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信息  >  《挚友》杂志  >  2013  >  2013年第三期

残疾女儿的作家梦

  发表时间:2014-03-26 【字体:

   

  ◎ 付月英

  

  我叫付月英,来自海淀区。我宣讲的题目是《残疾女儿的作家梦》。

  我的女儿叫秦玉花,是一个视力、听力、肢体均重度残疾的孩子。从她哇哇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抱着她四处求医。各种治疗手段非但没有使玉花的病情得以好转,反而使其病症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到了上学的年龄,玉花先是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上到四年级的时候,她的视力急剧下降,无奈之下,只能将她转到了北京盲校学习。

  2000年初春,玉花突然感到双腿发僵,不听使唤。我心急火燎地带着她跑遍了各大医院,最后被确诊是患了一种罕见的脊髓疾病,导致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恰在此时,他爸爸因遭遇意外,去世了。照顾高龄母亲和残疾孩子的双重重担就全都压在了我一个人肩上。每天我骑着小三轮车,往返两个多小时,带玉花到医院去做理疗。玉花见了,难过地说:“要是没有我,你也可以像小区里的老人一样,每天早晨逛公园,晚上扭秧歌,哪儿用得着遭这份罪、受这个累呀!”我安慰她说:“人家逛公园、扭秧歌是在锻炼身体,我骑车不也是在锻炼身体吗?”

  2001年初的一天,玉花在电台节目里听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在自学完指定教材的内容以后,去参加统一考试,拿够了学分就可以获得大学毕业证书。玉花很想参加学习,却又怕给我添麻烦。于是,我对她说:“你想学就学吧,报名、买教材、领成绩单,这些事就包在妈妈身上了。”学习期间,玉花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就手捧教材,逐字逐句地读着、记着。学累了,就打开收音机听听音乐,之后,再接着学。由于行动不便,她不能去上辅导班,所有的课程全靠自己一个人自学,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全凭自己来把握。在学《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时,有很多古文古诗词里的繁体字和生僻字的笔画太多,她根本看不清楚,于是,就让正在读小学的外甥帮忙,用毛笔把每个字都写得像碗口那么大,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字”。

  除了学习本身的困难,其他的诸多不便也像凶猛的拦路虎一样阻挡在她面前。自考考场分布在不同的地点,且都离家较远,需要乘车前往,如此奔波对离开轮椅寸步难行的玉花来说无疑是体力与精力的双重挑战。自考负责老师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专门为她开设了一个家庭特殊考场。以后,每到统一考试的时间,便会有两位老师带着试卷到家来为她监考。家庭特殊考场的设立,不仅解除了我路途上的奔波之苦,同时也激励着她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们的帮助。经过了三年半的努力,玉花终于通过了自考心理学专业全部课程的考试。海淀区自考办的领导亲自为她颁发了毕业证书。手捧盖着“北京师范大学”印章的毕业证书,玉花的眼眶湿润了,她说:“在我追寻梦想的旅途中,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顺利地完成学业!”

  2006年初,一场高烧使玉花在一夜间失去了残存的视力。玉花从小就喜欢读书写作,但是,现在她什么也看不见了,这令她终日闷闷不乐。为了不使玉花消沉下去,我就经常给她读报。可是,这也难以满足玉花对文学书籍的渴望。经过多方打听,我得知西城图书馆视障室可以借阅到盲文书,于是就带着玉花去了。视障室的老师不但热情地给玉花办理了借阅手续,而且在了解到玉花的实际困难后,当即决定给她送书上门。在此后的几年里,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老师们每周都会把沉重的盲文书籍送到我们家里。

  读书的问题解决了,写作的难题又该如何克服?我听残联的同志说,有一种盲用读屏语音软件,可以帮助盲人写作。为此,我给她买来一台电脑和一套盲用电脑语音软件,在随后的日子里,这台“会说话”的电脑成了她的得力帮手。在写作的过程中,她所遇到的困难和承受的痛苦是多方面的。由于双目失明,所有的操作,全都是靠听语音提示,在摸索中进行。由于她耳朵上戴着助听器,夏天,汗水是它的天敌,一受潮,助听器便会失灵。为了尽可能地少出汗,她就把凉毛巾围在脖子上。由于无法端坐,她操作电脑的时候只能平躺在床上,把键盘搁在肚子上,硬梆梆的键盘总是会把肋骨压得生疼。打字的时候,她的双手手腕没有依靠,完全悬空,这使得她操作的样子非常吃力,速度也非常慢,每打完一句话就得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再接着打下一句话。虽然写得艰难而又吃力,但她却从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在坚持写作的同时,她还在新浪网上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和微博,运用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为有心理困扰的年轻朋友进行疏导与咨询。同时,她还将电脑知识和自己在操作中的技巧方法传授给其他的盲人朋友。在给别人指点迷津的过程中,她不再因身有残疾、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感到自卑,她为自己也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去回报这个温暖的社会而感到满心欢喜。

  最近几年,玉花的病情急剧恶化,心肺、吞咽、循环功能都出现了严重障碍,呼吸及进食越来越困难。每天从早到晚,玉花只能躺在床上,无力再坐起。为能缓解她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我总要一天数次地给她揉背敲腿,定时给她翻身。玉花非常懂事。怕我心里难过,她在我面前从不掉眼泪,还总是笑着说:“妈妈,我没事儿,您别担心。”

  2013年2月,高烧又使玉花命悬一线。她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所写的文章结集出版。此刻,这个梦想变得越发强烈。市残联在得知此事后,鼎力相助, 5月初,玉花的第三本书——《爱让我们彼此温暖》面世了。这本书,是爱心的见证,也是对她最有力的鞭策和鼓励。

  一路走来,玉花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情暖意。为了便于玉花收听电台节目,北京交通广播的工作人员给她送来了一台数字收音机,并且手把手地教她使用方法。长期以来,海淀区残联和燕园街道的同志们,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帮助玉花,而且也在精神上给与了她极大的鼓励。海淀区残联介绍她加入了海淀区作家协会;在玉花参加高教自考期间,为她申请了“扶残助学”奖学金;了解到她缺少一把高靠背、带扶手的浴椅,他们特意到专卖店为玉花选购;为了便于她行走,还对我们家内外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9日,残联的同志们给玉花送来了观看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入场券。能有机会到现场感受残奥会比赛,玉花别提多高兴了!因为平日里她连家门都很少出,所以,这段经历令玉花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会对玉花说:“这么多好心人都在关心帮助你,你一定要坚强快乐,一定要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来回报大家对你的关心和帮助。”

  玉花的故事是许多残疾人成长经历的缩影,我们家的经历也同许多残疾人家庭一样。我想,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物质生活、精神需求、医疗康复、升学就业等各项政策越来越完善。相信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残疾人也能像健全人一样,收获到更绚丽的风景!

  

  

    北京丰台卢沟桥街道,有这样一位“齐妈妈”。她把残疾人职业康复站当成家,把学员们当成亲人和孩子,用无微不至的“爱”,串起残疾人职业康复路上一点点喜悦、一次次成功。让学员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用劳动创造收入、融入社会。

    她叫齐玉琴——用爱演绎助残乐章,用爱筑起温馨家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