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5  >  2015年第三期

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发表时间:2016-07-26 【字体:

◎高春玲 刘会生


  有人可能会问,残疾了还怎么康复?残疾人的康复就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程度地回归主流社会。

  近年来,石景山区残联与卫计委、北京康复医院、各街道等单位一起发挥现有社会康复资源作用,本着以预防为主,康复补救为辅的原则,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残疾人痛苦和不便,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受到了残疾人和家属的赞扬。

  康复服务走进家庭

  2014 年6 月,石景山区残联与北京康复医院、苹果园街道在苹四社区联合举办了石景山区残疾人家庭康复服务站启动仪式。残疾人称赞这次活动是为方便残疾人而做的一件实事,这也是区残联开展康复服务进家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切实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友掌握康复方法,便于残疾人在家里进行康复,区残联坚持以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资源为基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残疾人广泛参与”的家庭康复培训工作机制。

  一是以石景山区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为依托向残疾人普及家庭康复知识。2012 年9 月,“石景山区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成立,聘请石景山区专业评残专家做讲师团成员;为了使学校正规化,制定了一套健全详尽的规章制度。学校提出了家庭康复培训工作的工作流程、工作目标、服务对象及内容、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法,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实施,责任分工明确。学校设有培训教室、康复咨询室、教师办公室和档案室及配套设施,无障碍设施齐全。同时,为确保学校培训课程的顺利进行,将培训、为公经费列入年度培训计划经费预算。

  培训学校讲师团的专家深入到社

  区和温馨家园,为各类残疾人讲解康复护理常识,教授残疾人家属及陪护人员专业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为了让康复知识入脑入心,他们通过采用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讲授,受到大家的好评。为了使讲课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专家们编写了一套《残疾预防与家庭康复知识手册》,并将电子版下发给各街道及社区,供广大残疾人学习。在三年的时间里,区残联共举办街道及社区级的培训课程123 期,培训4513人,我区接受各种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数达到7581 人次,残疾人及亲友对残疾人家庭康复培训学校的知晓率基本达到90% 以上。

  二是为解决肢体残疾人行动不便、康复知识匮乏的问题,石景山区残联与北京康复医院联手开展了“双千”服务项目。为1000 名能自行前往北京康复医院的肢体残疾人提供10 次免费康复训练;为1000 名肢体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康复培训及治疗项目;为做好康复进家庭工作,区残联制作了家庭康复手册和简易肢体康复训练器械包。以吴琛医生为首的6名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精心组建了服

  挚友·2015

  42

  务团队,为社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了康复指导和治疗服务。

  三是组织讲师团成员“走进家庭”,到残疾人家中提供个性化培训,手把手地讲解居家康复技能。广宁街道的重度肢残人隗合雨怎么也没想到,石景山医院的骨科大夫到他床前为他和家属传授康复知识,边了解他的病情,边对其腿部按摩;稍后,又手把手地教他爱人如何正确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并纠正了以往错误的康复方式。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隗合雨肌肉萎缩的情况得到了控制,身体状况已有明显的好转。

  四是区残联利用“爱耳日”、“自闭症日”、“助残日”等时机开展康复知识传播普及活动。2014 年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600 余份,悬挂横幅(含电子屏)200 余条,布置展板230块,接受咨询2600 余人次,普及了康复知识,提高了预防意识。

  职业康复更温馨

  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由于在认知、交流、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障碍,是残疾人群体中最困难的部分。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融入社会,石景山区残联以温馨家园为依托,在全区成立了11 家职业劳动康复站,组织243 名残疾人参加职业康复劳动。

  为了使职康站真正发挥作用,区残联确定了“以活动带动热情,以帮扶凝聚人心,以康复为核心抓手”的工作理念,采取三举措抓好职康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职业康复劳动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实行职康站与学员签定安全协议书制度,并加大了对职康站工作人员的培训。10 个职康复站以活动为依托,以课堂化管理为手段,实现了周周有活动、天天有课听。

