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6  >  2016年第三期

笑对人生 ——记延庆区永宁镇和平街残疾人专职委员高军会

  发表时间:2016-08-03 【字体:

◎ 夏雪飞


  她是一位坚强、乐观的女人,她给人的印象是爱笑,笑时还会露出一口好看的牙齿。她有时就像一位女侠客一样,骑着摩托车来到身边,下车后,见到有人盯着她的双拐,她笑着自我解嘲:“你看我,老是觉得四条腿稳妥,非要与众不同。”

  听的人也笑了,说:“大姐,您真会说笑。”

  在别人眼里,她是残疾人比赛专业户,各级残联举办的运动会,总有她的身影,象棋比赛、飞镖比赛,她活跃其中,更牛的是,在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中,她做的衣服,还进入全市前十名。

  她还爱学习,最近延庆区残联举办残疾人艺术培训班,她再一次踊跃报名,成为书法班的学员,两个月时间下来,她的书法大有长进,照这样下去,以后再有书法比赛,她也能参加了。她就是高军会。

  面对挫折,选择坚强

  高军会于1971年12月生于延庆区永宁镇阜民街,她有两个哥哥,她的的出生让一直盼望再生个女儿的父母如愿以偿。全家人都很疼爱她,两个哥哥也把她视为宝贝,谁也不让她挨欺负。

  5岁的时候,父母发现她两只脚走路总是往外翻,这使得原本活蹦乱跳的她变得不爱运动了,还总是跟父母说两只脚走路疼。

  父母不明所以,心急如焚,带她到县医院骨科检查,没查出什么,但是医生建议他们到北京儿童医院,父母有了不好的预感,当天就带她到北京儿童医院看病,经检查,是先天性脊柱裂导致双脚外翻,无法医治。

  父母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得了这个病,还无法医治,这可怎么办?母亲急得给医生跪下,求大夫说:“大夫,快救救她啊,不能让她残疾了啊!”医生扶起母亲,只是同情地摇摇头。走廊里,母亲抱着小军会痛哭流涕,父亲也咬紧牙关,红了眼圈。已经懂事的小军会安慰母亲说:“妈妈,别哭了,我能走呢”。于是,从北京回到家乡时,车站到家里的二里路,小军会坚持不让父母抱,就要自己走着。等回到家里,母亲脱下小军会的鞋,发现孩子的脚掌都磨破了,血浸透了袜子,母亲心疼地搂着孩子再一次痛哭。小军会说:“妈妈,别哭了,我不疼。”

  父母看着懂事的孩子心如刀绞,真希望得病的是他们,而不是年幼的孩子。两个哥哥说:“爸爸、妈妈,我们不要玩具和新衣服了,咱们攒钱给妹妹治病。”于是,全家人开始省吃俭用,每年攒下一笔钱,就带她到北京的大医院看病,期盼着奇迹出现,但求治多年,均都没有效果。

  最后,高军会只能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拄双拐走路,以减轻双脚的摩擦。但小孩子爱运动,走路多了,双脚经常磨破,稍不小心就感染发烧,高军会只能间间断断地勉强上到初中毕业,就在家待业了。期间,父亲怕她在家无聊,就教她学习象棋,父亲和两个哥哥没事时也陪着她下象棋,以此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的心情好起来。

  但是时间长了,在家待业的高军会觉得自己特别没用,是家人的累赘,常常闷闷不乐。父母和哥哥都鼓励她,不要失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们相信,心灵手巧的她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后来,高军会得知县残联就业所能帮助找工作,她就去县残联进行了求职登记。

  学会裁缝,圆了儿时梦

  18岁那年,高军会的二哥看到家里的衣服坏了,都是她来缝缝补补,针脚还挺好,给父母做的棉衣、棉裤也很合身,就提议让她去学习服装裁剪,做一名裁缝。高军会听了,很高兴。从小她就喜欢到临街的裁缝铺看裁缝做衣服,看着他用一块块好看的花布剪出样式,做出漂亮的衣服。当时她就想,自己要是会做衣服就好了。现在不去上学了,就去学习做服装吧。在家人地鼓励下,她去一家函授服装裁剪班学习。结业后,正好县残联介绍她到一家福利厂工作,急于想挣钱为父母分担的她,就去上班了。上班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到附近的私人服装缝纫裁剪班继续学习。

  渐渐地,她对服装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灵手巧的她包揽了家里人所有的衣服,她给他们做当时流行的中山装、西服和裤子。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穿上了得体的新衣。街上的人看到后,得知这衣服出自她手,都夸奖,“这小妮子做得真不错呢!跟外面师傅做的没啥差别啊!”

