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生更完美——读《生如残月》有感
张莉这个名字,我早就知道,可是并不熟。一次聚会时偶然听朋友说起她,她是一位重残的女子,不仅与疾病抗争,同时还顽强地自学文化知识,学会了难已掌握的英语课程,她还成家生子,撰写自传,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生如残月》。我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本书,一口气读完,感叹、感动、感慨,时时不断地在我脑海里盘旋,常常在我心灵中激荡……
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难道她是一个有着特异功能的人吗?错,她不但没有特异的功能,而且是一个失去普通人都有的很多正常的功能的人:她是一个重度脑瘫的患者,她是一个四肢皆残,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自己躺不下坐不起的残疾人。如果说她是有特异功能的话,那就是毅力,她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靠她超常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的决心。局外人是难以想象得出她是怎样地付出,她是用什么样的毅力,怎样坚持的。我也是残疾人,我为她的苦难潸然泪下,我为她的努力感叹,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她的艰辛、她的艰难,她的付出和某种情形下的无助与凄凉。
好心人都说残疾人难,我说残疾人中的重残人更难,“她们”更是难上加难。
重残人能做到她这般能有几人,一个拿不起筷子吃不了饭的人,硬是叼着笔练字、写书、打电脑,她的牙都磨秃了,牙齿全部松动了,颈椎僵硬了,写下一段文字后就会累得头晕脑胀,眼睛酸痛流泪,就这样她也一刻不肯停歇地写啊写,写散文写诗歌,写通讯报道,还写小说,她用她唯一能动的嘴叼着她心爱的笔,描绘着她多彩的生活。她内心丰富情感细腻,她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她同样需要情感,她同样需要亲情,她同样需要拥有爱情。她会在夜深人静时思念她的亲人,泪湿枕巾浸湿床塌,她少女朦胧青涩的花季,不得不躲在角落里暗自落泪,她胆怯而惧怕地幻想着自己的爱情,她过早而沉重地思考着她的将来和归宿。
她会伤感地冥思苦想为什么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被丢在孤儿院,身边没有一个家人。她唯一能看到的,唯一可以期盼的亲人只有姥姥,她刚被送进儿童福利院时,幼小脆弱的她时时都在思念着姥姥,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只有姥姥才是偎依,才是她的安慰,看到姥姥她才会有安全感,她是多么渴望能见到爸爸妈妈啊!她是多么渴望能得到最亲的亲人的抚爱和呵护呀!在她幼年的时候,在她患病的时候爸妈没有陪伴她。她孤身在儿福度过她的幼年和少女时代,她慢慢长大渐渐有了求知的欲望,她追求知识渴望光明,她想尽办法学习,费尽周折读书。她用自己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取得不小的成绩,赢得了尊严展现了生命的价值。从此有人知道了张莉这个名字,这个重残的女孩,用嘴叼着笔写书的女子。她还被邀请参加在美国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残疾人独立生活代表大会”,这是她人生中的晨辉,这是她生命的霞光。
有付出就有收获,张莉付出了,她收获了,她用她的笔收获了生命的价值,她用她坚持不懈的毅力收获了生命的尊严。她用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取得了成绩和赞誉。因此她的亲人也一改从前,对她多了一些在意,她不在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了。更重要的是,她迎来了属于她的爱情。一个男子走进了张莉的生活,他们相亲相爱志同道合,兴趣相通,他们幸福地走入婚姻的殿堂。张莉用她的生命孕育了生命,用她的勇敢做了母亲。女人做母亲是无比幸福的,是无比快乐的,而张莉是四肢三残的重残人,只有一只左手有轻微的能力,她该怎样哺育自己的孩子呢?她又有什么能力抚养自己的孩子呢?她的坚毅和她特立独行的性格全部呈现在她的自传《生如残月》里。一字字一行行都透着她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章节都渗透着她的心血和生命。我读着,我哭着!她用嘴刁着孩子,帮助不灵便的左手给孩子换尿布时,她的牙齿都被嘞掉了,牙齿带着鲜血脱落了。我因她的艰难感叹!我为她的慈爱感动!这就是母亲,甘愿为孩子付出一切倾其所有,舍生忘死,不惜牺牲一切的母亲,这就是一个残疾母亲抚养幼子所付出的挚爱。母爱在任何一种爱面前都是最无私的爱,母爱和任何一种爱相比都是高、阔、深、远的。母爱是无私的爱,母爱是伟大的爱!
读完她的《生如残月》我感慨:张莉坚持下来了,她成功了。她不计较苦乐,她不患得患失,一味地苦读苦行,她不憧憬享乐,她不期望奢华。她只做她自己,她人格的魅力,她坚强的意志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残疾人会为她所动容,健全人也会因她的事迹而感动。她的人生不残缺,她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