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生
◎ 刘会生
2013年11月26日晚的俄罗斯莫斯科中央大剧院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冒着严寒来到这里,聆听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家的演奏。肢残人艺术家黄跃的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以俄罗斯民族喜闻乐见的悠扬欢快曲调赢得了观众。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多次谢幕,加演曲目。
以笛子演奏见长、会11种乐器演奏的他,在2006年至今的十年中,先后赴香港、澳门、俄罗斯和祖国各地演出520场。在2008年北京奥运、残奥会期间,他又演奏36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展示了他的艺术魅力。
一个56岁的肢残人为什么能够在吹奏领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成为残疾人演奏家?让我们走近黄跃,探访他的心路历程。
音乐校正人生航程
黄跃生长在北京长辛店一个铁路宿舍院内,他的父亲是北京铁路公安处的一名领导,母亲是某铁路小学的教务主任,作为家里的“老疙瘩”,他受到了父母的疼爱和哥哥、姐姐的呵护。但在他不到一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一天,原来能扶着小床走两步的他,突然发烧38度,路也走不了。母亲赶紧抱着他到医院看病,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母亲又听说天津的中医扎针灸、穴位埋羊肠能治这个病,就抱着他坐火车到天津治病。为了治病,吃药、打针是家常便饭,扎针、埋羊肠线、电击和手术,他没少遭罪。最终,虽然能走路了,但左腿,右臂落下终身残疾。为了能走长路,他忍着疼痛,坚持锻炼,增强耐力。
文革期间,他受的磨难就更多了。父母亲被打成走资派, 进了外地的“五七”干校,与他年龄相仿的哥哥和姐姐们顾不上照顾他。“那年月,我成了有父母兄弟姐妹的孤儿,7、8岁的我,每天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拿着饭票到单位食堂打饭,离开父母的怀抱真是没有幸福可言。”每当回忆起那段往事,泪水就在他的眼眶内打转。
更让他受不了的是同学对他的歧视。有的叫他“小瘸子”,有的上去推他,有的嘲笑他。在反抗中,他没少挨打。但他都咬紧牙关忍着。为了不受欺负。他喜欢上了能强身健体的体育,打乒乓球、当足球守门员。但由于身体的原因,他受到了种种限制。怎么办?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有些茫然。
一天,清脆欢快的乐曲声由远而近传来,他为之一振。好奇的他沿着平房小院一户户地寻找。原来是一个邻居大哥握着一个竹棍,吹出了动听的声音。“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么好听?”“这叫竹笛,是民乐的一种,能吹出各种美妙的音乐。”听了邻居大哥的话,他有了学吹笛子的想法。邻居大哥为找到知音而高兴,当场就将一个多余的笛子送给了他,他也就此开始了学吹笛子。没几天功夫,他就吹出了简单的曲子。哥哥见他执着的样子,就给他找了一个在“二七”厂宣传队吹笛子的刘老师来教他。
从此,每天早晨5点,在铁路旁、山坡下、小河边、树林里都能看到他练笛子的身影。除了上学,他就跟着刘老师学手形,练口形,切蹉手法。他每天要练习吹上4—5个小时笛子。冬天,嘴冻裂了,手冻僵了,流着血继续吹。上了初中,他参加了校文艺宣传队,频繁地演出开阔了他的眼界,也使他的吹奏技术日渐成熟。“二七”厂宣传队的一位领导被他的执着所打动,为他介绍了中国东方歌舞团的笛子演奏家张晓辉。听了他的演奏,张老师破例收他为徒弟。“我之所以收黄跃为徒,就是看上了他的执着,他还有很强的乐感,是吹笛子的料。”从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走上了吹奏乐演奏之路。
音乐让人生充满阳光
为了提高吹奏水平,他还先后拜中国歌舞团民族乐团团长、笛子演奏家刘群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笛子演奏家张绍兹为师。在向张晓辉学艺时,他每周两次骑自行车从长辛店到和平里,驱车近20多公里;腿有残疾的他,每次骑车都要经受疼痛的煎熬;到了冬天,顶风冒雪,那滋味真是健全人难以体会。虽然,每次授课只有40多分钟,但他都用笔一一记下,回家后加倍刻苦练习。在张晓辉老师手把手地教授下,他学会了用气,掌握了南派的颤指和叠音、打音; 掌握了北派的吐音、花舌等多项技巧;在刘群强老师的教授下,他掌握了新疆风格的演奏技巧;经张绍兹老师的启蒙,他对古典乐曲的吹奏有了更好的把握。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的音准率越来越高,特别是有了意境感,每次吹奏前,他都发挥想象力,在脑中呈现出画面。为了这个意境感,他利用业余时间,到京郊去采风,学习《唐诗》《宋词》《元曲》,提高文化底蕴。