  等到高军会越做越熟练后,她有了开裁缝店的想法。父母知道了,就腾出一间屋子,帮助她开了一个裁缝店。她很感激父母对她的支持,更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还买来不少时装书,努力让自己做的衣服更加时尚。她边学边做,每次都让客人很满意,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仅村里人找她做衣服,外村的人也慕名找上门来。高军会从来不压活,只要答应别人哪天交活,就是加班加点也干完,准时保质保量交给客人,获得大家地交口称赞。

  1991年,高军会的大哥看到妹妹每次拄着双拐走路不方便,去客人家量体裁衣时,还得等父母有时间了带她去。大哥就给她买了一辆残摩,经过一番练习后,高军会可以自己骑上残摩出门了,这给她带来很大的方便。她做完衣服,顾客要是没时间来拿,她还亲自给送到家里,让客人及时穿上新衣服,这让大家都很感动。

  陪读妈妈,助力儿子大学梦

  1994年,经人介绍,高军会嫁给了同一小镇和平街村的一位憨厚的小伙子,第二年,她生了儿子。为了补贴家用,她把裁缝店搬到了丈夫家,继续为别人做衣服,丈夫在外面打工。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却也很幸福。

  他们的儿子很懂事,初中毕业时,考上了延庆县城重点高中。孩子觉得学校食堂饭菜贵,总是出去买煎饼吃,去了一个月,居然瘦了一圈。从小因为残疾没有好好读书的高军会做出决定,到县城租房,陪孩子读书。为此,她关掉裁缝店,到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平房,白天的时候到县城一家私人服装店帮忙修补衣服,挣一些补贴,按时给儿子做好一天的三顿饭。当时她的婆婆生病导致偏瘫,丈夫得照顾婆婆,也没时间到县城来,她就一个人单枪匹马闯县城。起先,周围的人总是投来异样的眼光,慢慢地,大家了解了她,得知她虽身体残疾,但还会做衣服,自食其力,便对她肃然起敬。

  孩子看在眼里,很是心疼母亲的辛苦付出,更加努力学习,经过三年的奋斗,考上了北京石油化工大学。这让高军会很是欣慰,觉得三年的陪读很值。

  儿子考上大学后,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毕业后有了工作,一定让你们俩过上好日子!”

  回归家园,专职服务残疾人

  儿子考上大学了,高军会结束陪读的生活,回到家里,继续开裁缝店,她热心助人的好品质,得到村里人的拥护。村里成立残疾人协会时,有文化、热心肠的她被选聘为残疾人专职委员。

  高军会开始学习残联的政策,只要发现村里的残疾人符合相关政策,能得到实惠她就及时到镇残联帮助办理。她协助镇残联圆满完成了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没有出一点差错。她把残疾人的事情当成头等大事,只要有需要,她立刻骑着残摩为残疾人办事,不拖拉一天。她还成为残疾人的知心姐姐,与他们话家常,为他们解心结。

  平时,她积极参加市、区残联组织的活动,在象棋比赛、飞镖比赛上大显身手,她还参加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她做的衣服,进入全市前十名的好成绩。在全区残疾人运动会现场上,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今年区残联组织了残疾人书画班,她得知后,积极报名参加。每周都坚持来残联上课,而从她家到残联,骑残摩得两个小时的路程,有人问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耐心和毅力,她说:“我以前学的知识太少了,现在有个机会,能学习书法绘画,我得抓住机会,多学学。”

  人生身体上的局限,并不能直接毁灭人的一生,它也可能成为检验你、磨练你、成就你的机会,而高军会用笑对人生的态度,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