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6  >  2016年第四期

闹市说“诚”道古今

  发表时间:2016-09-08 【字体:

◎ 崔晓红


  旅游是一种极好的放松心情的方式,高山绵延不断,起伏跌宕好似心跳的曲线,油然而生的几分感动都可以在瞬间得到迸发,如果给信心充充电就更加神奇,享受登高望远的爽快跃然胸间。流水淙淙作响,依势奔淌,好似血液的足音,蓦然回首的几分激情也都可以在顷刻间得到释放,如果给过程添添情就更加满足。

  退休后,我走了不少地方,但能留下深刻记忆的并不多。因为山水看多了,没有了奇峰,没有了变化就显得平常。有时甚至觉得那是屏障,视线都不清晰了。名胜古迹转多了,没有了真迹,没有了原貌就留下了遗憾。新建的即使像也没有了味道,心里总是兴奋不起来。古老的即使破败也有着沧桑的痕迹,步履总是生怕不够轻。倒是那些带着传奇色彩的故事让我一想起来总会有许多回味。或许就是这个时候吧,那些充满着文化和精神的传说和故事留在了我的笔下。

  山东淄博的周村古商城大街上人来人往,那玲琅满目的旗帜、匾额鳞次栉比,那古朴典雅的屋檐、门楣皆处可见。那回味不断的香味、色彩接踵而至。无论走进哪家院落都会受到文化的洗礼,不管跨过哪个门槛都会有历史的影子。这里把生意场变成了文化传播的殿堂,不仅让人品美食,也在这里体会鲁商发源地的古今。在这里,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座约一米多高的雕像引起了我的注意。

  清朝乾隆年间,淄川县瀑水庄有一位叫赵运亭的丝绸商人,赶集时在这里拾到二百两银子。为了将这银子还给失主,他放弃了自己的买卖。从清晨等到中午,直到等到失主。当失主要以一半银子作为酬谢时,他拒绝了,然后转身离开没有留下姓名。这里就是当年他等待失主的地方,后来失主在这里立了一块石碑刻下了三个大字“还金处”。这个故事传遍大街小巷,家喻户晓,并载入了《淄川县志》中。

  如果是一种巧合,我是多么幸运。当我真的遇到了下面叙述的这件事时,我竟然在不知所措中深深地被感动了。在山东曲阜孔庙旅游中心的大厅里,我买了不少书籍和小纪念品。离开大厅后有20分钟的时间,隐约听到背后有喊声,我下意识地转过身,只见一位小姑娘向我们跑来。她气喘吁吁地向我道歉,“对不起,多收了您15元钱。请您收下。”我一怔,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转身跑远了。原来,她为了还我这十五元钱,冒着烈日,穿过一条十多米宽的马路,往返跑了500多米追上我。而我却没有记住她的名字,就连照片都没有留一张作为纪念,真实遗憾。

  想起那“还金处”的雕像,那个故事距今两百多年,而今我庆幸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情境啊!这种感动让我的旅游有了味道,更对这个城市有了亲切的感觉,传承美好的东西古往今来都应该成为时尚,呵护真诚的心情子孙万代都可以受益。这就是本性,就是初心吧。

  回到北京,我系统地看了许多关于诚信、诚实、诚心的故事,不仅对“诚”字的由来有了更多的了解。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此刻,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经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锤炼和熏陶,“诚”字的意义越发显得宝贵。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一个“诚”字呕心沥血,为一个“诚”字舍生忘死,为了一个“诚”字坚守一生。诚是试金石,外表柔软,骨子里是坚强的;诚是温度计,内心起伏,外壳是透明的;诚是太阳伞,伞身光鲜,却不知伞架才是支撑它的力量。诚是话语权,千金一诺,覆水难收。“诚”有力量,有激情,有凝聚力,还有着无穷魅力和生命力。

  山东是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孙子等诸子百家的故乡,正是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才让这里的沉淀那样深厚,正是这里的精神底蕴,才使这里的人们那样真诚;正是这里的人文轶事,才使这里的故事那样动人。我相信“诚”字,尽管有些时候含糊和质疑,但在这里我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