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5  >  2015年第六期

老师背我过那条河

  发表时间:2016-07-26 【字体:

◎ 李 洪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3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残疾孩子,幸运地碰到了于连生老师,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常常萦绕在心。他讲课时的身影,他走在崎岖山路上去做家访的匆匆脚步声,他在我婚礼上亲切的目光……我仿佛又听到了他慈父般殷殷叮咛,仿佛又感受到了他亲切笑声、歌声和琴声……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我和于老师相识于一个叫八道河的小村子。我两岁多时,与妈妈和姐姐随军来到了八道河。这是一个四面环山、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年少的我,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倔强而敏感。上学后,于老师对我十分关爱,印象中我从没有受过严厉批评。他对我们循循善诱,讲他小时候的事,讲他上学时吃的苦。1983年,张海迪的事迹传遍神州,于老师在课上课下多次提到张海迪,给身体残疾的我以极大激励,暗暗立志做海迪姐姐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于老师教我的两年中,在两次住院的情况下,我的功课不但没落下,反而在两次学年升级考试中均名列全班第一。我衷心感谢于老师的帮助,感谢他促使我养成了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

  刚学习写作时,于老师让同学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身边写起。一次,于老师让我们写一篇“香磨水电站”的作文。为了把文章写好,于老师带着我们去水电站参观。路远而且崎岖难行,我腿有残疾,走起来十分吃力。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横亘眼前,湍急的水面上只有几块垫脚石半浮出水面,见此情景,我立在那儿愣住了。从后面走过来的于老师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子,不由分说,让我趴到他的后背上,背着我一步一步跨过了小河。我贴在老师的背上,感受到无比的温暖,那分由衷的感动永远铭刻在了脑海中。

  年轻的于老师不但教书,更注重育人。他十分注重自我修养,是我们的楷模。在那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于老师除教课外,还要生火做饭。我们去于老师办公室兼卧室交作业时,发现他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昏暗的灯光,简陋的桌椅,简单的饭食。然而于老师生性乐观,他的小屋里常飘出悦耳动听的口琴声和歌声。

  小时候,我常听父母谈论,担忧我的前途。在我刚懂些事时就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立志自强自立,不依赖别人生存。感谢于老师,将我引入知识的殿堂,像一支无形的拐杖,支撑着年少的我去攀登书山崎径,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在于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中,我渐渐长大了。回想当年,如果没有于老师,我真不知会怎样!于老师不但背我迈过了小河,更帮我战胜了躯体上的残疾,跨越了人生中的大河,让我在人生的路上继续前行。

  于老师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为我扫除了心理障碍,让我和别的孩子一样有了梦想,有了希冀。当年于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了我,帮助了我,促进了我的成长。在我刚步入学堂时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是我的极大荣幸。我永远感激引我走上正确人生路的于老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