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年轻人的志愿人生 ——记一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助盲情结
◎ 张骥良
春雨无声滋润着大地,太阳无声呵护着生命,她默默地为盲人朋友们提供服务。被服务者看不清她长什么样子,但熟悉她的声音。几位老年盲人亲切地称她为“小林姑娘”。其实她不姓林,她姓康,叫康林林,是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她从初中开始坚持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给朝阳区盲人协会当志愿者,至今已经有六年了。
她就是我们的亲孙女
六年前康林林读初二,正赶上朝阳区盲人协会组织盲人朋友去天津旅游。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区盲协给那些全盲的同志配备志愿者。那天,盲协安排康林林为朱大爷夫妇服务。朱大爷原本就是天津人,十几岁时进京学徒,从此就一直没有回过故乡,后来因为糖尿病双目失明,想回也回不去了。听说区盲协要组织大家去天津,可把朱大爷老两口乐坏了。但他们还是有点担心,两口子都双目失明,唯一的女儿又请不下假来,这次出游又要给盲协添麻烦了。这老两口的困难,区盲协早就想到了,特意把康林林安排到两个人的身边。这个当时年仅14岁的小姑娘,一路上可真是尽心尽力,哪儿有台阶,哪儿有沟沟坎坎,她都会提前叮嘱老人脚下注意。中午吃饭时,她把饭菜先给老人盛好,送到老人手里,并细心地告诉老人,汤在哪儿,饮料在哪儿,还不忘提醒两位老人汤有些烫,喝得时候要注意。等做完这一切之后,她才去吃饭。
特别让两位老人高兴的是,在游览的过程中,她一边走一边讲解,把自己看到的一切,用通俗的语言讲给两位老人。小姑娘的讲解,勾起了朱大爷老两口的回忆,原来天津的变化居然这么大,于是话匣子也打开了,他俩和小姑娘聊起了老天津,聊得好开心,那个亲热劲儿就别提了。
行程结束的时候,朱大爷一再要求我表扬康林林。这小姑娘也确实值得表扬。总结会上,我把朱大爷的话重复了一遍。大家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这个只有十四岁还有些羞涩的小姑娘。
给盲人家庭送去一轮太阳
中考之后的暑假,康林林本来已经和几个同学约定了要好好出去玩一趟,但一条只有40多个字的短消息,却让她放弃了原来的打算。消息是朝阳区盲人协会发来的:一位盲人母亲向社会求助,说她的女儿该上六年级了,功课一直中等偏下,希望能得到志愿者的帮助。正是这条短信,牵让着康林林,走进了这个陌生的家庭。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来自农村的父亲,在户口进京之后,越来越看不起自己双目失明的妻子,女儿两周岁不到,他以外出打工为由,离开了这个家。一晃十年过去了,孩子父亲连一点音讯都没有。眼看孩子该上六年级了,功课一直也上不去,自己眼睛又看不见,想辅导孩子的功课,对于一个盲人母亲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梦!她想给孩子请个家教,可是自己的这点收入,实在是力不从心,那段时间真把她急得够呛。猛然间她想到了被大家称为“小林姑娘”的女中学生,便拨通了区盲协的电话,于是康林林的手机上,便有了上面提到的那条短信。
从她走进这个家庭的那天起,她就把心交给了这个盲人家庭的小妹妹。她先是给小妹妹讲故事,又和她一起做游戏,没几天的功夫,她们俩就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姐妹。在这个暑热难耐的假期,她的心血没有白费,小妹妹消除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心情也比以前敞亮了许多。假期很快过去了,这个比自己大4岁的姐姐,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来家里一趟,帮助辅导功课,给小妹妹加油和鼓励。半年以后,盲人母亲给女儿开过家长会后没有回家,而是由同学家长陪同直接来到康林林家,她含着眼泪对林林爸爸说:“是你的女儿,让我的女儿变了一个人,我从孩子们的身上,感受到爱的无限能量。”而康林林同学的内心依然平静,她写到:“我帮助了盲人家庭的女儿,使我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我自己的心里都充满了温暖。可是那位盲人母亲却说,我给她们的家庭送去了一轮太阳。”
盲姑娘的外语小老师
小谭姑娘虽然只有24岁,也算得上是个老北漂了。说起来她的胆子真是不小,双目失明到北京已经6年了,她在一家盲人按摩店里打工,由于踏实肯干又好学,自然回头客比其他姐妹多。而与她同龄的小娜,因为会说几句外语,来店里按摩的老外总是进门就直接找她,这让小谭姑娘很是羡慕,她萌生了学习外语的念头。她想拜小娜为师,但是看到小娜整天忙忙碌碌,所以始终不好意思开口。她找老板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承想却碰了个钉子,平日里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老板,一下子严肃起来:“你只管把心思全部用到工作上,其他的不要胡思乱想。”难道想要学习外语是胡思乱想吗?无奈之中,倔强又好强的她找到了区盲协,我们帮她联系了“小林姑娘”。
别看老师比自己年龄还小,但她对老师可尊重啦!为了不让老板发现自己在偷偷学外语,她把休息时间尽量调到周末,只要一赶上她休息,她就雷打不动地去到小老师家学习外语。为此,康林林牺牲了许多休息和娱乐时间。小谭姑娘的心里过意不去,想给小老师一些讲课费,但是被拒绝了。小谭姑娘不甘心,买了不少好吃的零食,而这位小老师的回答很实在:“只要你学得快,学得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报答。”小谭姑娘被深深感动了:“我真是碰上好人了,北京人就是热情友爱。”她认真地对小老师说:“我在北京无亲无故,如果你不嫌弃的话,今后我们就是亲姐妹了。”当年的那个春节,康林林家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就是这位来自江苏的盲姑娘小谭。
盲人按摩店里,小谭姑娘也可以用英语接待外宾了,小娜和其它的姐妹们都很惊讶,最吃惊的是按摩店的老板,虽然嘴上在说:“太好了,这回咱们接待外宾的能力,比过去能提高一倍。”心里不禁在想:是谁神不知鬼不觉地教会了她外语呢?
