样应该得到尊重。而对于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母亲去世后,哥哥跟着我过了30多年,因此,我对残疾人充满了一种天然的感情。

  促使我去残联的另一件事,是我在张坊镇任党委书记时,深山沟里的小姑娘古亚楠帮助同学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古亚楠六年来背着重残的同学上下学,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感人事迹呀!小姑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六年来,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听完这个感人故事后,作为镇党委书记的我,立即召开了党委会,会上大家一致表示,一定不能让古红柳同学失学,同时大张旗鼓地表彰古亚楠同学,表彰她充满爱心的助残盛举。也不知怎么搞的,这件事竟然传到了区领导耳朵里。1999年教师节这一天,也正是张坊镇中学开学的日子,区委单书记和王区长都来了。单书记把小红柳从家背到了东关上小学的马路上,王区长接过小红柳,一直把她抱进了学校,交到老师手里。这一幕幕真的太感人了,我作为一个大男人,有生以来第一次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当时我就想,残疾人需要解决的困难实在太多了。我暗暗下了决心,将来我要力争到残联去。为了帮助受歧视的残疾人,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残疾人生活上,出行上遇到的困难,要千方百计地给予解决。

  朴方主席给我上了生动一课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06年的金秋十月,那是我来残联的第五个年头。听说朴方主席要来房山调研,我心里既高兴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朴方主席来我们这儿指导工作,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鞭策,忐忑的是中残联领导来房山视察,对我们残联的工作,特别是对我本人的工作,是一次严格的大考。初听朴方主席要来房山视察的消息,我心里或多或少有点紧张。尽管平时工作没出什么错,但朴方主席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万一出点错怎么办?离朴方主席来房山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经过一番认真地思考后,我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一位年轻同志问我:“该怎样接待朴方主席?”我对他实话实说:“这个问题我已经思考过了,用一颗平常心做好接待工作,我们要把本地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告诉朴方主席,如果哪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做的不到位,让朴方主席看到了,给我们提出来了,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他对残疾人事业太熟悉了,你是真抓实干还是摆样子,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接待这样肯干务实的领导,咱们决不能有半点弄虚作假,只有出实招、用真力、动真情。”

  2006年10月18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朴方主席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房山。他一头扎进了韩村河村,先是走进了智残女孩儿杨菊芳的家门,小菊芳尽管吐字不清,她和邓叔叔说起了自己去温馨家园参加活动的情况。邓叔叔认真地听着她的讲述,问她是不是每天都去温馨家园?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满意不满意?温馨家园都开展哪些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适不适合你和大家?小菊芳毕竟是个吐字不清的智残女孩儿,对于邓叔叔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妈妈帮助她一起回答。她为残联、为温馨家园竖起了大拇指,邓叔叔笑了,小菊芳和她妈妈也笑了,周围的人全笑了。

  出了杨菊芳的家门,朴方主席又来到了村残协,和残疾人专职委员纪素梅聊了起来。先了解了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有哪些职责?村残协是怎样开展活动的?开展工作面临着什么困难?村委会对残协的支持力度大不大?面对这位朴朴实实又平易近人的中国残联最高领导者,纪素梅的紧张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她如实向这位中残联领导汇报了自己走进全村每一户残疾人家庭,上门入户调查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征求残疾人对村残协的意见,并把这些需求如实向村委会作了汇报。她还向朴方主席汇报了自己与村委会领导沟通,在村里为残疾人找到了打扫卫生的工作,让残疾人有了收入,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她还向朴方主席汇报了自己努力争取村委会的支持,增加了村残疾人活动室面积的几件实事。这朴朴实实的汇报,让朴方主席十分满意,他高兴地连连点头说好。

  当朴方主席的身影出现在村残疾人活动室,所有残疾人都停下了自己的活动,争先恐后来到朴方主席身边。都想离朴方主席近一点,更近一点。他热情地和每一位残疾人朋友亲切握手,老朋友一样地和大家聊了起来。肢残人朋友丁福新,把自己精雕细刻的一对汉白玉小石狮子送给朴方主席。接过这对小石狮子,他和这位失去右手的肢残人朋友拉起了家常,问他是怎么导致失去右手的,又问伤残后怎么生活?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能克服的困难?当听到丁福新自我介绍——他18岁就开始钻研石刻艺术,在一次劳动中不幸失去了右手,他没有放弃,把锤子绑在失去右臂的残肢上,重新走上了石刻艺术创作的道路。他的作品作为商品,走进了故宫、颐和园、天坛、卢沟桥。听完他的讲述后,朴方主席意味深长地说:“这对小石狮子我收下了,因为它是你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标志”。主席朴朴实实的两句话,说得丁福新心里热乎乎的。

