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人间 聋人儿媳沈丽
◎马连秀
患有先天性耳聋的沈丽是不幸的,然而,她相信“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19年前,经人介绍她和邻村的一位身体健康的男子结为夫妻。沈丽以她的善良和勤快,走进这户人家。她付出的努力不知要比常人多几倍,所遇到的困难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经济上的困难更是不言而喻。那时,沈丽夫妇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二老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这个不能说话的儿媳妇,让沈丽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她也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细心地照顾老人。沈丽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和公公婆婆相处得很好。结婚一年后,沈丽有了自己的女儿,女儿的降生给这个和睦的家又增添了幸福和快乐。
然而,幸福的日子是短暂的,正当一家人还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时,公公查出患了肺癌,这一消息对这个家庭如同晴天霹雳。从此,婆婆一边照顾老伴,一边帮儿媳带孩子,沈丽则开始全身心照料患肺癌的公公。她每天一下班就给公公做他爱吃的饭菜,陪老人家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做化疗、取药。那段日子,沈丽的身影只出现在单位、家和医院,她自己再苦、再难、再累也没有让婆婆为公公的病分心受累,也没有因公公的病给家里带来经济上的困难而抱怨。就这样,在沈丽细心照料公公五年后,公公安详地走了。
送走公公,沈丽为了专心致志地照顾孤身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她从原来的汽车配件厂调到离家近的一家聋人福利厂工作。由于沈丽的表现良好,她在厂里与许多的聋人同事成为朋友,并被提升为班长,这给与她莫大的鼓励与鞭策。但生活就是这样捉弄人,沈丽正准备在工作上好好地干出一番成绩时,婆婆又患上了糖尿病。婆婆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对生活饮食方面也有更严格的要求。她不懂得怎样护理患糖尿病的病人,就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以便更好地照料婆婆。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主食也不能多吃,孝顺的她就多做一些蔬菜和粗粮给婆婆,以保证婆婆的营养均衡。为了让婆婆的身体强壮一些,她还尽可能地忙里偷闲陪婆婆出去走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沈丽尽心尽意地照顾着婆婆,洗衣、做饭,她把一切家务都包揽下来,不攀不靠无怨无悔。
沈丽贤德的品质和善良的孝心感动着婆婆,她逢人便说:“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让我能有这样一个好儿媳妇。”老人家也更加地疼爱这个残疾儿媳,只要儿媳下班稍晚些,老人就拄着拐杖站在门口等候,直到她回来娘俩才一起回家。老人常常一手搂着儿媳,另一只手翘起大拇指称赞儿媳,这几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是这对婆媳之间最深的交流也是最亲切的沟通,只有她们自己才能懂得和体会的最甜蜜的语言。
2000年婆婆的病情日趋加重,身体消瘦得厉害,从原来的吃降糖药控制血糖,变成每日三餐前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沈丽又学会了给婆婆注射胰岛素。只要她在家,她便会帮婆婆注射胰岛素。一针针扎在婆婆身上,却疼在她的心上,因为眼前的这位老人,早已被沈丽视为亲生母亲。几经病魔折磨的婆婆已经骨瘦如柴,虽然她表面上还会轻松地对儿媳说:“不要紧的,我没什么大事”。婆婆身体的消瘦和生活上日渐艰难,沈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变着花样地给老人家做着吃,让婆婆吃得可口舒服些。婆婆瘦得皮包骨头,已经没有什么力气。夏天天气异常的热,为了不给儿媳添太多的麻烦,婆婆不愿意经常洗澡。沈丽就主动隔几天给婆婆洗一次,而且每次洗完澡都给婆婆换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婆婆每次洗完澡都会掉眼泪,还对孙女说:“你妈妈对奶奶真是太好啦。”沈丽听到女儿的转述,心里觉得暖洋洋的。婆婆的病情越来越重,神经系统出现失调,大小便失禁。沈丽知道婆婆的难言之隐,她看到有些羞涩的婆婆满脸是汗,并且闻到有股强烈的异味,就立刻为她擦拭身体,及时换上干净的衣裤。这样的事情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每次沈丽都不厌其烦为婆婆拾得干净利落,一到这时婆婆都用手语表示:“都是自己不中用,给儿媳添麻烦,感谢上帝送给自己这么好的一个儿媳”。
2007年的冬天,婆婆去世了。那天,沈丽趴在婆婆的床前哭了很久,这位待她如亲生女儿的老人,和她朝夕相处二十多年,婆媳之间从未红过脸,更没有过吵架拌嘴,多年来婆婆善待自己的情景历历在目,沈丽对婆婆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挥之不去。这对令人羡慕令人称赞的婆媳在这个社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年的夏天,沈丽被社区推荐为社区“最佳孝星”。在颁奖仪式上,大家让她谈谈多年以来毫无怨言侍奉病重的公婆、与家人和睦相处的故事。她羞涩地摇摇头,用手语说:“赡养老人对于儿女来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平凡家庭中的聋哑女子,做着平凡的事,力求不给国家添负担,不给社区添麻烦。”
沈丽是个平凡的聋哑人,她有一颗善良孝敬的心,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种在平凡工作岗位认真负责的精神。自己能做的事尽可能的自己做,沈丽用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鼓励自己做一个勇敢而平凡的残疾人,笑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坎坷与艰难。
编者按: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著名作家、散文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他出生于北京,21岁时双腿瘫痪,1981年,患严重的肾病。他曾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史铁生是新时期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不是通过作品传达思想,而是引导读者自己探索生命的意义。史铁生先生是著名的残疾人作家,也是残疾人作家的一面旗帜。他在生前多次提到,要把北京爱好文学的残疾朋友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文学社,实现文学梦想。为了纪念史铁生先生,完成他的遗愿,由曹雁女士发起,北京爱好文学的残疾朋友积极响应,于2015年1月4日成立了“生命阳光文学社”。以下选登的是文学社的残疾人作家在史铁生先生逝去四周年时纪念先生的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