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责任感 把握着力点 提高时效性 加快推进北京市残疾人小康进程
◎ 王 宁
刚才传达国务院残工委会议精神的时候,特别讲到了当前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座各位都是代表各委、办、局履行残工委职责的,这里,我想还是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就当前形势任务作个摘要梳理,以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强化责任与担当。
首先,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看,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残疾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全面、协调、融合发展的快速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的梦。”总书记的讲话,从治国理政的新高度,科学概括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总的原则和奋斗目标,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特别讲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要性、重要意义的认识。李克强总理强调,“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是‘短板’中的‘短板’,既然是短板,就要补上,而且要优先补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为我们做好工作增强了信心。实践证明,广大残疾人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残疾人工作,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宗旨问题,关乎制度自信和公平正义,反映社会文明进步。对此,大家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要求上来,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残疾人观,自觉形成这样的共识:第一,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是个需求保障问题,而且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它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关乎人权发展保障,展示中国国际形象,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直观反映,大家要自觉从政治高度思考和谋划残疾人工作,特别要从文明社会的重要象征、重要体现这个方面来理解。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包括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其对残疾人的关注确实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程度。第二,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残疾人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是政府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第三,目前阶段,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事业的短板,需要用“格外”的精神状态谋发展、用“格外”的政策来促进、用“格外”的办法抓落实。
其次,从形势特点和基础现状看,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思想武器,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阔的前景。具体运用到残疾人工作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把握区域特点,搞清基础现状,不断增强工作筹划的科学性。第一,形势发展决定工作要求。“十三五”时期,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已经发生新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这要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精准。第二,区域特征决定工作性质。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残联组织和残疾人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对多维度展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北京是对外交往中心,是国家社会事业和人权保障事业的“窗口”,宣讲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好故事”、发出中国残疾人群体自强不息“好声音”,是北京残疾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北京是首善之区,残疾人民生保障的要求更高。第三,现实基础决定工作指向。这些年,北京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推进融合发展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但成绩面前也要保持清醒,看到不足,比如:残疾人生活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性、层次性和一体化程度仍然不足,服务体系效能发挥与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不相适应,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比较薄弱。以上是几个共性问题。对于我们首善之区,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大家思考,那就是对残疾人群体平等相待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氛围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为我们是首善之区,最能代表和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残疾人事业也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晴雨表。上述情势,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压力也是动力,是问题也是突破口。
最后,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任务目标看,残疾人事业发展已迈上新台阶。以市政府8号文件颁发为标志,残疾人事业已进入决胜小康的关键阶段。这份文件,着眼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残疾人收入水平、推进残疾人融合发展等重大现实关切,明确了48项重点任务和一系列必须突破的政策内容,旨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残疾人。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让广大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和康复全覆盖、出行无障碍的小康目标。可以说,这张蓝图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不让残疾人掉队的坚定决心,回应了广大残疾人对同奔小康愿景的殷切期盼。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汇聚各方力量。作为残工委成员单位,更应守土有责,负重前行。第一,要拓展工作视野,把残疾人事业发展融入经济改革和社会治理的大棋盘,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重视科技创新成果实际应用,统筹好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融合的思维观念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北京残疾人工作谋篇布局具有首善之区特点。第二,要巩固发展基础,准确把握北京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体系建设,对那些契合全局需要的事、有益长远发展的事、为残疾人谋福祉的事,实践证明可行的,要接续奋斗、锲而不舍;已经看准了的,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通过稳固建设基础,为残疾人小康进程积蓄后劲,保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持久活力。第三,要争创一流业绩,自觉站在国际大背景下思考北京残疾人工作,把握阶段特征,用好自身优势,深挖发展潜力,坚持残疾人工作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发挥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创造符合首都功能战略定位的发展业绩,确保残疾人事业与北京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布局相协调。
二、要牢牢把握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着力点