  二是根据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不断丰富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项目,使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康复效果明显。为了搞好职业康复工作,区残联与九个街道联手对全区243 名精神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需求调查,并与残疾人5 个专门协会一直选定适合智力、精神残疾人职业康复的项目,制定了《石景山区职业康复实施方案》, 成立职业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职业劳动康复项目从最初的指套加工发展为珠绣、十字绣、插花和编织等30 多个项目。特别是认识家庭、家事技能、家具使用、美化家庭等项目,提高了学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区残联还对职康站工作人员和残疾人学员开展2期心理辅导,提高了职业康复劳动效果。

  三是举办职业康复劳动成果展示,展现残疾人自强自立的风采,为他们的劳动作品成为商品创造条件。2014 年,区残联与区致公党在盛景国际广场联合举办以《献出一份爱,关爱身边人》为主题的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作品展卖活动。同时,还组织这些职业康复产品参加第三届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为他们的劳动作品成为商品创造了条件。

  家住金顶街街道的智残人小邹过去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干什么都要奶奶陪同,更别提参加劳动了。但自从参加了温馨家园的康复劳动,她不仅能独立制作宫灯、串珠子、而且还能上台念诗演出节目了。

  拓展康复服务新领域

  残疾人辅助器具有代偿残疾人失去的功能,辅助恢复和改善残疾人各种功能的作用,已成为残疾人自理生活的依靠、全面康复的工具。为此,石景山区残联加大了辅助器具管理和适配工作的力度。

  一是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的管理。把辅助器具供应定性为公益性服务工作,定位为残疾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齐配强康复部工作人员,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二是为做好辅助器具供应工作,区残联每年都要对辅助器具站进行新一轮调查,根据需求配齐辅助器具。2013 年至2014 年,为全区149 个社区配发轮椅、助行器、腋拐、四脚手杖等8 大类1192 件辅助器具,价值近30 万元。借助中国残联“七彩梦行动计划”、“专项彩票公益金”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和“衣恋同行”假肢项目,为64 名贫困残疾人评估适配各类辅助器具155 件。

  三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与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中心联合展示国内外最新研制的辅助器具,做好辅助器具的适配、发放工作。区残联与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中心在苹果园海特广场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辅助器具进社区养老助残公益行”活动,吸引了3000 余人现场体验、观摩、检测、适配,为拓展辅具服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石景山区残联还及时将市残联配发的99 件辅助器具下发到街道辅具站,做展示样品的补充。

  扶持民办康复机构

  扶持民办康复机构,使之成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补充是石景山区残联做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大举措之一。

  一是培育民办康复机构,探索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服务机制。多个部门整合资源,从政策、资金和资源上扶持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民办康复机构发展,每年对民办康复机构等社会组织进行服务质量和规范化建设评比并进行奖励,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其发展;帮助3家为残疾人提供直接服务的民办康复机构成功办理了减免税备案登记手续,并开展了申请减免税相关事项辅导,为他们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在区有关部门的帮扶下,石景山区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太阳花、漂亮妈妈聋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三个民办康复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和设备设施有了大的完善,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他们承担了儿童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技术指导、家长培训和宣传咨询活动,承担了自闭症、唐氏综合症、听障儿童康复等工作,成为石景山区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重要补充。

  二是加强了对民办康复机构的管理。对我区三家残疾人服务类康复民办机构进行年检指导和初审,配合市残联对“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和“漂亮妈妈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扶持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确保经费使用到位。

  三是指导帮扶民办康复机构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原只做0—16岁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现在拓展到社区生活、融入社会、法律法规介绍,社区与社会融合等项目。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为提高康复教学水平,聘请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副院长吴立平为康复教学顾问,将个训室增至6个,还增加了图书资料室、游戏室和教具室,拓展了教研的空间。漂亮妈妈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编写了5万字的《听障儿童康复指导手册》,印制了5000册,发给每名教师和每位家长,将聋儿的康复延伸到家中。

  由于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联手支持,康复机构积极参与,康复服务真正落实到社区,延伸到家庭,服务到个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