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差异 践行融合教育
◎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 唐淑芬
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历来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北京市残疾人工作秉承融合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势,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着力推进融合教育六大工程,全面实施中小学融合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使残疾学生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为他们融入社会全面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全国开了一个好头,发挥了示范作用。
新世纪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取得显著进展,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教育格局,不断充实和完善。但在社会和教育内部,还有人认为,残疾人教育应当由特教学校承担,对普通学校的职责认识不明确。最近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送审稿中明确提出,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所有残疾人,坚持融合教育原则,根据残疾的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当前,融合教育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的主流,同时特教学校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实施融合教育,让残疾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有利于残疾人全面发展,融入社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随班就读是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对随班就读这种安置形式,至今仍存在意见分歧,我们认为一方面由于个体差异存在,不同残疾儿童少年的最优方式不尽相同,应把选择权交给残疾儿童少年和他们的家长,在专家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安置形式。一方面在教育观念、政策扶持、资源分配、制度保障、师资建设等方面,强化政府的整合作用,在继续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着力建设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如为普通学校配备专职特教教师,设置特教资源教室,建立区域共享的资源中心,建立健全特教学校对普通学校的巡回指导制度,不断提高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让残疾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融合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中国残联和地方残联将与各级教育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以为残疾学生服务,为特殊教育办实事的精神和行动,推动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一道享有公平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