不花钱的特殊“月嫂”
高二那年的暑假,“小林姑娘”如期来到朝阳区盲人协会报到。她希望能够利用漫长的暑假,走进一个盲人家庭,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为盲人排忧解难的事情。康林林同学来的正是时候,我正在为小刘小两口的事发愁呢。他们俩都不是北京人,却在北京结了婚,当时他们在北京的一家按摩中心从业,小刘的爱人小吴马上就要分娩,小两口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只好向双方家里人求助,无奈这种求助没有得到一点回音。这回小两口可傻眼了,到了这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只有求助于盲协了。这件相当棘手的事情,就实实在在摆在了我的面前。请月嫂的价格对于这小两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他们根本请不起,而康林林能够承担起这个繁重的任务吗?束手无策的我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问小姑娘。可话到嘴边却总是张不开口,人家小姑娘还不到18岁,干这样的活儿合适吗?可事到如今不说肯定是不行了,小吴已经住进医院,分娩也就在这一两天了。我语无伦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她只简简单单回了一句:“让我想想,明天一定答复您!”
第二天,她只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便匆匆忙忙奔了小刘家。这个夏天,她在小刘家忙活了整整一个暑假。眼看就要开学了,她还没来找我写《服务鉴定》。康林林没来,倒是小刘来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小刘竟然流泪了,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边流泪边摸出500块钱来,一定让我把这钱转交给康林林。他哽咽着对我说:“这位小康同学真是太好了,这段时间如果没有她的帮助,我们这都是全盲的小两口,还不一定出什么问题呢?我俩从生活费里挤出这点钱,实在是不好意思。”我没有接小刘递过来的钱,因为我和康林林的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他的为人处事我是非常了解的,康林林能来盲协当志愿者,也是她父亲的意思。我对小刘做了解释:“这钱你一定拿回去,小康同学和她的家人是不会收的。”
为了表达对康林林同学的感谢,我特意去了一趟她家。老康告诉我说:通过这一个假期的志愿服务,林林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盲人生活的不便和艰辛,同时对她自己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比如说洗尿布,就是不小的考验。尿布上面沾着小孩的粪便,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恶心想吐,不想下手,好在被服务的对象是一对盲人,没有看见她当时的表情。但当她想到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走进这个家庭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这对盲人朋友排忧解难,我不应该有畏难情绪,不应该怕脏怕臭。思想斗争之后,她洗净了尿布,内心感到特别的轻松和愉快,她终于战胜了自己!
为助残公益事业献爱心
去年,朝阳区盲人协会和北京助残爱心公益促进会联手组织了“首届史光柱爱心杯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已经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康林林,从策划方案到启动仪式,再到稿件整理、文字录入、筹措资金,以及联系志愿者等各个环节,她几乎参与了全部过程。我和老康带她去原文化部、中宣部的老领导贺敬之的家里,请贺老为征集活动的诗文集和书画集题写书名,康林林文质彬彬、落落大方的表现,受到了贺老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当听到她现在主修的专业是文化产业管理的时候,老人高兴地说:“我搞了一辈子的文化宣传,文化产业可以兴国、兴邦,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做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材。”回来后,康林林把见到贺老的经历写成文章《我与贺敬之爷爷那次难忘的会面》,作为征文稿件交到编委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我和老康还带她来到原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参赞范承祚的家,请范老为《爱心潮》题词,恰好范承祚大使的孙女也在这里,她们的年龄相仿,情趣相通,姐妹俩聊得十分投机和欢乐,我们看在眼里,不由得也是发自内心的为她们高兴。范老欣然题写:“善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就是这样,北京市朝阳区盲人协会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利用广大志愿者朋友的满腔热情,为盲人群体排忧解难,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像康林林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站在为盲人朋友服务的最前列。可以说,我们见证了她的成长,她就是爱的使者,美的化身,不愧为志愿服务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