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 宋积虎
我叫宋积虎,现为北京亿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丰台区残联法律维权工作站律师,丰台区残疾人维权律师团负责人。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法律,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我的法律助残情结源自于2002年代理的一个案件。犯罪嫌疑人是一名聋哑人,因他不懂手语,法院虽然给他指派了手语翻译,但沟通起来还是很困难,公诉机关认定他为抢劫罪,我通过调查则认为他应属抢夺罪,经过多方调查、举证,法官最后采信了我的意见,判为抢夺罪。这个案件深深触动了我,这个聋哑人是个法盲,如果他懂一点法律知识都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在法律上就更需要帮助。残疾人不仅有自身合法权益需要维护的问题,也有普法教育的问题。
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倾力帮助残疾人,着力为残疾人在知法、懂法、守法、维护自身权益上尽自己的一份力。为此,我和丰台区法援中心联系,主动做一些公益活动,深入到街乡镇为群众、为残疾人义务宣传法律知识。 2005年,丰台区残联提出要一位热心残疾人事业的优秀律师参与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工作,丰台区法援中心将我推荐到了丰台区残联。我欣然受命,在区残联和区法援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我坚持每周一接待残疾人及亲属法律咨询的来访者,满腔热情地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并经常深入到基层调研,积极为残疾人维权工作建言献策。丰台区成立了残疾人法律维权律师团,街乡镇残疾人法律维权基层组织也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我还针对残疾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不同的法律需求,积极开展残疾人普法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十年来,我先后为残疾人举办各种法律知识讲座六十余次,足迹遍及全区各个街乡镇,受众达数万人。我还先后编写了10万多字的残疾人法律宣传材料,印发各街乡镇残联、残疾人5万多份。2009年我根据多年的残疾人维权工作实践,编写了《丰台区残疾人典型案例选编》一书,印发全区2000多册,使广大残疾人朋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残疾人工作者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有了真实案例。
特别是在残疾人法律维权过程中,我始终牢记建立和谐的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律师不懈的追求,也是我坚定不移的信念。既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
有一位残疾人运动员石某(肢体残疾人)被一公交车刮伤,因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双方分歧很大。我接访这一案件后,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如走法律程序通过法院判决,既耗费精力又耗费时间,也未必赔偿得满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双方协商解决。于是我多次去车队与对方律师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本着维护残疾人的利益出发,耐心做双方的工作,最后双方达成谅解,签署了赔偿协议,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还有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老翁退休在家,是肢体残疾人,老妇无收入且多病还有些智残,夫妻俩风风雨雨走过50多个春秋,然而2005年老翁却将老妇赶出了家门,并且不给生活费。老妇无奈申请法律援助,我被指派为代理律师,我多次到老翁单位调查取证,因双方身体不便且年事已高不能到法院出庭,经多方协调,最后将法庭开在了村委会。经过审理,老妇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法院依法作出了公正的判决,老翁自2006年3月起每月自行给付老妇抚养费350元,这一判决既教育了当事人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扬。
再有,毕某是一名听力残疾人,经街道残联推荐到一家公司从事库管工作,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健康检查,检查费公司不给报销。安排其加班也不给加班费。代表丰台区参加北京市残疾人棋类赛,公司同意其参加比赛,却扣发了他三天的工资。后其爱人生病,向公司发短信请假,被公司认定为矿工五天半辞退,由此引发工资纠纷。我受理此案后,会同残疾人法律维权律师团的律师打赢了这一官司。经丰台区劳动仲裁争议委员会裁决,撤消了公司对毕某做出的《违纪辞退处理决定》,并支付毕某主张的工资、加班费、体检费、仲裁费共计2763.42元。该公司恼羞成怒,专门派人找到我恶语相加,对我给予威胁,我毫无惧色,义正词严地据理力争,使其履行了判决,从而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近十年来,我现场接待残疾人及亲属来访近万人,参与审理涉及残疾人的案件70余件,胜诉率达100%,连续六年被评为丰台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丰台区“最美丰台人”。
一面面写着“法律卫士、人民律师”“仗义执言、扶弱济困”“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神”的锦旗表达的不仅是受援人对我的感谢,更主要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要继续热心公益事业,帮助残疾人,视残疾人为亲人,把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制精神,唤起残疾人的维权意识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甘心做一颗法制之路上的小石子,用法律、用责任、用爱心去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让残疾人的生活,因法律更加精彩!
纵然折断了羽翼,心依旧可以翱翔。她没有灵便的双脚,却用一双巧手,一颗爱心,编织出精彩的生活,将一件件精美的刺绣工艺品传诸于世。她总说:沐浴社会关爱,心中常怀感恩。于是捐赠灾区、扶贫济困、敬老助残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她叫吴晓英——仁心慧手,创业自强,苦难折不断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