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与智障儿子风雨同行
◎ 李延芳
钱钟书曾说:“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
17年来,刘艳飞得到的快乐方糖少得可怜,痛苦排山倒海无穷无尽,牵引她脚步前行的唯有不灭的希望。
一场大病改变一个家
通州永乐店镇东河村的刘艳飞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丈夫宽厚体贴,儿子聪明可爱。可就在儿子刘亚辉5岁的时候,一场大病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
1998年11月,5岁的小亚辉因发烧住进了通州潞河医院,医生诊断是大脑炎,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孩子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急剧恶化。刘艳飞匆忙将儿子送到了北京儿童医院,经检查,小亚辉脑部的损伤已达六分之五,情况危急,直接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大夫告诉刘艳飞:“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你不要离开。”刘艳飞的腿都软了,她在医院的走廊里焦急地祈祷,整日整夜不敢合眼,生怕自己片刻小憩,孩子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看着一窗之隔的儿子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她多希望有病的是自己,儿子还那么小怎能经得起病魔的折磨!
15天过去了,小亚辉的病还是不见好转,每天几千元的医药费压得刘艳飞透不过气来,家里的一点积蓄花光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刘艳飞急得头发一把把地往下掉。经过40天的抢救治疗,小亚辉的命总算是保住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医院通知刘艳飞可以给孩子办理出院手续了。有医生给刘艳飞出主意:“这孩子好不到哪儿去了,不如路上就把他扔了吧,趁年轻还能再生一个……”那一年刘艳飞28岁,医生的“好心”刺得她的心在滴血。刘艳飞的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眼泪唰唰地流,那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孩子有一口呼吸在就不能抛弃他。
刘艳飞带着奄奄一息的儿子回到了家。小亚辉沉沉地睡着,安静得像家里没有这个人。刘艳飞通过鼻饲管打一些米汤、牛奶一类的流食,维持儿子的生命。每天为他按摩、翻身,密切关注他的各项生命体征,比照顾一个婴儿更小心翼翼。由于日夜操劳,刘艳飞病倒了,高烧39.5度,昏昏沉沉,浑身像散了架,但她没离开儿子半步。数不清有多少次,刘艳飞梦见儿子醒了,又在和自己玩捉迷藏了,儿子从树后探出半个头来脆生生地叫一声妈妈,像从前一样可爱又淘气。刘艳飞从梦里惊醒,看着身边一动不动的儿子泪流满面。
在刘艳飞的精心照顾下,小亚辉的病一天天好转,他睁开眼睛了、会动了、会走了、会自己吞咽食物了……儿子的每一点进步,刘艳飞都欢欣鼓舞。
单亲妈妈泣血为病儿
刘艳飞刚刚看到了一丝希望,本以为生活即将步入正轨,恰在这时,丈夫提出了离婚。刘艳飞没有挽留,她把泪水咽在肚子里,毅然承担起单身母亲的责任,她什么都可以不要,儿子就是她的一切。
家破碎了,刘艳飞带着失去自理能力的儿子回到了娘家,和母亲一起生活。
脑炎在小亚辉身上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癫痫、痴呆、智力低下、表情淡漠、眼神呆滞、行为具有攻击性、兴奋多动、认知功能异常、思维不受控制、不认识家人、无法与人交流。小亚辉的癫痫发病特别频繁,最多时一天发病100多次,刘艳飞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身边,生怕他突然倒下磕着碰着,连睡觉都用一条围巾把儿子与自己连起来,以便孩子一犯病她就能及时爬起来保护儿子不受伤。
小亚辉兴奋多动、攻击性强,在一个地方从来不能安静地呆上一分钟,整天上窜下跳,一会都不闲着。最危险的是,他有时会用手去拍打玻璃,扎伤过几次,比较严重的一次小手上缝了5针,现在手上还有伤疤。为了防止儿子受伤,刘艳飞家的床上地上全铺着棉被,玻璃用三合板钉上,整个家像座“暗无天日”的监狱。即便如此,小亚辉还是经常头破血流,身上的伤没断过。
小亚辉每月的医药费要五、六百元,刘艳飞照顾儿子无法出去工作,只能在家做一些手工活儿,晚上孩子睡了,她拿起毛线和钩针钩帽子,干到凌晨1点实在困急了睡一会儿,4点钟起床接着钩。钩一个帽子能挣四、五元钱,她起早贪黑地干也挣不了多少钱。
2001年的一天,由于没钱买药,小亚辉的病又一次加重,住进了北大医院。8岁的刘亚辉体重只有32斤,看着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儿子,刘艳飞心如刀绞。以前欠下的债还没还上,还能到哪儿找钱为孩子治病呢?刘艳飞望着阴霾的天空,急得没有一滴眼泪。一个念头闪现在她的脑海里:卖血。别说为儿子卖血,就是卖命刘艳飞也不会皱一皱眉头。用鲜血换来的几百元钱,刘艳飞给儿子交了医药费,孩子有救了。一个星期后小亚辉出院了。
就在刘艳飞一家最艰难的时候,村委会为刘亚辉办理了低保,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补助。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做进一步治疗,刘艳飞和母亲商量,由母亲帮她照看儿子,自己出去上班。老母亲同意了,一边照看重病的外孙,一边种着10亩地,一家人每年的收入都花在了刘亚辉的医药费上。祖孙三代就这样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随着老母亲的年龄越来越大,一个人照顾刘亚辉越来越吃力,刘艳飞只好再次回来照顾孩子。
刘艳飞又干起了手工活儿,妇联的工作人员带她四处找活儿。残联给刘亚辉办理了残疾证,每月能领到一定的生活补助。各级政府都向这一家人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0年,刘艳飞向弟弟借资金五万元,在通州小务商业街开了一个电动车行,经销电动车。刘艳飞最担心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智障的儿子不知什么时候犯病就要立即回家,影响生意,孩子痛苦,还要增加药费开支。
17年来,花在刘亚辉身上的治疗费少说也有十七、八万,这对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生活的艰难,经济的重担,年复一年的辛劳,让刘艳飞心力交瘁。因营养不良,她常年贫血,还患上了多种妇科病。2013年3月的一天,刘艳飞突然觉得心脏剧痛,被120紧急送到了潞河医院,经过三个小时的抢救,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医院确诊为:间歇性心脏病,心脏供血不足。
刘艳飞说:“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我儿子治疗,只要我能照顾他一天就不会放弃。希望有一天他能认识我,叫我一声妈妈!”儿子是刘艳飞痛苦和欢乐的源泉,他犯病的次数少一点,或者他看妈妈的眼神里有了隐隐的亲昵与柔和,刘艳飞就会特别高兴。她不在乎生活的贫困和艰辛,与儿子朝夕相伴就是莫大的幸福。
在逆境中,刘艳飞没有颓唐抱怨,更不敢懈怠逃避,重病的儿子给了她搏击风雨的勇气,她柔弱的肩上扛着两个人的明天。刘艳飞最大的愿望就是有好医院、好专家为儿子治病,孩子的路还长,盼着他能有一个相对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