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首善之区标准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在2017年第一季度残工委会议上的讲话
◎ 王 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国务院也密集出台一系列事关残疾人民生福祉和融合发展的规划纲要、小康文件。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这一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发展领域,就是要不折不扣、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判断、新部署,把代表性、指向性要求真正落实到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项任务之中。围绕如何扎实有效推进今年工作落实,这里,我交流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着眼首都工作大局,科学筹划年度任务
当前,首都工作大局集中体现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首都战略定位。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要在这个大局下行动,残疾人事业也不例外。今年,有三项事关全局的大事,需要摆上议事日程,常议常抓。
围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残疾人工作要坚持充分满足和优质保障我市持证残疾人的需求这一原则不动摇。从目前残疾人服务组织建设方面的情况看,有一些现象需要大家关注。比如,机构类型和区域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服务组织集中在城六区,其他10个区相对偏少,另外,有些类如康复机构过多、能力过剩。对此,要结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根据我市残疾人服务总量和类型,采取一些政策层面的措施,加大扶持符合我市残疾人实际需求的服务类社会组织,合理调控我市社会组织的区域空间布局,鼓励现有服务能力过剩服务机构逐步向津、冀地区疏解,让知识多跑路、人才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腿就近就便接受服务。全市购买服务政策要以充分满足我市残疾人的需求为原则,尽快建立项目比对查重系统,避免同一个机构、同一项目以不同渠道多头申请资金;对现有社会组织,要加大劳动监察,规范宣传和服务标准。这里需重点强调的是,要站在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深刻吸取广东练溪托养中心发生问题的教训,加强对北京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监督、管理、指导和服务,树立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人文关怀服务和保障。对此,蔡市长高度重视,要求在北京必须杜绝类似问题发生。我们要按照蔡市长的要求,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京内5家、京外2家残疾人托养机构进行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工作标准,提高托养机构的服务保障水平。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在托养机构的准入门槛、服务标准、保障流程、自身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拿出规范性指导意见,搞好常态跟进指导,注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请残工委成员单位特别是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社工委、市文资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人保局、市工商局等部门加强针对性研究,提出操作性很强的对策办法。
围绕冬奥会筹备要求,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寄予殷切希望。精彩、非凡、卓越的要求,既是筹办冬奥会的工作目标,也是筹办冬残奥会的硬性标准,实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同样非凡、同样卓越,是当代中国气派的具体体现。对此,市规划国土委、市交通委、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市住建委、市残联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与中国残联对接,主动向组委会汇报,提出筹办冬残奥会的北京有关方案及建议,讲好北京残疾人好故事,传播好北京残疾人好声音。要积极介入比赛场馆及周边环境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参与规划设计、监测评估、实地体验等环节的工作,让比赛场馆的无障碍设施既能体现人文关怀、又能体现科技含量、还能体现北京独有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奥园服务品牌。同时,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通过示范、复制和推广,加强以新机场为亮点的公共活动场地、民生服务机构、基本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以此为牵引,全面带动和促进北京无障碍建设再上新台阶。要加强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引导和培育,促进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的普及,抓紧开展参加冬残奥会参赛队伍的组建训练,统筹发展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大力营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氛围。要立足国际交往中心的战略定位,用好冬残奥会这个世界平台,全面展示北京残疾人事业在体制机制、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权益维护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发挥好国家社会事业和人权保障事业的“窗口”作用,为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增光添彩。
围绕残疾人小康进程,兑现政府折子工程。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规划纲要》和专项实施意见,北京市也在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并出台相应规划和意见。应该看到,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的短板,市委市政府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深化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融合教育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市政府折子工程进行督导。折子工程就是军令状。市教委、市民政局和市残联作为折子工程的主责部门,要切实加强横向沟通和联系,按月兑现进程,倒排工作时间表,确保在市政府组织的年度绩效考评中交出优异答卷。要以统筹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本市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让残疾人及其家庭有更多的获得感,在逐步实现物质小康的同时,同步实现精神上的小康。要稳步推进残疾人融合教育,研究制定具有北京区位特点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落实“双重学籍”制度,发挥特殊教育中心资源支持作用,进一步提升融合教育比例,特别注重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尤其要注意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问题,落实“一人一案”措施,切实把融合的理念贯穿于残疾人教育全学段、全过程。
二、着眼民生保障重点,聚力推进办实事和解难题
从近几年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显示的情况看,城镇、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66%、12.04%,应该说这个数据与其他省份相比,还是有优势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更要立足北京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残疾人民生保障的基础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加强基础建设和兜底保障,在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为广大残疾人解难题、增福祉。
要以困难残疾人为重点,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落实符合条件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挥好社会救助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和指导力度,常态督查各区落实执行情况,确保两项补贴资金及时、有序、准确、足额发放到位。要试点推进有条件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纳入社会福利机构范畴,为残疾人提供安全规范的托养照料服务;引导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积极开展残疾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以上工作,请市民政局、市残联加大政策统筹和执行力度,真正把好事办好。
