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7  >  2017年第四期

北京市举办首个“残疾预防日”主题宣传活动

  发表时间:2017-09-01 【字体:

◎ 康复部


  今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一个“残疾预防日”。当天上午,北京市残联联合西城区残联在西城区德胜街道举办“推进残疾预防,建设健康中国”主题宣传活动。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和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在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党组书记郭旭升和市委宣传部、市卫生计生委、市安监局、市食药局领导以及西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陪同下,参加了宣传活动。

  围绕残疾预防知识,北京市残联、西城区卫计委、民政局、安监局、教委、食药局、环保局、西城公安分局(消防支队)、交通支队、妇联、残联、德胜街道办事处及区妇幼保健院、平安医院等单位制作展板、折页,向过往行人进行宣传和知识普及,并为居民开展义诊及咨询活动。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在现场还展览展示了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个性化辅具。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7年5月,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针对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致残危险因素,明确了17个方面的工作措施。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坚持“发挥优势、注重创新、补齐弱项、强化保障”的行动策略,对2017—2020年期间本市残疾预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的特点

  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是我市残疾预防领域的第一部专项政策文件,也是贯彻落实《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的北京方案,具有鲜明的首都特色:

  1、突出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坚持“关口前移”,利用现代医学科技为预防残疾提供技术支持,实施更高标准的出生缺陷干预;推行互联网+服务,加强标准、人才、学科建设、信息共享和行业管理,提升工作科技含量。

  2、针对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发展不平衡这一弱项,实施三级预防并重,加强一级致残因素预防和三级残障程度控制,注重提高全行业、全人群、全周期残疾风险综合防控能力。同时,根据本市疾病、伤害致残比例较高的特点,重点加大了对慢性病致残、精神疾病致残及伤害致残的防控力度。

  3、充分发挥北京区位优势,落实政府保障责任,按照“普惠性保障、普及性服务”思路,努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加大了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罕见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综合保障力度。

  北京市残疾预防工作额突破

  1、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做到新生儿疾病早发现、早干预。

  2、加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健全儿童残疾报告制度,实施残疾儿童基本康复免费政策,建立完善残疾儿童个案管理系统,实现儿童残疾从发生、发现到干预、康复的闭环管理。

  3、完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和鉴定程序,探索引入商业保险补偿机制,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4、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为重点开展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人群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咨询保健服务。

  5、强化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与服务,完善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补贴制度,完善重性精神病患者门诊免费服用药物品种目录,试点试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并举。

  6、建立京内外重点食品供应基地溯源系统,实现追溯即时查询验证,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7、引导实施0-3岁婴幼儿意外伤害保险,推进社区、家庭适老、适残改造,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

  8、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构建覆盖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壮年、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康复服务补贴体系。

  9、为融合教育学校、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提供无障碍改造支持,为残疾人就医、交流提供无障碍服务。

  10、试点推广老年人、残疾人长期护理保险,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家庭改善护理条件和生活状况。综合采取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等方式,减轻罕见病患者个人医疗负担。

  北京市康复工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1.残疾人康复有了制度化保障。我市采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康复专项政策+政府购买服务”三位一体的保障模式,构筑起残疾人医疗和康复需求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缴费补贴政策全覆盖。91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全国领先;4个专项康复保障政策,确保了残疾儿童少年康复全覆盖,辅具服务全人群保障,精神残疾人门诊服药全免费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无盲区,兜住了重点人群的康复需求底线。成年残疾人康复补贴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年内出台后将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人群覆盖。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康复服务的积极性,丰富了康复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弥补了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之不足。

  2.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更加便捷。构建起公共资源与社会资源相互补充,横到边纵到底发展多元化康复服务格局。市残联投资2.2亿改建北京康复医院,目前全市已有康复医院14家,综合医院普遍设立了康复医学科,6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了康复功能。市级康复机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区级职业康复中心普遍建立,温馨家园、职业康复站覆盖全部街道乡镇,精神、智力残疾人社区康复活动实现常态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康复服务。通过在残疾人服务机构中发展康复,在教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中融入康复,在社区、家庭中普及康复,以及面向社会购买康复,增加康复服务有效供给,构建多元化康复服务供给模式,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

  3.残疾人康复服务更加精准。坚持互联网思维,构建了北京特色的“互联网+康复”服务管理模式。建成了残疾儿童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了残疾儿童发现、评估、审批、康复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和与市残联“一卡通”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和精准性。建成了“北京市辅助器具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使残疾人在得到辅具服务的同时,尽情享受了辅具购买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和让信息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腿的便利。下一步,我们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康复服务管理模式。着力扩大残疾人服务一卡通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加快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平台和成年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完善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和残疾儿童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功能,提升康复服务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帮助残疾人获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人人享有的康复服务,真正做到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本市残疾预防下一步重点工作

  1、由市政府残工委牵头,会同市卫生计生委、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具体意见。

  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组织实施《北京市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抓好已安排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

  3、加快推进北京特色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创新,完善医疗康复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落实家庭医生为残疾人提供签约服务。推进医疗康复服务价格改革,将更多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推进智能化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构建覆盖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壮年、老年等各类残疾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康复保障和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开展辅助器具服务和康复服务,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