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高小昆
◎ 郭 影
他因为重残连学校门也没进过,却亲手创办了北京市重残人在家上班的集体企业:东城区博彩文案校对服务部。让残疾人在家里吃上了文化饭。企业虽然很小,但高小昆为人善良,为每位员工上了养老保险。
他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款,结果攀上了一门穷亲戚。他收留了一名蒙古族女孩郭影。从2008年的那个春天开始,他用一位老人风烛残年的大爱支撑起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用真情与心血谱写出一支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
他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压力,千奇百怪,谎言蜚语像雨点一样向他袭来,他好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显得那么平静,那么坦然。他说什么也不相信,吐沫星子怎么会淹死人呢?!他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便吐沫星子真的汇成了一条河,我也要在这条河里乘风破浪,逆水行舟,我到底要看一看,这条河到底能不能淹死自己,淹死这个内蒙古女孩儿。
为重残人开创在家就业之路
大爱是从1994年春天开始的。创办企业那年他已经53岁了,如果在工厂当工人,这个岁数都快到退休的年龄了。然而,1994年的那个春天,他作出了令他自己都感到吃惊的选择。他要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属于残疾人的企业.他要解决重残人的就业问题。
他生于1941年,抗日战争打的最艰苦,最惨烈的那个年份。他先天体质就差,一生下来就是个病秧子,要不是赶上新中国的成立,他连这条小命恐怕都很难保住。由于重残连学校门都迈不进去,更别说迈进机关单位的大门了。身为高级知识份子的父亲,面对儿子因为上不了学的现实,他便给儿子当起了家庭教师,他一直在为儿子的将来担心,于是竭尽全力帮儿子找工作。因为儿子毕竟残疾太重了,正式工作看来连半点希望也没有,只能找临时工了。就这样,他干起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临时工。那朝不保夕的日子不好过呀!要不是父母在自己身边,要不是哥哥姐姐们还牵挂着这个重残的弟弟,他根本看不见自己的希望究竟在哪儿。
衣服开的人自然知道寒冷的滋味儿,饥饿的肚子给口饭吃就心满意足。他要为重残人办一家企业,让大家切切实实体会到真正当家作主究竟是个什么滋味儿。他给大家找了一个不用力气,只用大脑挣钱的饭碗,办了一家专门为北京的各大出版社服务的小型企业博彩文案校对服务部。
这家小的不能再小的残疾人企业,当时与北京20多家大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那个年代是第一家全残疾人企业,专门从事校对服务的企业。只是出版社给的活太苦了,校对一千字只给八角钱。虽说活苦, 一个月下来,拼死拼活挣不了多少钱,可重残人干的特别带劲儿。在家里就能上班,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得着的现实,真正圆了有稳定工作这个梦想。大家内心里的天一下子晴朗了起来,浑身上下有了使不完的力气,大家干得特别卖力气。第一个月发工资那天,大家伙的心里像过年一样,一个个欢天喜地。听话的女儿给母亲买了一件新衣服,孝顺的儿子给父亲打了一瓶好酒。有的给姑姑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几十年没有挣工资的残疾人朋友们,用第一个月的工资向亲人们表达着心情。高小昆看到这一切,内心里有了一种满足感。让他心里感到踏实的是从大家工作的第一个月起,他就给每个员工上了养老保险。在政策逐步开放下同时为员工的家属上社保.当时在服务部工作的每一个员工如今大部分已经退休了。当他们按月领取退休金时,他们从内心里感谢这位被称为高哥的重残人经理。
1999年是博彩文案校对服务部最辉煌最风光的一年。这一年他精心策划了企业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等20余家首都主流新闻媒体,汇聚在这个弱小而又朝气蓬勃的残疾人企业,他们把镜头和话筒对准了高小昆,他在北京残疾人圈里火了,但他平静地一如当初。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他平静地回答记者:“我曾经苦苦的期盼着能找到一份工作,为此我整整寻找了30年.我创办这个校对服务部,想到的就是那些和我一样的重残人,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将来能有一点退休金。因为他们当中好几位终身都没有建立家庭,她们的老 景堪忧啊。