要以就业服务为重点,主动做好残疾人增收工作。在推进残疾人就业上,要切实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无论是从观念转变、氛围营造,还是从服务方式、推进举措上,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规范引导。要鼓励安排残疾人就业,满足残疾人就业需求和就业意愿的比例应该更高一些,这是个难事,需要有综合施策的办法。需要强调的是,越是难事,政府部门越要主动作为,尤其要按照政策法规要求,把我们的任务完成到位。比如,去年我们提出了把在市属党政机关、各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的硬指标落实到位,这项任务虽然到2020年前兑现,但也需要从现在做起、稳步推进。我们残工委成员单位在这方面还是要带个头,下一步还要向市政府作汇报,因为这个事是市政府常务会定了的事,是发了文的事。同时,要用足相关扶持政策,将残疾人创业纳入全市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扶持。要结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强对北京残疾人就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做好政策的完善、修订和统筹工作,立足大局、慎重对待、规范引导。关于残疾人就业,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研究,采取新的对策。要加强对本市残疾人就业劳动保障监察,努力实现人岗相宜、劳有所得。请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国土委、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予以重点关注和支持。
要以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为重点,积极回应社会对健康工作的重大关切。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是党中央对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近期,国务院颁发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作为残工委成员单位,大家要对照各自职责,加强政策和项目设计,自觉按照《条例》要求,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工作落实。要围绕健全残疾预防工作体系,着眼有效控制遗传性、先天性残疾和防范慢性病、精神障碍、意外伤害等导致残疾的风险,制定和落实《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针对残疾儿童康复具有抢救性质的特点,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在为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提供有效福利保障的同时,制定《0-6岁儿童残疾筛查管理办法》,把对儿童的康复关爱前移至预防关口。要按照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完善社区卫生中心医疗康复功能,将更多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这也是医改的一个项目。落实《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社区家庭医生与残疾人签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家庭医生服务。推进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政策落实,扩大免费服药目录范围。实施《北京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十三五”实施方案》,加大精准康复推进力度,全面落实基本康复服务,优先保障困难残疾人康复权益。做好稳定期精神残疾人日间康复照料工作,加大康复照料站建设力度,提高服务的可及性、专业性、规范性、安全性。另外,今年助残日活动主题为“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要提前做好方案。特别是《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由市残工委牵头,请市发改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社会办、首都综治办、市医改办、市中医局予以大力支持配合,务求见到实效。
三、着眼首善之区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把首善意识、北京标准体现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重点做好三件事:
第一,要做好动态更新工作,把能力建设的底数搞清楚。去年6月,在2015年首次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开展了相关数据的动态更新,实现了数据调查的延续和常态化。动态更新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常态化基础工作,其意义和价值已远远超出单纯业务范畴。今年这项工作即将开始,要通过对相关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全面了解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客观评估工作成效;准确掌握残疾人需求信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及时响应和精准供给。请参与动态更新领导小组的市统计局、市经信委、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11个部门把这项工作一如继往抓出成效。现在我们都讲精准化,特别是小康进程中,实施精准化帮扶,我们的基础数据很重要,所以请11个部门要相互配合,把即将开始的新一轮的动态更新工作进一步做好。
第二,要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把能力建设的阵地搞坚固。残疾人服务设施作为提供康复、教育、就业、培训、托养、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服务的场所,是满足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服务需求的基本载体,也是体现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阵地。目前,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位一体的残疾人服务设施已基本形成规模,尤其是残疾人温馨家园作为北京服务的品牌,2008年奥运会前就有了,已经运行很多年。新的形势下,如何用好这些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发挥好服务示范和辐射指导作用,是实现服务保障能力跃升的关键所在。要在服从北京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残疾人服务设施资源,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残疾人小康文件的要求,完善本市区级残疾人职康中心建设及设施设备配套资金补助办法,支持鼓励未建设的石景山、海淀、丰台开展区级残疾人职康中心建设。请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委、市财政局跟进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力争这项工作今年有实质性进展。要着力推动残疾人温馨家园改革,使基层对残疾人服务保障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温馨家园作为北京的一个服务品牌,发展已经10年了,现在我们需要在其品质上、活动内容上、方式上、设施配置上进行一些提升。请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委、市财政局会同市残联做好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
第三,要抓紧培养专业力量,把能力建设的基础搞扎实。要按照“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思路,聚集力量,盘活资源,畅通发展渠道,拓展事业空间。要在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基层专职委员队伍和专门协会建设的同时,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使用,立足疏解非首都功能,引导残疾人康复所需的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力资源合理布局,发挥北京残疾人服务供给的最佳效能。要培育和用好社会力量,围绕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助器具、特殊教育、托养照料、精神文化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竞争方式,落实扶持政策,推动优质企业和社会组织转化为专业服务力量,更好满足残疾人的服务需求。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残疾人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支教助学、社区导医、出行帮助等领域为重点,推动志愿活动向社区、机构和家庭延伸。发展助盲、助聋、康复、文体等专业志愿者队伍,促进和保持助残活动的常态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志愿助残的规模效应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残行动,努力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小康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志们,做好2017年残疾人工作,服务首都大局是主线、保障民生重点是关键,加强能力建设是基础。希望大家认清责任、勇于担当、集智聚力,共同把北京市残疾人事业推向新的发展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