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的、细致的工作。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既要高度关注那些民生期盼最强烈、群体需求最集中、矛盾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也要认真考虑不同类别残疾人群体个性化需求,贯彻全面、精准、协调的原则,充分体现政策运用的均衡性,真正让处于短板层面的残疾人群体有同奔小康的认同感。对此,各单位要胸怀全局、统筹兼顾、聚焦发力,确保“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起步稳、投向准、抓得实。
(一)要全力保障改善基本民生。民生无小事,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发展的落脚点。社会政策要托底,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其要义是守住民生底线,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目前,本市 “先保险、后救助、福利项目适度普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形成。现在的挑战是,一部分残疾人,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可能会陷入长期的结构性贫困之中,其生活水平始终处于民生保障的托底层面,农村残疾人、困难残疾人、残疾儿童等群体也往往有其特殊需求和困难,如何更好地兜住这部分群体的民生底线,向着小康目标迈进,至为紧迫而重要。今年要重点做好五件事:一是按照国务院52号文件要求,整合“两项补贴”政策,做好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政策与本市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福利政策的整合衔接,确保残疾人福利待遇科学合理。二是落实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按照8号文件要求,将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三是在统筹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过程中,采取合理提高生活补贴标准的方式,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电、水、气、暖等费用优惠和补贴政策。四是实施农村困难残疾人安居工程,在摸清需求底数基础上,完善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彻底解决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旧房改造问题。五是完善落实“两项保险”缴费补贴政策,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上述工作,关乎民生、维系底线,随着这些突破性政策内容的逐一落地,必将有效增加残疾人及其家庭切身获得感,8号文件的含金量和创新性也将全面显现。请民政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农委、住建委、残联会同相关部门及各区政府,急事先抓,重点推进,确保制定好政策、执行好政策,把好事办好。同时,各个区要密切关注现有民生保障安全网运行情况,看看政策制度的末端执行上,还有没有盲区和漏洞,这个底数必须见人见事、清清楚楚,真正做到托底、放心。
(二)要大力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实现残疾人群体的小康,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是根本。在当前就业压力普遍较大的情势下,如何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是政府部门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首先,就业安排要带头。8号文件明确,到2020年,实现所有市属党政机关、各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这是一项硬指标,随着这项指标的兑现,必将有力提振有就业意愿残疾人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这件事,政府应责无旁贷为全社会做好示范、树好导向,为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现在开始,这项工作就要纳入议事日程,先从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做起,安置情况将视情向市政府办公会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公布。其次,扶持政策要用足。残疾人就业创业,不仅在于其参与社会、实现价值,更在于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展示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各级政府、全社会都应该支持。要严格落实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超比例奖励政策,完善对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购买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助支持。同时,大家还要看到,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阶段,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支持性就业,是培育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的有效途径。这项工作,国家层面有政策支持,外省市有经验可借鉴,北京本身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我们要在既有的覆盖市、区、街乡镇三级500余家职业康复站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建设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机构,把最难就业的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组织在街道、社区,参加集中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实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这项工作已列为市委改革办2016年重点改革任务之一,请人力社保、财政、国地税、残联等部门加快工作进度,尽早出台相关实施意见,为残疾人多样化就业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今年底,各区至少建立一所辅助性就业示范机构,请各区政府予以支持。再次,就业服务要跟进。残疾人就业能力有其固有的特殊性,这也决定了就业服务必须主动适应需求选择,在激发个体潜能、拓展就业渠道、聚集服务资源上下功夫。人力社保、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全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围绕能力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推荐、跟踪指导等重点服务平台,加强资源数据共享,不断提高一体化服务质量。尤其对残疾新生劳动力、残疾人大学毕业生,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努力使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残疾人全部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各个区要强化大服务理念,注意做好公共就业服务与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对接工作,健全和完善规范有序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三)要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抓城市工作,一定要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可以说,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既是城市和谐宜居的外在名片,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往往是城市建设的短板,这方面的工作,难点多,压力大,其每一个堵点的打通,都将惠及社会,影响深远。今年,基本公共服务要聚焦小康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弱点发力,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求突破、促发展。一是以专项调查数据动态更新为抓手,在精准服务上求突破。对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进行动态更新,是国务院残工委今年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基础工程,也是落实《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依托去年专项调查信息数据,建立健全持证残疾人基础数据库,并通过相关数据的动态更新,及时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和中残联的部署要求,这项工作今后要纳入常态,每年9月30日上报动态更新数据,主要由市残联牵头,统计局、发展改革委、教委、经信委、公安、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局、住建委、卫生计生委、农委等11个单位参与。目前,实施意见已经印发,残工委办公室要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要定人负责,密切配合。各个区要充分动员基层和社会力量,确保各项数据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残疾人服务需求。