创办企业的那年我已经53岁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已经不能等待了,得赶紧让企业运转起来.什么名啊利啊在我大脑中都没想到,工作就是一切.你们不要总盯着我,我实在说不出你们须要的东西,你们也可以去采访其他人嘛,她们肯定有话说有故事能告诉你们.听听她们的心声吧。
搞公益攀上了穷亲戚
高小昆的企业运转起来了,他手中见到了钱,这时他并没去考虑改善生活而是拿出钱来搞公益活动.1998年东北嫩江,松花江遭了水灾。他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灾区的孩子捐了500元钱.谁知这笔钱落到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小姑娘郭影的手里,谁都不会想到,10年后的2008年,这对捐助者和被捐助者竟然在北京不其而遇了.由于当时的无奈,也由于高小昆的无私大爱,小郭住到了高家.这下子引起了邻居们的轩然大波.这一老一少成了议论的中心.有人背后说别看老高重残,不言不语的 还挺花心,真是老牛吃嫩草……说小郭的话就更难听了:这女子不简单,绝不是省油灯;把高老头的钱骗到了手就会马上人去楼空的.她出出进进人们看她的眼光,就像一盆盆污水从头泼到脚,让她不寒而栗。心中的压力好比大山,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背着高小昆她偷偷流过多少次泪水,连她自己都记不清楚了。那段时间她常常无缘无故的对高小昆发脾气,事后又懊悔不及的向高道歉。高小昆总是像父亲一样安慰她:走好自己的路,不要理睬那些造谣污灭,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在唾沫星子里爬出来。来自高家庭内部的压力也同样不小。高小昆一方面默默的承受着这方方面面的唾沫星子,另一方面抓紧时间要郭影赶紧去参加各种学习。高小昆告诉她,趁年轻要赶紧学习,为将来能够扬眉吐气地自立于世打基础。
高小昆对她的充满了温情的安慰和鼓励是她从小在父亲那里没听到过的,父亲虽然给了她第一次生命,但没有给她一丝一缕的爱。从郭影童年童年时代的记忆里,父亲对母亲过于凶狠残暴。她看着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母亲,听着父亲恶言恶语的骂声,心里充满了仇恨和恐惧。她不敢回忆童年和少年时的往事。而这个萍水相逢的残疾老人却把深沉的父爱给了这个蒙族姑娘。
金钱无法测量爱的深度
时间匆匆过去了几年,郭影成长了,思维能力也成熟了。这样那样的议论在时间长河里消融了,好嚼舌根子的人在事实面前没话可说了.还是高小昆那句话说得好“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她刚住进高家时只想做些小本生意,她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和高老师非亲非故,怎么能让高老师白白养活自己呢?可做生意自己又没有本钱,她只有求助高老师了。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向高老师和盘托出时,高老师却提出了一个更远的设想:“钱完全可以借给你,但我不主张你做生意,而是希望你继续求学,你进大学学习一门实用技术。有了一技之长,在创业也不迟。”由于高小昆的慷慨助学,郭影进高校学了三年土木建筑专业,又考取了驾照,高小昆的确投资不少,郭影根本还不上这笔钱,而高小昆从借钱的那天起,他根本没有打算让郭影还。他只是希望她学有所长,将来凭本事做生意挣钱。
第一次创业没能实施就被高小昆制止了。走出校门的郭影还不甘心,她仍然梦想着自己创业。可还是没有本钱还得向高老师伸手,高小昆根本没想个人得失,也没想对方有没有偿还能力,而且郭影这笔生意能不能做得成,这当中会不会有风险,这一切他连想都没想,便又一次拿出了钱,郭影虽然学到了一切土木建筑知识,但不具备经商经验,这一次经商她失败了,还捅了一个不小的窟窿,这个窟窿怎么堵,郭影实在是一筹莫展,没办法,郭影只有再次求助于高老师,高老师只好再次拿出钱来,帮郭影堵上了这个窟窿。之后这一老一少坐在一起,总结起这次做生意失利的原因。她感觉太对不起高老师了,学费和驾照的钱还没还,这次经商又让高老师陪了钱,自己不但没法报答高老师的无私大爱,却让高老师又一次蒙受了经济损失。她感到伤心极了,没办法,高老师只好耐心的劝她。
自己毕竟也是快三十岁的人了,总不能待在家里吃闲饭呀,她准备再次创业,这次与上次有所不同,她前期做了周密的调研,又在平谷租了地,等着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她的又一次耕耘即将开始,本钱当然还是高老师出的,但愿她这次的创业能获得成功,但愿她的心血能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