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6  >  2016年第三期

浅谈学写古诗词

  发表时间:2016-08-03 【字体:

◎ 黄 安


  去年,我的《弘扬国粹乐晚年》一文,简述了学写诗词的精力和心得,经《挚友》、《北京民政》和民政部某刊发表后,诗友们来电话咨询,希望能具体地讲讲如何学写诗词。我虽学识浅薄,却感拒之不恭,便再浅谈一二。

  一、研读短小名篇,首先明确规则。众所周知,古诗中最短的莫过于五绝和七绝。虽只有短短四句,却并非任何四句五言诗和七言诗,都可以称为五绝和七绝,我读过不少相关的诗后,发现五绝和七绝,都各有四种基本形式。

  其一是平声开始、平声收尾,简称平起平收。如《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格律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二是平起仄收。如《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格律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格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三是仄起平收。如《秋日湖上》: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格律是“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其四种是仄起仄收。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格律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格律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因绝句是律诗的基础,以上形式也适用于律诗。

  二、了解字词平仄,同步学习诗韵,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内容无比丰富,自古就有“平上去入”四声的学说。隋唐以来,又有平仄两声之法,构成绝句、律诗和词谱的多种规格。建国后,我以普通话的四声为基础,将多数阴平阳平字仍看作平声;将大多数上声去声字划为仄声。但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在普通话中有些平声字,在古诗词中常用作仄声。如白、薄、别、发、屋、独、得、德、国、合、黑、接、杰、洁、节、觉、绝、菊、学、习、直、职、织、插、石、失、实、湿、泽、择等。而在普通话中,读作仄声的字,又有些在古诗词中,有时可用作平声,如过、看、醒等。这是我了解的一部分,很不全面。而掌握这些对写诗用处很多,对写成绝句、律诗和填词,这非常必要。

  诗韵更是诗的显著特征,从上节例诗中可以看出,绝句都用平声古韵。我初学时,却用新韵,即近代戏剧、曲艺、唱词中所用之韵,比较宽泛易学。而我国自南朝齐、梁时期,就制定了统一的诗韵,共106部,平声就有30部,史称古韵。唐宋诗人都遵照使用,使我从阅读他们的作品中,边学边记边积累,再分类整理,既懂得正确用韵,又学到了写作绝句和律诗的常用手法:大体写景在前,抒情随后。充分利用比喻对仗等,使之情景交融,或含新意和哲理。古诗的种类很多,写法也多,我尚在学习。

  三、填词规则甚多,更需逐步掌握。词的出现大约在盛唐,兴起于五代,繁荣于两宋。词由古诗发展而来,增添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因其句式参差不齐,又称长短句。早期常配乐演唱,需照曲谱安排字句,故称填词。词名又称词牌,曲谱又叫词谱,并随时代发展,词牌不断增多。

  古人将词按字数分为三类:58字以下为小令;58字至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我依然从短篇学起,逐步掌握了小令及中长调20余种词谱。我曾研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之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词谱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我把它看成仄起平收的一类。不但要在二四五句上押韵,也不能忽略一三两句的句尾必用仄声。这首词的亮点在三四句的对仗,只用两句就描绘了江南的魅力春色。此后,我见苏轼在《鹧鸪天》中也有“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的佳句。而辛弃疾在《西江月》中用的两联“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将秋夜田野风光,写得有声有色,明亮辽阔。

  除以上两例外,对仗在许多词牌中也常使用,成为词人善用的艺术手段,能使词更加生动感人。这是从绝句和律诗发展而来,尤其是律诗对仗是其主要的特色。虽不要求八句形成四副对联,但其中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即颈联、项联,必须相对。历代已有无数名篇佳对,如王维五律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陆游七律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有的写景奇特,有的貌似平淡却含哲理,令后人无不惊叹。

  自唐宋至今,已时过千年,此中涌现的诗人词客,以及他们的无数佳作真是浩如烟海。而我所学所记,只是沧海一粟。但我深感祖国的诗词文化,无愧为数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国人和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而努力传承发扬光大更是我辈责无旁贷的义务,从而坚定了我学写古体诗词,自觉弘扬国粹的志愿和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