  村图书室也是朴方主席必去的地方,因为他关心着残疾人兄弟姐妹的文化生活。他坐着轮椅来到了盲文读物书架前,随手取下一本盲文读物,问我:“这个村有几位盲人?”我胸有成竹地回答:“一位”。他又问:“这是专门的残疾人阅览室吗?”我如实地告诉他:“不是,它对全体村民开放。因为这个村残疾人人数不多,因此没有专门建残疾人阅览室。便在这里设了残疾人读物专架,盲文读物专架”。他听后很高兴。他对我说:“这很好,不因人少就不增加设施,对残疾人就是要实行个性化服务。大家共享,残健共融,这很好嘛”。我还担心这个村没有单独建残疾人阅览室,他会不会不高兴?他提出了“残健共融”的理念,让我一下子放了心。

  这次朴方主席来房山,还参加了区政府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结表彰会。当与会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看到,朴方主席也前来参会了,会场上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应区领导隆重邀请,请朴方主席在大会上讲话。他说:“今天能参加房山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总结表彰会,感觉到非常荣幸……我们房山区的成绩是很好的!入户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见面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八,很不容易,你们做得非常好。对大家的工作,对大家的这种牺牲精神,对大家的这种功绩,表示衷心地感谢!”

  朴方主席这次来房山,对我们残联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并没有盲目地乐观,而是从这位原中国残联最高领导者身上,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差距,感受到了榜样身上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他不摆架子、不说空话,把听汇报和深入基层结合起来。无论是在残疾人家中,还是在村残协,他很快就能和残疾人像老朋友一样,无拘无束聊起来。在聊天中了解残疾人生活的真实情况,和残疾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问题,他都了解得非常细致。对基层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他都能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经验来。这真是一种本领,我真得好好学习这样的本领。这次朴方主席来房山,不但对我区的残疾人事业、对残联工作是鼓舞、是鞭策,而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是受到了一次难得的教育。

  锦旗背后的故事

  2007年的8月18日,刚上班不久,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电话是区委办的同志打过来的,他让我赶紧去区委一趟,有好几个残疾人来上访,和门卫发生了争执。放下电话,我登上自行车就往区委赶。脑海里飞快地旋转着,自己还有哪些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到位?等我赶到区委大院,已经满头大汗了,三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朋友我都认识,为首的是城关镇顾册村的重度肢残人彭德。三位残疾人见到我都很委屈。他们说:“政府为我们办了实事,解决了我们生活中出行难的大问题。我们为了表达对政府的感激,今天是特意给政府送锦旗来了。可是门卫认为我们是上访的,说什么也不让我们进去。见不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我们的锦旗送给谁呀!”我马上和区委办的同志沟通,表达残疾人朋友的心愿。

  见到彭德,王德新,刘虎三位残疾人朋友,让我自然而然回忆起了一年前。我们下乡搞调研,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在各方面有哪些特殊需求,我们来到了城关镇顾册村。第一户走的就是彭德家。这个走进知天命年份的汉子,活得实在太艰难了。因为车祸致残的他,只能在里外两间屋里转悠,一道不高的门坎儿和台阶把他和外边这个精彩的世界隔开了。美丽的阳光就在窗外,精彩的世界就在窗外。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仅仅因为一道不高的木制门坎和门外的台阶,把这个51岁的汉子牢牢地禁锢在屋子里。妻子理解丈夫,有一天,妻子想把他推到院里去,让他好好地晒晒太阳。结果没弄好,轮椅翻了,把丈夫重重地摔在院里的水泥地上。丈夫的手和胳膊都磕碰得鲜血直流,急得妻子大哭起来,她觉得对不起丈夫。不高的木制门坎,门外的两个台阶,对于健全人算不了什么,而对于残疾人来说,就等于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山!这次下农村调研,让我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共享阳光,沐浴春风,对于每一位健全人来说,是轻而易举能享受的,残疾人连共享阳光都这么难,这还能算平等参与吗?从彭德的身上,我想到了全区所有的重度残疾人。我和残联的同志们一起,连续跑了7个乡镇的32个自然村,走进了每一户重残人家庭。通过这次大面积的调研,像彭德这样的重度残疾人家庭,一共调查出了180户。重度残疾人的需求,他们走出家门的渴望,促使我们必须抓紧无障碍改造。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让他们尽快走出家门,尽快共享阳光,同沐春风。我们连夜起草了给区政府的请示报告,将报告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区政府。报告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把为重残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入了房山区为民办的30件实事之一。

