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6  >  2016年第三期

电脑不了情

  发表时间:2016-08-03 【字体:

◎ 秦玉花

  我现在使用的已经是第三台电脑了。

  我使用的第一台电脑是在参加高教自考学习时,有一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操作性非常强,为了帮助我学好这门课程,大姐给我抱来了自己家里的联想电脑。当时是2003年初,专供盲人使用的阳光读屏软件刚刚研制成功,电脑装上此软件以后,可以自动地将文字文本信息转换成音频朗读出来,使盲人可以在语音的提示下操作电脑。但是,能读出来的只有文字和文本内容,而教材中所讲到的表格、画图及网页制作的内容,读屏软件是无法识别的。无奈之下,我只好先手拿放大镜看几页教材,把一些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记在心里,然后,再凑近电脑显示器,左手拿起形如望远镜一样的注视器,右手握着鼠标,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我的眼睛时而看着教材,时而盯着电脑显示器,手里时而拿着放大镜,时而举起注视器,样子特别吃力。所幸的是,力气并没有白费,我顺利通过了这门课程的考试,取得了高自考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在心理学网站以及自己在新浪网上的博客和微博,为有心理困扰的年轻朋友进行疏导与咨询。我用了三年的这台电脑的网速以及内存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

  于是,我置换了一台新电脑。

  除了学以致用之外,我还将自己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我将书名定为《与命相搏》。之所以给书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不仅贴切地反映了我曲折坎坷的生活经历,而且,也是我战胜视力、听力、肢体多重残疾的困扰,对自我的一个激励和鞭策。值得欣慰的是,当这部19万字的小说刚刚完稿之时,《北京青年报》报道了我的经历,这篇报道恰被中国文联出版社责任编辑看到,她给了我热情而及时的帮助。2005年5月,《与命相搏》正式出版发行,同时,此书还被翻译成了盲文版。

  接下来,我又一字一标点地用电脑敲打出了《人生多解方程式》一书。

  2013年2月,高烧又使我命悬一线。我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所写的文章结集出版。此刻,这个梦想变得更加强烈。北京市残联的领导在得知此事后,鼎力相助,5月初,我的第三本书——《爱让我们彼此温暖》面世了。这本书,是爱心的见证,也是对我最有力的鞭策和鼓励。

  2015年春夏之交,我生了一场大病,3个月没有动电脑。当我的病情稍稍稳定了一些之后,我打开了电脑,却惊奇地发现,读屏软件失效了,光驱失灵了,排风扇的噪音响得就像拖拉机。难道这位陪伴了我十年的“老伙计”病入膏肓了吗?我找来了一位懂电脑的朋友给老伙计“会诊”。朋友建议我换一台新电脑,因为十年前的电脑零配件现在已经无处可寻了。我心里虽然恋恋不舍,但也只得送走了这位寿终正寝的“老伙计”。

  随即,我又迎来了我的第三台电脑,并装上了新版的阳光读屏软件,速度快了,功能多了,这自然令我感到满心欢喜,但是,新的电脑,新的软件,新的操作方法,这“三新”的三面夹击,让我一时之间难以招架。以前,我收发邮件都非常顺利,但是现在,我的邮箱却怎么也打不开了,我又是更改密码又是验证个人身份,折腾了半天可还是不行,我只好又注册了一个新的邮箱。最糟糕的是,我使用了十三年的输入法,新版的读屏软件无法识别,我必须得学一种新的输入方法。原来用惯了的输入法常常对新的输入法的学习产生干扰,在集中精力打字的时候,我忘了要写的内容,在聚精会神构思的时候,我的手上又不自觉地用起了原来的输入法,这一错,电脑就会死机,一死机,就得重新启动。几次下来,我不免感到灰心,但却又还是不甘心。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我终于可以跟电脑和平共处了,不过我仍是提心吊胆的,怕电脑再给我出难题,再跟我过不去。

  电脑伴我十三载,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而且让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它让我感受到,在我柔弱的体内也有梦想在涌动,在我吉凶未卜的面前,也有希望在跳动。生活在继续着,我与电脑之间的“不了情”也在延续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