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展翅 载着理想飞翔——记伦敦残奥冠军朱鹏凯
◎ 张 宇
9月28日,朱鹏凯与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畅谈残奥会带来的经验和收获。 黄小红/摄
朱墨点缀文字 鹏翔云空为诗
凯歌以心吟唱 坚强热汗滋润
朱鹏凯,标枪运动员,北京、伦敦两届残奥冠军,四年以来独霸标枪世界纪录,“比第二名远了整整7米!”这样的强者自然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还是那么腼腆,这位年轻的“老”冠军还自爆训练“爱偷懒”。
其实朱鹏凯的勤奋有目共睹,他十年如一日,每天至少70次奋力投掷,因全力拨枪,手指常年绑着医用胶带,人送外号“铁人阿凯”。
医疗意外致盲
“我的成功之路曲折坎坷。”1987年,朱鹏凯出生在北京海淀区的农村。十年前的一次医疗事故,让朱鹏凯无忧无虑的童年戛然而止——他失去了一个月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一辈子的视力。是不是祸起皮下实验的缺失,他一点都不记得了,“那一个月的事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后来才知道使用了青霉素等很多种药物,但是哪种过敏引起的事故至今不明。”从那以后,他的眼睛就一直不停地流泪,眼睫毛就像倒刺一样不停地摩擦着角膜。突然的意外让他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了“打击报复”的心理,他变得脾气暴躁,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发泄的对象。经常“在家摔东西”,自卑自闭。“父母对我的忍让和包容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要对父母说什么,我首先要说对不起,其次才是感谢。”
从耳聪目明到目不见物,朱鹏凯心情差极了。本不该发生的灾难,彻底“毁掉了我的人生”。绝望的他在日记中写到:“像小鸟失去翅膀,没有方向”,“渺茫的无意义的存在”。 每天都足不出户,“像废物一样,成为家里的负担”。每次一觉醒来,都希望这是梦。怕和以前的朋友联系,想快点远离这一切。
感恩贵人相助
就在朱鹏凯即将被残酷的现实击垮的时候,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街坊有一位哥哥,从小带着朱鹏凯玩耍,后来当了小学的体育老师。他看朱鹏凯在家沉沦,于是就给他出主意说市残联的体育队正在招人。没想到被朱鹏凯一口拒绝。父母看着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的儿子,也想让他外出闯一闯。在大家的劝说下,哥哥连拖带拽地带着朱鹏凯到海淀残联试投。投到第三枪,老师和他聊了两句家长里短,就通知他可以来队里训练了。这个老师,就是朱鹏凯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韩松。朱鹏凯当时只想走出家门,并没有意识到面前的人是全国顶级的教练,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冠军。
韩教练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本来只带健全生,刚开始只是看这个孩子可怜,后来发现了他的运动天赋和刻苦勤奋,着实喜欢他。韩教练带了朱鹏凯之后学生就一点一点减少,“后来几乎专人专教了”。朱鹏凯训练遇到了很多挫折,“不是因为苦,是因为成绩不如意,不想再投了”。最痛苦的是在南京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在没空调电扇的夏天,天气闷热不说,成绩还只跌不涨。看到心情烦闷的徒弟,教练想着法寓教于乐,提高他的自信心,比如跟他比赛跑步,比赛罚篮,比赛扔铅球。等到他心情好的时候,直击要害,指出他哪个方面不足以及如何调整。朱鹏凯和教练除了睡觉,几乎天天在一起。由于韩教练的悉心照料,朱鹏凯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当中。而体育训练又加速了他的心情好转和性格改变。韩教练对这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这孩子本分,但也固执,不好好引导,好苗子白白浪费了。”“我给他规定每天原地投掷20次,上步15次,半程15,全程20次,他从来都不打折扣地执行,有时候满手血泡了还坚持,我看着都心疼。”
艰苦的训练并没有使他脸上的笑容减少,反而让他找到了依托和发力点。面对这个积极上进的运动员,北体大的老师对他都非常好,器材只要说一下就借,还有的老师把他叫到家里吃饭。同学们平时也爱和他闲聊“朱鹏凯,如果哪天科技进步了,给你眼睛治好了,你还认识我吗?”“不说话不认得。”朱鹏凯老实地回答。
勤奋终铸辉煌
辛勤的汗水终于浇开了胜利之花。在伦敦,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仅有微弱光感的朱鹏凯只看到火红一片,这火红逐渐湿润扩大,在热烈的掌声中氤氲,他想起了曾经的伤痛,想起了因训练而流下鲜血的手指,想起了出国前的誓言……
他的誓言只是拿冠军,为国争光。可是没想到成绩出奇地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5掷破了4次世界纪录,2012年,别人的57米的纪录,被这位北京小伙硬生生提高到64.38米!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暴躁的小孩居然有了感恩的心,我想这是我的转折点。我对自己的转变非常惊讶,是家长、老师、同学,所有人的爱心温暖了我,改变了我。我爱你们,我爱运动,我爱生活!”朱鹏凯如是说,“人生都有许多的不幸,这个我们左右不了。我们所能左右的,是面对不幸的态度。”“积极乐观,永不放弃,感恩回报,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2016,我们巴西见!”