  2007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顾册村的彭德、王德新、刘虎等三户重残人家庭,成为了全区无障碍改造进家庭的第一批受益者。施工人员把屋门口,院门口的台阶,全部改成了无障碍坡道,并且安装了扶手,还给每户修建了无障碍厕所。作为山区、半山区的房山,对于无障碍改造进家庭这个系统工程,远比城区困难的多。2007年房山区残联的这项惠民工程,不但惊动了北京市残联,而且惊动了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赵春鸾理事长来到了城关镇顾册村,看到了彭德、王德新、刘虎三位重残人,摇着轮椅自由出入家门、院门,自由地到大街上去。她心里充满了欣慰,高度赞扬了房山区的无障碍改造进家庭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2007年7月31日,北京市重残人无障碍进家庭现场会在房山琉璃河镇西地村召开。中国残联,全国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奥组委领导都来参加了这个现场会。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高度评价了房山区残联为重残人办了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为山区,半山区的无障碍改造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经验。

  在我的沟通,协调之后,彭德,王德新,刘虎三位残疾人走进了政府大院。他们代表180户重残人受益者,把一面写着“无障碍改造进家庭,区政府实事暖人心”的锦旗,郑重地送到区委书记和区长手中。这份来自特殊而困难群体的感恩,让这两位党、政领导深深地感动了,特别是全国无障碍改造进家庭现场会的成功召开,也为两位领导鼓了劲。区委书记问我:“全区还有多少需要改造的重残人家庭?几年能全部改造完成?”既然书记问到我了,我只能如实汇报:“照目前这个进度,需要十年”。书记当时就说:“不行,太慢了,重残人朋友怎么等的急呢?三年要完成!”书记的指示,对我的压力确实不小。连区委书记都关心着重残人的生活,我作为残联理事长,还有什么说的?俯下身去埋头干呗。2008年,北京市残联推广了房山经验,我在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全市很多区、县都在学习我们,我连半步退路都没有了。我和同志们一起苦干了三年,为4320户重残人家庭解决了无障碍出行难问题,看着残疾人手摇轮椅能在家门口自由出行,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不就是累点吗?为残疾人把实事办好,我累并快乐着。

  一次别开生面的走访慰问

  作为残联理事长,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怎么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才对得起残联理事长这个职务。古亚楠背着重残同学那个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而区委书记和区长这一背一抱,不仅仅是感人至深,而且还解决了古红柳的上学难问题。经过思考我领悟出,残疾人事业刚刚发展起来,在中国还是一件新生事物,要想做好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争取领导的支持。

  区四大部门领导每年的春节、助残日都要安排走访慰问残疾人,区委红头文件规定:“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有两次专门研究残疾人的工作。如果不研究、不具体安排残疾人的工作,就不是合格的领导班子;不重视、不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就是不称职的领导者”。区人大不定期地视察残疾人工作;区政府每年为群众办三十件实事,其中必有残疾人的;区政协一年一度的全会,残联作为委员单位,论坛和提案双管齐下,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工作能获得全国先进区,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2005年的全国助残日,区里安排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慰问残疾人,我和祁红区长分在一个组。我心里明白,这又是一个向领导学习的好机会。说心里话,我历来对走访、慰问不看好。送点米面油,残疾人能吃几天呢?我在工作中和祁红区长多有接触,这是一位勤恳务实、肯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我要认真地向他学习,看他在走访、慰问残疾人的过程中,怎样为残疾人办实事的。祁区长慰问的是城关镇顾册村的重残人王会青、王会龙兄弟俩。我们坐在同一辆面包车里,祁区长问了我兄弟俩的家庭情况,我如实做了回答。

