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投”走进残疾助残公益项目
◎ 刘世琪
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残联开展7项助残公益“微创投”项目,为本街道的残疾人提供低成本、针对性强的服务。邀请盲人听电影、举办诗歌朗读会,为残疾人提供精神大餐;法律援助上门服务、教残疾人使用社交媒体,将贴心服务送到残疾人家里;陪伴重残人士出行、大病陪同就医,缓解残疾家庭的康复压力。从精神文化生活到重病就医陪伴,街道残联把助残项目分类立项,尽可能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需求,让志愿者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到助残服务中来。
低投入 鼓励大众参与助残
助残公益“微创投”项目是通过微小的投入,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小型服务项目。每个项目设立数十个由2至3人组成的小组,及时地帮助有需要的残疾人。
每周五上午,在和平街街道职康站里,“为你读诗”活动准时开始。十多名有语言障碍的残疾朋友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通过读诗的方式,鼓励残疾人主动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90后女孩小瑞婧虽然语速缓慢,但清晰地读完了一整诗歌,赢得了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志愿者们在以往的服务中发现,有不少像小瑞婧这样先天存在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对诗歌非常感兴趣,于是就发起了‘为你读诗’项目。”和平街残联理事长杨宏燕说。
“微创投”项目一般由普通居民志愿者发起,项目投入不超过两万元。“这是在全社会发起精细化助残的一种方式,辖区的普通居民均可以作为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杨宏燕介绍说,过去普通居民志愿者希望帮助残疾人,缺乏资金是主要障碍。街道残联通过面向普通居民志愿者征集公益助残项目,经评审后,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实施项目的社会组织进行跟踪指导,从而培育规范一批优秀公益社会组织和满足残疾人需求的优质公益服务项目。
除了“为你读诗”项目,和平街残联今年还将举办“快乐语言”、盲人“听电影”等助残公益“微创投”项目,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
精细化 项目设置更加贴心
家住砖角楼社区的俞大爷有严重肢体残疾,平时很少出门,当前大家熟知的社交媒体,他一无所知。平时看着别人用手机,他也挺羡慕,就跟砖角楼社区志愿者提出想学学用微信。在了解到俞大爷的情况后,志愿者与街道残联沟通,发起了“教授残疾人使用社交软件”的项目。
这个项目一经推出,虽然项目内容简单,但却解决了不少残疾人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志愿者上门一对一为残疾人教授微信、微博以及手机app的使用方法,并为残疾人注册了微信账号,相互加上联系人,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残疾人还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咨询志愿者。
“‘教授残疾人使用社交软件项目’计划教会辖区100名残疾人使用QQ和微信等交友手段进行沟通。”杨宏燕介绍说,项目的志愿者们一对一服务,更有针对性,各个社区的志愿者还帮助残疾人建立微信和QQ群,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活动,融入社会。
今年,和平街残联计划开展的助残公益“微创投”项目还包括由法律援助律师代理残疾人解决法律事务、“爱佑益重残人陪伴”帮助重残人就医、办事,为残疾人家庭减轻负担,以及温馨助残服务队孵化培育等。通过7个小项目让服务更加精细化,并吸纳更多普通居民、地区共建单位、志愿者团体等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