更令他终生难忘的是三位老师没有因为他是残疾人而歧视他,而是把他当亲人,不仅不收学费,赶上饭点还让他与家人一起就餐;刮风下雨嘱咐他注意安全。一次,他将亲戚从农村拿来的土特产送给老师品尝,没想到老师不仅让他拿回去,还教育他不要想歪门邪道;去观摩演出,恩师不仅为他买票,还用自己的粮票,为他买蛋糕。“几位老师把我当成家人一样,我是既学艺,又学做人,他们使我感受到了人间真爱。”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他都激动不已。
1977年,黄跃成为北京重型机器厂的工人,也成为了单位的文艺骨干,经常为职工们演出。由于才华过人,他被调进工会,在这里他的音乐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工作很稳定、舒适,但黄跃渴望在音乐学府里深造的梦想从未泯灭过。在单位领导的支持鼓励下,1991年,他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系,师从于笛子大师宁保生。在四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拼命地汲取着音乐知识,在大师的指导下,演奏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专业学习中,他触类旁通,又学会了排箫、萨克斯和葫芦丝等10多种乐器的吹奏技巧,他将南北两派笛子吹奏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自己刚柔相济、流畅自如,表现力丰富的吹奏风格,成为吹奏大管、长笛、萨克斯、口笛和巴乌等各种乐器的多面手。
音乐使人生更辉煌
从1993年开始,黄跃在历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均获奖。1997年、2009年、2011年多次随中国残联、北京市残联赴香港、澳门参加大型两岸五地的联欢活动。在香港回归之时,他在港表演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和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赞扬。2005年,他又获得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多家单位颁发的“园丁奖”。多年来,黄跃一直活跃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社区、街道及边远山区的舞台上,多次参加星火工程、文化下乡、周末大舞台演出。从东北到西藏都有他演出的足迹,深受人们的喜爱。能为大家演奏是黄跃最大的心愿。由于不凡的业迹,黄跃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中国竹笛、巴乌、葫芦丝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笛子演奏员,被誉为残疾人艺术家。
音乐使他桃李满天下
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想想过去,没有后悔。想想以后,心里踏实。身残志坚,身残一样要为社会做贡献。”这些话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似乎显得太过平常。可是对于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黄跃来说,这句话不知要经历多少勤奋汗水才能实现。
多年来,黄跃在演出的同时还进行了教学工作,从教成人到教儿童,从街道到学校都有他的身影,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他的很多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奖,成为特长生。黄跃也两次荣获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园丁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多年来,黄跃还特别注重对残疾人的音乐辅导,1997年开始至今,每周有一次到北京盲校去辅导,虽然骑车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盲校,但16年来,他不管刮风下雨,从来没有间断过。在教课的过程中,盲校的孩子们学起来特别困难,但黄跃不辞辛苦手把手地教,现在他的许多学生演奏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看着这些孩子的进步,黄跃心里特别的高兴。
人生是一条路,有平坦也有坎坷,只有不畏艰险开拓进取,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价值。黄跃的“音乐人生”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