  一走进王会青的家门,祁区长就紧紧握住了王会青的手。首先了解了兄弟俩的病情,当得知兄弟俩得的病是强直性脊柱炎时,祁区长当场拍板,让随行工作人员通知房山医院院长,让医院包下这兄弟俩的康复治疗;紧接着又拍下了第二板,让城关办事处负责解决这兄弟俩因治病欠下的债务;第三板拍给了村里领导,给整天照顾兄弟俩的妹妹一定的经济补偿,每月发给她500现金,不能少发,也不能迟发。我作为残联理事长,心里十分清楚,肯定有残联的事,我只有认真地听着,第四板就拍在了我的肩膀上,残联一定要大力宣传他的妹妹,宣传她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两位重残哥哥的事迹。另外,还给了残联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负责开展全区重残人收入状况调查。由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残联、财政局三家提出,区政府出资给重残人上养老保险。一切都安排妥当后,祁区长和我谈起了对残疾人的走访慰问,慰问只是一种必要的形式,但解决不了生活困难的根本问题。对残疾人的走访慰问,只能临时解决一户的困难问题,只有出台政策,才能解决困难群体共同面临的困难问题。残联要少锦上添花,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年来萦绕在我心头的疑惑,祁区长的两句话,拨开了我心头的乌云,我的心里一下子敞亮了。祁区长这几板拍得好!不仅我的内心受到了感动,大家都说这种现场办公式的拍板,这种以办实事为前提的走访慰问,我们真是第一次经历。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议论,让我既感动又惭愧,感动的是我亲身经历了这么别开生面的走访慰问,这种为民办实事的效率真是太高了!联想到我作为残疾人的娘家人,工作还不够深入,锦上添花做得多,雪中送炭做得少,这正是我的惭愧之处。

  这次走访、慰问之后,我们落实祁区长的指示精神,由残联牵头,汇同区社保局、区财政局经过历时半年多的调查,出台了为重残人上养老保险金的办法。2006年这个办法在房山区全面实施。全区6460人享受了免费上养老保险,5774人享受半费上养老保险。2006年10月,区委、区政府为提升残疾人社会福祉,出台了《关于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关于温馨家园、扶贫基地、社会保障、康复训练、文化体育等三十多条保障政策,给残疾人带来了福音。

  我的两位好搭档

  通过多年来做残疾人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有“三靠”最为关键,上靠领导、下靠群众、中间要靠核心人物和核心力量。我工作的身边核心人物有两位,一位是从教育口调来的副理事长刘桂珍。教育口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口服务对象是人,而残联的服务对象同样也是人。同样都是做人的工作,只是服务对象是两类截然不同的人罢了。另一位是架着双拐的副理事长林国华,让残疾人来残联工作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只有残疾人才了解残疾人的疾苦,知道残疾人的需求,做起工作来才更加得心应手。

  1990年,刘桂珍从教育口调到残联任副理事长,她来残联那阵子,残联的条件非常差,办公串房檐,上班挤公交,工作从三项康复抓起。但她热爱这项工作,交上了不少残疾人朋友。在这里一下子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2年,一直干到从残联退休。

  有一次,市里组织康复专家给残疾儿童做矫正康复,她带着三名儿童到达康复地点后,矫正康复在六楼,没有电梯,只能走楼梯。她背着一个儿麻小胖墩就直奔六楼,当时正是三伏天,不动地方都出汗,每背一次,她都大汗淋漓。背三名儿童,上下就是十八层楼,她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同来的同行说她太辛苦,说这真不是女同志干的活儿,她乐呵呵地说:“孩子们做矫正康复,我这也是康复训练。三伏天锻炼锻炼胳膊、腿,防止运动神经老化”。

  做残疾人工作,她是用心来做的。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她坚信这样一条原则,如果不把心掏出来给残疾人,残疾人是不会对你说心里话的。不说心里话,他们的喜、怒、哀、乐、需求、期待、夙愿,你一概没法知道,要想真正把工作开展起来就太难了。从她走进残联大门那天起,她就广泛结交残疾人朋友。有的对她十分熟悉的残疾人,甚至不叫她的官职,直呼“刘大姐”,她爱听这样的称谓,她认为这样的称呼亲切,这样的称呼越多,工作越便于开展。