要通过数据动态更新,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级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之间相关数据的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残疾人大数据平台,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二是以健全残疾人服务管理模式为抓手,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今年要在西城、海淀、房山、平谷四个区启动“4+2”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这对探索如何建成“城乡人人可及、需求及时响应、服务优质高效”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打造“一卡在手、服务全有”的北京市残疾人公共服务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相关成员单位和承担任务的区政府鼎力支持,做到试点先行、典型引路、逐步推广。同时,要抓紧制定本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定期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建设动态更新的社会服务资源库,搭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一体”残疾人服务平台,形成残疾人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去年,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作为“北京通”第一卡推出后,已经覆盖了97%的残疾人,社会反响很好。到2020年,本市要实现“一卡通”服务全覆盖,后续任务仍很艰巨,希望各成员单位主动参与进来,系统加强研究,让“一卡通”应用的时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为残疾人的出行、生活、康复、购物、学习提供便利。请经信委、财政、残联等部门继续加强“一卡通”应用功能的研究,不断拓展其使用范围。三是以积极响应残疾人服务需求为抓手,在重点服务上求突破。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需由政府主导并负最终责任。今年需要大家协同推进的工作很多,需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让那些关注度高、需求强烈、影响深远的公共服务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这里,我点几个题,请相关单位重点关注和推进。教育方面,要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改变未来。事实也证明,残疾孩子越是融入到普通学校里,越能给他们融入社会提供机会。要重点落实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一人一案”,对于残疾程度较重、就学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建立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转介机制,解决“入园难”问题。要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残疾人职业教育,适应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技能变化趋势,提升职业教育实效性。请市教委牵头专题研究,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康复医疗方面,要完善纳入医保的康复医疗项目目录,理顺康复医疗价格机制,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要建立儿童残疾报告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残疾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服务网络,做到儿童残疾早预报、早干预、早康复。要抓好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提高精神残疾人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加强监管,完善服务,探索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工作体系,提高其生活质量。请卫生计生委牵头专题研究,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针对残疾人的出行障碍,比如说重度残疾人下不了楼、出不了门的问题,还有一些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和利用问题,要集合规划、住建、交通、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力量,认真研究,统筹予以解决。特别是这次北京联合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残奥会,对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筹办冬残奥会的特殊硬性要求,将有力带动所涉及场馆和周边环境的无障碍设施改进和完善。对此,我们要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动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以上,是我们今年工作的几个重要着力点。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这里我提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工作要有一个长期的、理想化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把残疾人事业作为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一个象征,平等相待残疾人,让残疾人朋友融入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最终目标。什么时候,我们不把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来对待,而是作为社会一员来对待,我觉得就达到了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刚才文彦同志跟我说,什么时候把残联的工作做没了,残疾人的工作就做好了。所以,残工委各个部门在抓好具体工作的同时,也要志存高远,心怀这个目标、追求这个目标,让残疾人朋友不仅从物质方面,而且从精神方面达到小康的标准。
三、要不断提高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时效性
把蓝图愿景变成小康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这一体制机制的优势。刚才,各成员单位签订了2016年残疾人工作任务书,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目的还是为了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通过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合条块之力为全域之功,让今年的任务全部落地见效,力争今年北京残疾人工作有一个质的提升。现在,重点任务已经明确,工作目标已很清晰,关键就在于一张蓝图干到底,努力提高工作整体推进的时效性。
一是要纳入布局,系统筹划。“十三五”残疾人事业规划即将出台,这个规划与小康文件在主旨精神上互为依托,在内容安排上互为补充,在举措设计上互为支撑,其共同主线就是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对此,各单位要结合贯彻8号文件,将残疾人事业规划纳入本系统工作布局,一并筹划安排,明确任务标准、工作责任及推进时限,确保残疾人小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同步部署、同步督导、同步落实。对与专项规划对接有难度的工作,应在本系统规划内单独立项,坚持残健融合发展,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加大专项保障力度,努力实现普惠基础上对残疾人的特惠保障。
二是要扭住重点,稳步推进。广大残疾人对8号文件的落实,非常关注,寄予的期望值很高,加之今年是贯彻“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残疾人小康事业这盘棋怎么走活,可以说首都社会各界都在关切。回应好这个关切,各成员单位和各区政府应责无旁贷。具体推进中,要紧紧扭住本单位、本系统的重点工作发力,着手要早,布局要快,展开推进要见诸力度。对年内完成的任务,要用好成熟做法,抓紧展开实施;对近三年需完成的任务,可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在规范中抓落实,在落实中抓提高;对需持续推进的任务,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干一件事成一件事,不断向小康目标迈进靠拢。
三是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残疾人小康建设是系统工程,残疾人工作是综合性工作,有的工作少则牵涉3-4个单位,多则需近10个部门协力完成,这就需要各成员单位在精准对焦、统筹谋划的同时,还要良性互动,协同发力。要切实加强残工委自身建设,按规范运行,按职能干事,按绩效问责,共同营造有序、有力、有效的工作格局。希望各单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把服务残疾人群体的事当社会责任扛起来,当良心工程建起来,当文明新风树起来,以残疾人事业发展进步为窗口,全方位展示各个系统、各个部门为北京率先小康、全面小康不懈奋斗的精神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