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带不走的记忆
◎ 李直兵
一年一度的助残日来临了,十年前亲睹亲历的几件助残往事,又在拨动着我的心弦,且虔诚地向我发出诉求,要我将它们付诸笔端。我只好低眉伏案,展纸执笔,带着几分不无愧疚的心绪,深情难抑地让它们有如一个躁动于母腹的胎儿呱呱坠地。照直说,就是我将它们封堵得太长久了。
那时,因儿子无辜遭歹徒劫殴成了智力残疾人,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我和老伴由遥远的南方来京,不仅要照料他的起居生活,而且要竟日为他跑医院、残联、民政等单位求医求助。长年累月地外出,这让我有机会目睹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文明建设方面的诸多美好的形象与风范。这里要说的三件关爱与帮扶残疾人的小小善举,虽只是全豹之一斑,却让我这个客居京都的人怎么也不能忘怀。
三件往事,先后发生于当年。一天我去马神庙一家银行办事,因家住大成路长安新城社区,乘公汽自然要途经空军总院。车到西钓鱼台停下后,乘务员即看见站台上一辆轮椅内坐着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凭他的经验判断,这老人是去空军总院看了医生的。车门开启,不待乘客下完,乘务员就
发话了:“有位坐轮椅的老人上车,请大伙让让。”真可谓乘务员“振臂一呼”乘客们“应者云集”,话音刚落,大伙立即前后挪动,尽管车内比较拥挤,却很快让出了一块空间。站在车门附近的几位小伙闻风而动,立刻下去连人带轮椅将老人抬了上来,尾随其后的一位老太太则连连向他们致谢,不用问这是病者的家属了。靠近轮椅的一位中年男子随即起身将座位让给了老太太。车向前行使,老太太致谢之余,顺便向身边的人讲述了自己的家事:他们是空巢老人,儿女都在国外,老伴儿刚中风不久,今天来复诊。还说前几天来就医,上下车都是靠那些素不相识的好心小伙们的帮助,让她感激不已。说着说着,两眼湿润了。看到这情景,我情不自禁想到了这样一句话:“这才是众手浇灌助残花啊!”
其后不久,一次我乘运通113 路公汽去中关村,车在永定路口北停靠时,在熙熙攘攘的乘客中,只见一位青年搀扶着一位盲人上来了。这盲人大约50 开外,上车后,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女孩连忙起身让座。这青年将盲人安顿落座后站在一旁寸步不离,像是在照料这位盲人,据此我猜想到他们也许是父子俩。但当车行到四海桥南站时,这青年不声不响地下车了,于是我对盲人说:“您儿子下车了,您咋不下呀?”“啊!他下去了?”他似乎有些惊愕,但随后也就释然地告诉我:“他不是我儿子,我哪有这福气能有这么好的孩子?”感叹之余,又将他们“路遇”演绎的小小传奇诉说了一遍:“我在永定路口北站附近过马路时,人多车多难通行,这位好心的小伙子见我在那里等候,大概是绿灯亮了,他就一把抓住我的手,忙将我扶过了马路,接着又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做113 路车,他也是赶这趟车,正好同行,于是一直把我扶上车。他下车没打招呼,也许是不愿让我对他表示谢意,多好的青年啊!”他把故事讲完略停了一下,仿佛意犹未尽,又深情地补上了一句:“真可说是不是亲子胜似亲子呦!”
这年十月,儿子致残满一年需要申办残疾证,我带他到指定的医院去做伤残鉴定。上车后,一位青年就要我做他的座位,儿子视力严重受损,肢体亦带偏瘫,我只好让儿子坐下了。从让座小伙的眼神里,我察觉他有些诧异,就忙解释说:“儿子是一个残疾人,不能长时间站立。”后排的一位青年听我这么说,也起身让座,我觉得已经有一位青年给我让过座位了,再要别人让座有些过意不去,于是推辞不坐。这青年准是意识到这一点,为了让我心里感到踏实就说:“我没几站就到了,您坐吧。”他让座后没有站在我身边,而是慢慢移到离我较远的前方去了。车行了一个多小时,过了中关村一街,车上才有空位,这时我发现那位青年在紧靠前门的地方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了。我和儿子在学院桥东下了车,他却未下,这让我切实感到,他为了真诚地敬老让座,为了使我“心安理得”地接受他的一番心意,的确对我讲了一句谎话,但谁能不说这是善意的谎言,而且彰显的是“谎言露馅见真情”呢?
岁月轮转,春去秋来,虽经历了十度寒暑的更替,然而这几件助残小事却长久地铭刻在我心头,以致成了挥不去,剪不断,带不走的永久记忆和难了情愫。这记忆和情愫时时打动我的心,它如一团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如一眼清泉在我心头喷涌;如一轮洪波在我脑海澎湃。它让我想到小善与传统美德的关系:小善彰显大爱,大爱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正如山间的小溪与浩瀚的大海一般:涓流汇成江河,江河汇成海洋。乐为小善,广施仁爱,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更美好的人间。“伟大的雷锋精神是一座高耸云天的丰碑,不正是由一件件小善构筑而成的吗?
透过众多青年的小善之举,这不仅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今天,更让我展望到他们的明天。然而时下有人在论及当代青年时,却感到了他们的道德
有所缺失,并因此每有微辞,我想这也许是一己之见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言。目前,在以二十四字箴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不断发扬广大的时候,只要你乘坐公汽,无论在哪一路车上,总可看到众多男女青年争相为老幼病残孕让座的情景。当你看到这情景,总会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观念准会为之一变。须知这些小善,小而言之是对几个残疾人的帮扶,大而言之则是对全社会的弱势群体奉献出的一份爱心。它放射出的光芒,彰显的精神,无愧是中华文明的脊梁!对此,我作为一位年逾古稀且身为残疾人的老父亲深切地感到无限的欣慰。这便是我将上述几件助残小善封堵了十年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而一定要为他们点赞且告之于读者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