  2002年,房山区残联第一次搞残疾人运动会,她负责这项工作。从做预案到动员,一直到运动场地的组织。参赛项目多、人数多,尤其是颁奖晚会是在剧场举办。一千多人参加,区委、区政府四套班子领导都要到场,市残联赵理事长要在会上讲话。这次活动阵容强大,规模宏大,需要十分严密的组织。从运动会到颁奖晚会,都举办得相当成功。参赛运动员很满意,获奖选手很满意,参与者和各级领导十分满意。一位区领导说:“残联还真行,就这么几个人,组织这么大的活动,真不简单”。只有残联机关的同志们知道,为了办好这次运动会和颁奖晚会,这位会务总指挥还真没少付出心血。

  一般人都认为区残联机关的一位副处级干部,工作条件优越。可有谁会想到,她有时也会面临着危险呢?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房山区的蒲洼乡地处深山,被称为北京的小西藏,那里风景独特、地势险峻。作为农民,白天通常家里没人,只能晚上入户调查。她为调查员的安全担忧,放心不下这些冒失的年轻工作人员。她要和调查员们一起入户调查。深山区的夜晚是寒冷的,山路崎岖不平,山间的羊肠小道难走且危险丛生。夜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借助手电的微弱光亮,走路仍然需要特别小心。她和调查员们同吃同住,夜晚一起外出入户调查,为了保障调查员们的安全,她总是走在调查员们的前边,常常提醒大家注意脚下…… 在抽样调查工作中,房山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荣获了抽样调查先进区的称号,她也成为了中国残联系统的先进工作者。区残联取得的一切成绩,是我们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她是我们班子里的穆桂英,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自然不少。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有一颗闪光的心,这颗心能照亮脚下的道路。

  林国华是从琉璃河镇调到残联来的,调来后时间不长,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办理残疾人证按工作程序都要到区指定医院做体检,这对于重残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为了给重残人解决困难,重残人不出家门在家里做鉴定,林国华带人串门入户做体检。只要重残人提出申请,无论路远路近,无论雨天雪天,无论路是否好走,他都亲自带着医生走进每一位重残人家庭,为他们做伤残等级鉴定。当重残人家属得知,这位架双拐的中年人原来是区残联副理事长时,都充满了敬佩与感动。

  残疾人的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家庭情况和经济收入不同。因此,残疾人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他本人作为残疾人,深深地懂得这一点。为了更加精准地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他的建议下,自2009年5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进万家,访需求,办实事,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个性化精准服务活动。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了社会助残志愿者的积极性,为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长期化、系统化服务。各项服务全面开展起来后,受到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普遍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立即受到了市残联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研究室来人了,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市长参阅件(2010年5月19日第10期)。区县残联的工作能得到市长的参阅,这在全市还是第一家。

  林国华是个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实干的好干部。他的脑海里装的全是残疾人事业,而唯独没有他自己。没有等到退休,他就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了。2016年6月29日遗体告别那天,残疾人朋友从全区四面八方赶来了,来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好理事长最后一程。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心里十分难过。面对小林的遗体,我心里默默地说:“好搭档、好弟弟,一路走好。”

  在残联工作十二年,我的体会确实不少。但我最重要的体会是,我们领导班子当中的三个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工作中结下的信任与友谊,让我们像一个人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年区委组织部来考察班子,我们残联年年优秀。都说我们团结得像一个人,但不是搞一团和气。为了事业的全面发展,我们照样在工作中会有争吵,因为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也会为工作争得面红耳赤。因为出发点是高度一致的,争来争去,是非越辩越明,是非越说越清。通过争论,不仅没有影响到工作,反而促进了我们的团结。通过思想上的交锋,我们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战无不胜的队伍。“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们获得了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的光荣称号,我的这两位搭档以及区残联的同志们功不可没。

  我在残联工作了十二年,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这意义绝非一般,它让我了解了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和事儿。爱、关怀、温暖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字眼,不仅仅净化了我的心灵,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也让我的人生价值有了阳光的温度。它让我们的残疾人事业展示出辉煌,这辉煌里有我付出的光和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