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6  >  2016年第三期

垂老十年不寻常

  发表时间:2016-08-03 【字体:

◎ 李直兵


  “关键时刻”人皆有之,不管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概莫能外,只是因人不同而各各相异。或早或迟,有的在青少年,有的在中老年;或荣或枯,有的“夺魁喜赴琼林宴,披红打马御阶前”,有的“别妻千里音书断,荒村沽酒慰愁烦”;或富或贫,有的“闲来无事且从容,懒睡东窗日已红”,有的“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这关键时刻诚可谓多姿多彩,于个人它可连成七巧板,于社会它可称作万花筒,世间正因为有了人们的关键时刻而显得色彩斑斓,绚丽光辉。这关键时刻,有的人仅只一次而已,有的人则贫富轮转,荣枯无常,祸福难期,也有的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或一生传奇,或一生沉浮,且饶有许多趣味,这就演绎了人间的诸多故事。

  对别人的“关键时刻”,我不甚了然,即使有如族亲友人也好像雾里看花,不那么真切。但细细一想,也不足为怪,对别人的事怎么可窥得全豹呢?这自然要说不清道不明了。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键时刻”,我岂能疏世独立,成为局外之人。我的“关键时刻”如何呢?由自己宣讲,这倒是一个可以说得清讲得明的问题,我就将它娓娓道来,算作是一位老党员对组织作出的一番倾诉吧。我的“关键时刻”在晚年,说得确切一点,即是我眼下的十年光景,也就是我来京随儿子居住的这段时间。斩头去尾,在京刚好十年,这是一段不寻常的时刻,这时刻喜忧参半。若从我人生履历的角度而言,它让我跌入了一生中的谷底,是我灾难深重的十年;若从我事业历练的角度而言,它让我攀登上了一生中的巅峰,是我事业卓有成效的十年。它一面让我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饱看世间极少数人的冷眼,以致令我痛楚有加,悲愤莫名;一面又让我欢欣于一次次取得的成功,一次次受到的奖励,以致鞭策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03年9月,儿子被歹徒殴劫,因严重受伤成了智力残疾人,不仅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生活亦不能自理,我和老伴只好来京照料他。儿子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时年30出头,正是事业刚刚起步的时期,谁想到凶残的歹徒以罪恶的棍棒于瞬息之间打碎了他人生的绚丽光环。儿子的一生毁了,我和老伴的幸福晚年毁了,残疾与贫困结伴而至,苦难与忧伤携手同行,我们这个家庭遭到了灭顶之灾。为了儿子的生存,我步履蹒跚地为他求医求助,奔走于医院、民政和残联之间。然而某些人的生霜冷面和势利双眼,却怎么也没有让我望而却步,更没有从精神上将我击倒。我相信世上总是好人多,这是社会的本质与主流,更何况在我国,应当更胜一筹。我怀着美好的信念,擦干眼泪,抚平辛酸,奋力地高视阔步,上下求索,一往直前。诚可谓有心人,天不负,后来终于遇上了一些好党员、好干部,他们以仁爱之心,真情实意地为我们一家排忧解困,认真对我家进行帮扶。这让我没齿难忘,为了报答他们的深恩,我提笔写文章,算作是我未必尽显恭敬的心仪而他们报以感谢之忱。

  2005年4月,我的第一篇感恩文章在市残联的机关刊物《挚友》杂志上刊发了,这是一篇赞扬残联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文章,以后又写了几篇赞扬医保和民政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文章,皆如愿刊出。自此以后,一发即不可收,或旧体诗,或新体诗,或散文,常见于该刊,直到现在,从未间断。有一年,全年6期,每期都有我的作品,实现了一个满堂红的年度。在为《挚友》供稿的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了全国的诗词楹联大赛,写出了大量的诗联稿件,而且每年皆有所获,既有获奖作品,更有大量诗联入围入选诸多专集。至2010年,这些作品集结成集,在故乡一位企业家的热情资助下,于当年8月出版了。书名《诗联合编》,是一部丛书,它由旧体诗词《枕上集》、楹联集《点水联文》、古风体诗集《社会众生相》和新体诗《余闲集》组成。近几年,我又写成《诗联合编续集》,即《盒桌斋絮》,计有诗联作品1千余件,现已编排打印成了清样。另有散文近130篇已作了编排,现暂定名《京楚摭言》,估计约26万余字,打算在适宜的时候打成清样。六本书的篇幅共计约百万余字,应该说基本是我北京的十年中完成的。

  十年磨一剑,辛苦不寻常。面对儿子不幸致残的精神压力,面对居室简陋的艰苦环境,面对家庭经济的贫困条件,我没有沮丧,没有退避,而是挺直了腰杆,挺起了胸膛。我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虽不能为范为模,但一定要合格达标,我将趴下看作是不可取的行为,将不思进取看作是庸人懒汉奉行的哲学。因此,每当我为儿子跑路归来,便立即走进蜗窄的一隅,伏在几个纸盒垒成的书案上冥思苦索,谋篇行文,用以填充人生的分分秒秒。这便是我遵循毛泽东主席生前教导的“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一警策之言所迸发出的正能量和原动力,更是我完成6本书写作的助推器。在此特别要提及的,应该说我创作的原动力还来自儿子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的基层领导的关爱,是他们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我家。为了感谢他们的关爱,我除了真诚地以文点赞之外,还竭尽虔诚地多写一些诗联文章,以期为社区文化工作的繁荣发展聊献绵薄之力。顺便还要说一说的则是几个缺失爱心的干部的所作所为,虽然在我人生的长河里曾泛起过几轮微小的涟漪,以致在我记忆的屏幕上难以抹去,总有一股鄙夷的潜意识隐匿心间,然而从另一层面上说,他们彰显的火箭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加大原动力而添了燃料。火箭升天靠的是反作用的力量,正是由于他们缺失爱心,这就如同火箭喷射出的气流一样产生了反作用的力量,让我对那些好领导更加敬仰爱戴。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有鉴别才会知好坏,对坏的恨之切,对好的当然就会爱之深了。这深深的爱迫使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要对好领导点赞歌颂,感到不付之笔端像是欠下了一笔债务一般。于是我就这样写下去,且不顾文字功底的浅薄,不愧文笔技巧的粗劣,不究传情达意的好坏,只要成篇则感到如释重负般的欣慰。这也许是我作为一棵无名的草根,在贫瘠而干涸的土壤里能够长出芽,长出叶,长出青翠,长出欢乐的因由吧。

  “关键时刻”在延续,生命之线在延长,苦与乐同在,困难与关爱同在,尽管我未走出痛苦的谷底,未绕开汹涌的漩流,未驱散浓密的阴霾,然而我仍将唱着优美动听的小草之歌,健步行进在人生的旅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